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口爆炸”与地瓜有关? | 格物汉子



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图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秦3000万,汉朝最多时6000万,动荡时人口急剧减少,到唐玄宗时恢复到接近5000万,后又下降,到北宋仁宗时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一个亿(公元11世纪)。明朝的人口峰值争议较大,在1亿-2亿之间。清朝,康熙年间人口恢复过亿,到乾隆末期,人口突破3亿,清末突破4亿(“四万万同胞”)。1939年的人口统计过5亿,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近6亿,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近7亿,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超过10亿。


明代后期到清代出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人口爆炸”,什么原因?研究明清人口的权威、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认为有土地、农业、移民、政治、财政改革等方面的原因,从农业上讲,气候变暖,使得双季稻大面积推广,另外,明朝中期玉米、地瓜、土豆传入中国,使中国出现了“土地利用的革命”(何炳棣语)。“土地利用的革命”使我国明清时代的耕地面积成倍地增加,食物的产量成倍成几倍的增长。在农业社会,人口的规律就是,人口的量与食物的量相关联,人口的数量总要增加到食物量能够勉强供养的水平。控制人口继续增长的机制就是食物的量。食物的巨量增加,导致了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玉米、地瓜、土豆的传入使食物生产巨量增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玉米和地瓜适应性强,几乎在中国的所有的农业区域都能种植,而且比中国原有的其他庄稼产量高。


第二,可以在山坡上种植,使原来的荒地、林地变成了耕地。在多山的中国增加了巨量的耕地。


第三,玉米、地瓜、土豆的传入还极大地增加了原有耕地的复种面积。这在实际上增加了可耕地的面积。


第四,依靠中国原有的农作物不能开垦成为农业区的地方,有了这几种农作物后被开垦成农业区。中国原有的农作物也会被带到这里插播,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加。


第五,地瓜不仅地下的果实可以食用,而且地上的地瓜秧子、叶子平时可以作为养猪饲料,灾荒时期人也可以充饥。这可以在灾荒年保留更多的人口。


1495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把原产于“新大陆”美洲的玉米、地瓜、土豆带到“旧大陆”,从此开始在全世界传播。中国最早关于玉米的记载是安徽省某县县志,时间是1585年。中国人口爆炸性增长的时间正是在玉米、地瓜、土豆传入中国以后。



世界人口历史:公元前后(我国西汉末期)世界人口大约2亿,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人口均保持占全世界人口的20%-30%。世界人口在1804年左右突破10亿,随后用了大约123年于1927年突破20亿;紧接着在1960年突破了30亿大关,这期间仅用了33年;1974年,世界人口花了14年突破40亿;1987年花了13年突破50亿;1999年花了12年突破60亿;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世界人口突破70亿。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个国家,其中人口1亿以上者有12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孟加拉、日本、墨西哥、菲律宾。


到本世纪末,亚洲可能依然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不过亚洲人口可能会在本世纪中叶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预测认为,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非洲,该地区目前的人口约为10亿,预计在本世纪末将达到31-57亿。虽然增长数量较大,但并不意味着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高人口密度,那时非洲的人口密度应该和现在的中国相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493 年之后,世界史如何因物种交换而改变?
理性看待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三大因素阻碍国内农业4.0进程!
建言生育政策调整
田栋:中国——非洲大陆最后的希望
各淀粉之间怎么区分?厨师长教你,一眼分辨,全篇干货,记得收藏
这种“伟大作物”使世界人口爆炸式增长,现在被当作粗粮很少食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