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逢知己千杯少,行个酒令说相逢



酒狂 熊云韵 - 广陵散

接近年关,各种酒局恐怕是许多人要面对的难关。酒,古已有之,酒宴,是人们交际的场所,酒文化更是渗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如果你只认为喝酒,只不过是单纯的敬酒、逼酒、劝酒,那就错了。古人喝酒拼的是文化,让我们走进古人的酒令天地: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后为饮酒助兴。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像催化剂,顿时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西周 燕射



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一种为饮酒而设的礼仪,这时候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周礼·春官·乐师》记载:“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






春秋 投壶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投壶是一个口小、颈长、肚大的铜壶,里面还要放进半壶豆子,放置在酒席不远处。开始行令后,每人依次取一支箭向铜壶口投掷,投入者为赢家,输家饮酒。


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最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魏晋 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朝



到了唐朝,酒令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历史记载:“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李太白桃李园宴弟饮酒赋诗后,此风已颇为盛行了。






藏钩



“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猜有无”一样。






射覆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猜拳



“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


《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







明朝



明朝时已经出现了牙牌,也就是麻将,由于是象牙做的,故得此名。在酒令中,有一种牙牌令,即猜麻将牌的点数。不过当时流行的,其实是猜枚与拇战。





猜枚



猜枚是从藏钩与射覆发展而来的,不但要猜有无,还要猜单双、数量、颜色等。比如,先把双手藏于背后,暗中抓一把松子、瓜子、铜子等,握紧拳头,让对方猜在哪只手里,单数还是双数。





拇战



拇战则为简单版的划拳,只比出指的大小,不计算和数。比如拇指胜食指,食指胜中指,以此类推,最后小指胜拇指。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载过拇战游戏“拇战辄北,大醉而卧”。







清朝







汤匙令



清代之后,智力游戏类的酒令退潮,酒令开始流行简洁之风。比如汤匙令,在桌子中间放一只汤匙,急速转动,停止后汤匙柄指向谁,谁就为输家。这与今日的幸运转盘几乎相同。






拧酒令



“拧酒令”是无锡的泥娃娃,也是一种专门的酒令工具,即不倒翁。成盒成套,每次选一个,可以用手拧着使其旋转,停止后泥娃娃的脸朝向谁,谁就要被罚酒一杯。






酒令形式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谜行拳之举,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酒令,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




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这类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词令和花鸟虫令。




唐代《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


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 郑风· 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字词令



字词令: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意义通联,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千变万化,趣味盎然。




明朝徐谓,晚年穷困潦倒,一天,刚咬牙沽得二两黄酒,自己尚未及解馋,恰三友来访。时至中午,留客吃饭。因见酒少,便议行酒令,胜者喝。


他们规定“令”中各句须依次嵌有“天”、“地”、“左右”、“前后”、“三”、“四”等字,末句末字要是“心”,可用谐音字。并要求酒令要点明行令者的身份。



秀才抢先作令曰:“天子门生,状元及第(地),左探花右榜眼,前呼后拥,三篇文章,四海闻名,好不欢心。”


和尚紧紧跟上作令:“上有天堂,下有地狱,左金刚右菩萨,前韦陀后观音,三支清香,四跪八拜,一片诚心。”


郎中徐徐出令:“天门冬,地骨皮,左防风右荆芥,前胡厚(后)补,三片生姜,四颗红枣,一支灯芯(心)。”


徐渭稍作思考,而后作令云:“天上无片瓦,地上无寸土,左少门右缺户,前欠围墙后没遮拦,三两黄酒,四人想喝,何忍于心!”



