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新帖】千里走单骑(6),贺兰山下的金字塔王陵

         沿着G218从西向东过贺兰山,哼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进入到宁夏银川。
         银川境内,最吸引老孙的当属鼎鼎大名的西夏王陵。有明代诗人为证:“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 ······ ”。
 
        贺兰山下神秘的西夏王陵,它吸引老孙的魅力,就在于它虽留名于世,却历史短暂,史料甚少。还有那稀少的既源于中原文化,又与中原迥然不同的西夏特有的文明。
        还真神秘!这不,刚看见大门,迎面就给俺来了个下马威——这家伙,“狮势眈眈”地看着俺:饮识介俩字儿不?识就免票,不识就免进!哈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看看,把孩子都吓哭了吧。

       

        话说正题

        党项族是我国古老羌族的一支,最早是在今青、川、藏一带辽阔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党项羌时常遭受吐蕃族的侵扰,请求内迁至今陕西米脂县一带定居。唐朝末年,党项族首领率众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因作战有功,封夏国公、赐李姓,并获五州之地。之后党项族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向西开拓,经两代人的征战和经营,终于在1038年建西夏王国,到1227年西夏灭国,共传十主,存续一百九十年。

        首代西夏王李元昊下令以党项语为基础,仿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创制了复杂的西夏文字。

 

       西夏灭国后,西夏文字经元代到明代失传,成为无人知晓的死文字。直到十九世纪初,由于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的发现,西夏文字才得以重见天日,并被破解造字规律和部分读音。

       西夏文在前一时期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新发现的,用西夏文印制的一部佛经,被认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木版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让韩国人争夺这一版权的叫嚣彻底噤声了!思密达们。
 
       园区里有一个不大的碑林,全部为西夏文和汉字对照题刻。
      左边这个碑的四个字是“革故鼎新”,右边碑的八个字是“福满乾坤,万事如意”。也不知道是字译还是意译,反正咱们都不认识,单看字的模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

西夏王陵内现存9座帝陵、254座陪葬墓。从遗迹看,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陵区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由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

      三号陵茔是西夏王陵中占地最大的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
       这两座高大、像金字塔一样的建筑,可不是陵墓,而是叫鹊台,象征森严的大门。

 

      西夏王陵的建制和外形不仅吸收了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皇陵之所长,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
      穿过月城里面为内城,四面以神墙环绕,正中辟门并建有门阙,在神墙的四角都建有角楼。
 
      透过门阙向北望,就是延绵不断的贺兰山脉。
      岳飞的那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名句,脍炙人口,使贺兰山名噪华夏,西夏陵园就建在贺兰山下。   
      帝陵的选址是非常讲究风水的,贺兰山东南麓被西夏王选为陵园,是因为这里坡高地阔、背风向阳。背靠贺兰山,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既可俯视整个银川平原,又可极目远眺波涛汹涌的黄河绕其东南,正符合古时风水所说:“前有饮马塘、后有跑马岗”的上吉之地。
        墓道尽头屹立着一座八角七层密檐的实心佛塔式陵台,陵台是陵园醒目的标志,高达20多米,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很像吗?
     西夏陵园建造塔形陵台,不但造型在国内独一无二,而且它的布局构造反映了西夏统治者笃信佛教的思想。
     首先,如此重要的陵台,却不按常规置于中轴线之上,而偏于中轴线以西。这是由于佛教在西夏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中心是“神明”之位,中路是神仙走的路,即使是帝王也要给神仙让路;
     第二,所谓西方是极乐世界,陵台偏西是为了让墓主人离上天的路更近一些,早日功德圆满,升上天堂;  
     第三,按照汉族的习惯,墓室就在陵台的下方,而西夏陵园的墓室却位于陵台前10米,深25米的地方,这在中国陵园建筑中是极特殊的。
      这里面有玄妙吧。
     13世纪,成吉思汗统领的蒙古帝国迅速强大,开始对外扩张和掳掠,首当其冲的便是西夏。
     22年间,蒙古大军先后六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四次亲征,但屡遭西夏人拼死抵抗,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据说,成吉思汗最终的死因,还是在最后征战中的一次重伤所致。当然,最终蒙古大军还是攻下了西夏兴庆府,铁骑到处,白骨敝野。
     经历189年的西夏王朝灭亡了,党项族也从此消失。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西夏陵台和武士造像,仍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
       700余年间,西夏王陵遗址就这麽荒着,但竟然是这个俄国老儿,频繁并且系统地进行了多次考察发掘。

        还出版了专著

 

     我国的系统考古,直到了7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当地空军施工才发现并开始了发掘考古。

    西夏王朝留传的系统史记极少,几乎成了谜。所以,今人只能从那些废弃的建筑、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中,寻找着这个古老王朝的踪迹。

       这是在陵城东南角阙和东门发现的,用于建筑装饰的栩栩如生的“妙音鸟”。这种造像,在中原内陆好像没见过。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繁荣时期,西夏制瓷深受宋瓷的影响。
      西夏瓷器种类较多,以白釉、黑褐居多。在当时,白釉瓷是皇家和高官所用,黑釉粗瓷为民间所用。你看这些瓷器,有双耳或四耳,可以穿绳携带,完全是适合游牧民族携带的设计吧。
       鎏金铜牛,它铜铸空心,外表通体鎏金,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显示了西夏高超的冶金铸造工艺。
       西夏初期以使用宋钱为主,但也铸造了少量的钱币。
      目前发现的西夏钱币共有二十几种,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由于西夏钱币铸造精良,而且存世稀少,成为当今文博界和收藏家所珍视的币种。你要是手里有存货,留着吧,老值钱了。
      西夏笃信佛教,被尊为国教。西夏时期建造和重修的佛寺极多,以致境内塔寺林立、佛像遍地。
        党项民族是原始社会,女性地位崇高,此风亦传与西夏。不信?你看这两尊雕像,男性规规矩矩,女性大大咧咧,一副手握重权的模样。

这几尊石雕座像是原物,乃是镇馆之宝。

在汉族地区一般是用龟来驮碑,而西夏用这种石雕人像驮碑,充分反映了西夏尊母文化的特殊性。石雕人体呈屈膝跪坐之势,头部夸张,面形方圆,两胸部硕大,两条粗壮的手臂或上举或握拳置于膝上,据专家认定全部为女性。

故,老孙认为,这充分证明了女子相扑和摔跤运动起源于中华,思巴桑!

     石雕人像碑座目前共发现14尊,均出土于帝陵碑亭,这是碑亭的现场情形。
 

西夏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居西北两百年”,其疆域包括今天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南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等。但不幸,经过与成吉思汗蒙古铁骑的二十年征战,嘎然断代,亡国灭种,灰飞烟灭,令人唏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明奇迹_西夏王陵——东方金字塔
中国超大西夏文化遗址,帝王陵园的“巅峰”,东方版的金字塔
【转载】【原创】宁夏行28一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古陵苍茫
“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你能看到些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