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江堰和“天府之国”的创建者:李冰

都江堰和“天府之国”的创建者:李冰

 

  李冰是战国时秦国人,在秦昭襄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前251年左右)任蜀郡守。他关心人民疾苦,重视发展农业,完成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李冰的家世和籍贯本不可考,就是姓名,在西汉史籍中也是不完整的。《史记·河渠书》记为“蜀守冰”,有名无姓。汉文翁石室所刻先贤姓名,有李冰其人,但未记明爵里。《蜀王本纪》记为“李冰以秦时为蜀守”,才讲明李冰为蜀守。到《汉书·沟洫志》中就正式记为“蜀守李冰”。但其事迹,《史记》和《汉书》所记相同,即“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

  李冰是著名的科学家,《华阳国志》说他“能知天文地理”。他在任蜀守期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早期蜀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都江堰灌溉系统的渠首枢纽工程。虽然鳖灵等人也整治过岷江河道,但主要是消极性的防治,而李冰所建的水利工程则是积极性的综合利用。

  要使岷江上游丰沛的水量从水害变为水利,首先需要控制水流量。一般水利工程在控制流量问题上都是用修筑水坝、建立水门的方法来处理;但在两千多年前要在岷江上游筑堤坝、立水门,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建立了水坝、水门,也将因对于排洪、排沙等一系列问题无法解决而最终归于失败。李冰的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没有走这条路,而是创建了一座无坝取水自流工程的典型,具有独到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这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罕见的。

  李冰以都江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三大既独立又系统的工程作为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的主干。鱼嘴的作用是分流引水,建筑在岷江由峡谷进入平原的起点上。岷江进入平原,河槽宽度由200米突然扩展至800余米,水流减缓;在江心河床上用竹笼盛石累成形同鱼嘴的沙洲,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即《水经注》所谓“壅江作堋,堋有左右口”。内江承担引水的任务,外江则主要用以排洪。紧接在鱼嘴之后的是金刚堤,界于内、外江之间。在距鱼嘴约1000米处的堤上筑有飞沙堰,它的作用是泄洪排沙,是一座堰顶仅高出内江河床2米的溢洪堰,内江水量过大,则翻过飞沙堰排入外江。距飞沙堰约200米处是宝瓶口,它是由人工开凿出来的石水门,即“蜀守冰凿离堆”的离堆。内江至此,水面宽度由70米骤减缩至1424米,形成控制内江流量的咽喉。它和飞沙堰配合得非常紧密:内江水位齐平飞沙堰顶时,宝瓶口进水量恰够下游灌溉之用;如内江来水太多,水位将因宝瓶口的控制而升高,超过飞沙堰顶,余水即溢过飞沙堰泄入外江。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的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基本上达到能控制内江流量的目的。《水经注》还记载李冰“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作为观察水量的标尺。长期被奉为都江堰维修原则的“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要诀,据传也是李冰所总结概括出来的。

  在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建成、内江水流入成都平原后,李冰又疏浚了郫江、检江,《史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表明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既可行船、漂木,又可保证农田水旱保收的水利灌溉工程。《华阳国志·蜀志》载都江堰灌溉三郡之田达百余万亩,人民大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李冰在蜀的治水功绩,不仅只是修筑了都江堰,疏浚了郫、检二江,另外还疏导了成都平原北部的洛水和绵水(今石亭江和绵远河,皆沱江上源),都有灌溉之利,使绵竹、雒县(今广汉)一带的稻田大大提高了产量。当时人认为可以和成都平原的郫(今郫县)、繁(新繁,今属新都)媲美,《华阳国志》说:“郫、繁曰膏腴,绵、洛为浸沃。”

  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同时,李冰对发展四川井盐业也作出了贡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又识齐水(盐卤水)脉,穿广都盐井”。这是四川,也是我国有文献记录的开凿最早的盐井。虽然不能肯定凿井取盐是李冰首创,但四川的井盐业在这以后才大大发展起来,使四川成为两千多年来国内的重要产盐区,则是无可争辩的。此外,史籍还载李冰穿羊摩江,置三石人(作水则),凿石犀溪,平南安(今乐山市)溷崖、雷坻、盐溉,开焚道(今宜宾县境),通笮道(今汉源县一带),通文()井江(今崇州市境),修成都七桥等。这些工程的兴修,对于开发蜀地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事业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

  李冰在蜀治水有功,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曾给他雕造石像志念(此石像于1974年在都江堰索桥附近外江河床中发现一尊,上刻“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字样)。后代还不断为李冰立庙,《新唐书·地理志》说,什邡县置有李冰祠。《舆地纪胜》卷十五记有唐李德裕在永康军(今都江堰市)重建崇德庙(祀李冰的庙),命段全玮写的《崇德庙记》碑目,说明在唐代以前四川人民就已经为李冰立庙了。最初为李冰立庙只在川西平原,历宋、元、明、清等朝,祀李冰的崇德庙、川主庙、王爷庙等竟普及全川。五代孟蜀时封李冰为大安王,又封应圣灵显王;宋开宝七年(974)改号广济王;元至顺元年(1330)封圣德广裕英惠王;清雍正五年(1727)封敷泽兴济通祐王,光绪年间又在“通祐”二字之后加上“显惠襄护”四字;道书中还另有“崇应护国救民大帝”的称号;民间一般则称他为“川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导游词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
都江堰,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
行走丨都江堰
彩色都江堰:1917年四川灌县的伏龙观、安澜桥和二王庙
怀古成都:都江堰与草堂青羊宫(叶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