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江堰,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

到成都,不能不去成都平原的生命之源“都江堰”。当我还在读书的少年时代,就已经知道都江堰是我国二千多年前修建的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从此,都江堰和李冰父子的名字,就一直记忆在我的脑海中。

发源于四川北部山地区的岷江,每到春夏时节,积雪融化,大量的雪水顺着岷江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古时的岷江常常引发洪灾,当洪水退去,又是沙石千里。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成都平原东旱西涝。

公元前256年,秦国夺取了巴蜀之地,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开始了对岷江的治理,他没有在江边堆高两岸的堤坝,也没有用童男童女去乞求河神的庇护,而是通过对岷江的考察,确定治理方案,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岷江出山口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用水、防洪、灌溉、水运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赤地泽国变成了秦国的粮仓。正是因为有了都江堰,好战斗勇的秦国才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与东方诸国争战,进而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都江堰工程规模宏大,布局慎密,结构科学,兼有排洪、灌溉、航运、漂木等多种功能,是中国最大的古堰,也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效益不衰的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

走进都江堰,便是素有“川西第一名园”之称的离堆古园。“离堆”之名来自于当年李冰率众凿开玉垒山而形成的孤立山堆。它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东面,南、北、西三面临江,依山傍水,古木森森,园艺考究,古迹众多。

入园前行百米,只见数条水柱从地下喷射而出,形成穹形水帘屏风。在水帘之下横卧着四根巨大的铁柱,那是都江堰内江的凤栖窝处岁修淘滩时的深度标志。所谓“淘滩”,是指每年岁修时淘挖淤积于都江堰进水口河床的沙砾卵石,以保证来年河道通畅。

这四根“卧铁”分别铸有明万历4年、清同治3年、民国16年和1994年字样,不过眼前摆放的“卧铁”为复制品,真品早已埋入内河的河床之下。相传,李冰修建围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才演变成为卧铁。

过喷泉便是堰功道,大道两侧分列着12位历代治理都江堰有功人物铜像。道旁是两条亲水小渠,雕有248个喷水龙头,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变四相,四相演入卦”的道家思想修建,248条龙同时喷水而出,波光粼粼,实为好看。

都江堰水利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要部分。一般看都江堰都是从宝瓶口开始,但要了解都江堰还是要先从鱼嘴开始,那么我还是先说说鱼嘴吧。鱼嘴如同一只鱼的嘴巴伸入江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

鱼嘴把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正流,江面宽水位高,主要用于泄洪。内江水面窄水位低,内江水将通过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灌溉千万亩农田,鱼嘴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还能起着自动调节水量和排泄沙石的作用。

枯水季节,岷江水会流向水位低的内江,保证了灌区农田的用水。洪水时节,大部分江水会从宽阔的外江通过,保证了灌区农田不受水涝。另外,水中裹挟的沙石在这里被鱼嘴二八分成,八成的沙石被甩到外江之中,只有两成的沙石流入内江。

与鱼嘴相连并将岷江分为内、外江的是金刚堤。堤的下段有一低平的地段,这一地段使内、外江又重新交汇。在水量少的时节,这里可以行人往返于离堆与金刚堤之间,但在洪水季节这里便成为内江的泄洪道,这条泄洪道因具有泄洪排沙功能,又叫作飞沙堰。

飞沙堰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涝的关键,当内江的水量超过流量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另一作用是排沙,它利用洪水季的水量将淤于此处的沙石抛入外江,实现岷江水的第二次分流泄沙,确保内江不会淤沙。

宝瓶口是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山脊上人工凿开的一道口子,口子有10多米宽,它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咽喉。岷江水在飞沙堰第二次分流后,部分水进入宝瓶口,顺着沟渠流向广阔的成都平原灌区。而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取名为离堆。

行走于金刚堤上,一路观看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可以看到都江堰以不破坏自然,充分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它的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还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金刚堤上横跨岷江的安澜索桥,是沟通内、外江的重要通道。迈步走上索桥,脑海里蓦地浮现出了一句古谚语:“走过天下路,难过岷江渡”,可见岷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凶险的河流。一桥飞架两岸,安度狂澜,“安澜”二字真是实至名归。

据说,安澜索桥原是竹索和木板搭建而成的桥,现早已变成了钢索桥,其牢固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使这样,行走其上,桥面仍是摇晃得厉害,安澜索桥已成为游客游览都江堰景区必玩的景点。

过索桥,沿石阶而上便是有“玉垒仙都”之称的二王庙。二王庙最初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期望帝祠迁往了郫县。蜀人为表达对李冰功德的崇敬,将这座祠改为纪念李冰的“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

最初崇德祠内仅有一尊李冰石像,宋代开宝年又增加了李冰之子李二郎石像。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从清代乾隆年开始,崇德祠才被称之为“二王庙”。蜀人敬李冰父子如神明,历代均对二王庙进行修葺,现存的建筑多为民国时期的。

二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二王庙的建筑不强调中轴对称,而是依山取势修建,庙内殿宇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在绿树掩映中,二王庙露出屋檐翘角,不时传来的钟磬之声,给人神秘之感。

二王庙的主殿是李冰殿,李冰这位秦国蜀郡太守,他在任职期间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由于李冰把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人们把李冰供奉为四川的川主神。

李冰殿外有两座字库塔,这是给李冰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这一天,人们会把纸钱和歌颂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塔中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从塔尖上的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

李冰殿的对面是戏楼,但这里唱的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川主神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每年的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

在二王庙内,除了供奉李冰父子的殿堂和道家殿堂外,还有大量石刻和匾额,均是治理都江堰的至理名言以及对李冰父子功绩的称颂,慢慢品味,意韵悠长。特别是庙内石壁上的李冰治水口诀:“深淘滩,浅做堰”,很早就成为都江堰治水的经验总结和岁修的准则。

“低作堰”是飞沙堰不能加高,高了就起不到排洪泄沙的功能。“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最早时水下埋有三个石人,以涨水不过肩,水枯不低足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淘深了,宝瓶口进水量大,会造成涝灾。淘浅了,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是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是遇到顺直的河段,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达到主流集中,避免泛流毁岸。

都江堰历经2260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汉武帝时,司马迁出使西南,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中记载了李冰建造都江堰的功绩。三国时期,诸葛亮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征集兵丁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管理维护,开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元代,意大利马可波罗游览了都江堰,在《游记》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清代,德国地貌学家李希霍芬来都江堰考察,在书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成为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成都平原因有了都江堰,南半壁不再成为泽国,北半壁则免除了干旱之苦,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数千年来都江堰保护和养育了川西平原和生活在平原上千百万的人民,而流芳千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
都江堰和“天府之国”的创建者:李冰
四川民居风情速写5
游记|宋毓文作品欣赏
夏同宪:都江堰感怀
都江堰水利工程基本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