徐渭的令出完,四人相视,哈哈一笑。商议的结果是:酒留于主人喝。





《红楼梦》中贾宝玉提出的行令方法是: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成语。这么复杂的要求,非学富五车、才气过人者断难行出。宝玉行的令是: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阁。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悉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诗语令



酒宴中以诗为令,起源很早。春秋时期,诸侯会盟,必须“酒以成礼”,在樽俎之间与会者人人要赋《诗》,大夫有不能诵《诗》者,不得参加朝享之礼。到了后来,演变成即席赋诗和联句。




流传甚广的一则故事是,李白、杜甫、贺知章和王之涣四人联句行令,四人的诗分别是:


一轮圆月照金樽,(李贺)

金樽斟满月满轮。(王之涣)

圆月跌落金樽内,(杜甫)

手举金樽带月吞。(李白)


即席联句考的是捷才敏思,上引四大家之作虽只有四句,但内涵席上之物,文气回环往复,尤其李白结句犹如点睛,堪称杰作。






有些酒令确实很难,但都能中见才情,令人叹赏。《西湖佳话》中载有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和尚四人在湖舟中会饮,苏轼出一酒令:要一种花落地无声,接一个与这种花有关系的古人,这古人又须引出另一个古人,前古人和后古人一件事,后古人要用唐诗作答。要求前后串连,不许硬凑。



苏轼令道:“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雪是白色的)。白起问廉颇(两人同是战国时的武将):为何不养鹅(鹅又是白色)?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秦观接令道:“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城子是笔的别称)。管仲问鲍叔(同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大夫):如何不种竹(竹是制笔管的)?鲍叔曰:只须三两根,清风自然足。”


黄庭坚应令道:“蛀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虫蛀的地方必有孔)。孔子问颜回(两人是师徒),因何不种梅(梅花有色,和“颜”相接)?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支开。”


佛印禅师接令:“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天竺佛名),宝光问维摩(有名的居士):斋事近何如(居士是常要设斋施佛的)?维摩曰:遇客头如鳖,逢僧项似鹅。”



四则酒令构成一个的意象,具有自然的韵律,堪称妙品。





有一类酒令不必劳神,几乎人人皆可为之,这种大众化的酒令被称作“通令”。这类酒令是指通俗易懂,简便易学,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可以很快操作运用的酒令,在古今宴席上这种酒令占绝对优势。



击鼓传花



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楼梦》中就曾生动描述这一场景。






拍七


进行时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有错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7(7、17……)和暗7(7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而不出声。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下一轮即从罚酒人从头报起。







猜谜


是群众性的智力游戏。行令时通常可以和传花、拍七结合进行。如由罚酒人出谜面,由下一轮传花、拍七的输家猜谜底。猜不中者罚酒,猜中则出谜人罚酒,猜中者有下一轮出谜权。







说笑话


可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说笑话者算是成功,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说笑话者认罚,如仅有一人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





筹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集宴多用之。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成句,或《西厢记》、《水浒》、《红楼梦》中人名,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






花风令


花风令:制酒筹24根,选24种花卉名字,分别刻在筹子的上端,下端刻该行何令,如何行酒等。合席轮流掣筹,明刻写令的饮酒。





梅花:笑者饮,首座者饮,南方人饮,找人划过桥令拳。

山茶:吃茶者饮,红顶者饮,行一品令。

水仙:衣冠淡雅者饮,行饮中八仙令。

瑞香:善睡者饮,洒香水者饮,行斗草令。

山矾:着紫色衣黄色衣者饮,行猜朵令。

迎春:先到者饮,合席吟诗,要有花名,不可出花字。

樱桃:有妾者饮,行猜点令。

望春:面东者饮,行击鼓传花令。

菜花:吃斋者、乡下住者、闭门韬晦者饮,行花间令。

杏花:有大学文凭者饮,赴试者饮,行金门射策令。

李花:无言者饮,姓李者饮,行哑拳令。

桃花:多子者饮,新婚者饮,行漁翁下网令。

棠棣:有兄弟者照数饮,行公领孙令。

蔷薇:说笑话讥讽者饮,每人说一句笑话。

海棠:杭州人饮,行走马拳令。

木兰:曾从军者饮,新乘船者饮,各举美人名,名非花名者饮。

桐花:抱孙者饮,善弹琴者饮,打通关拳。

菱花:正吃点心者饮,身摇者饮,行两岐令。

柳花:吴地人劝客殷,行花红柳绿令。

牡丹:位尊者饮,甲子年生者饮,行福禄寿令。

酴醾:酒量大者饮,行卖酒令。

棟花:后到者饮,行寻花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的酒令
红楼梦中的行酒令,古人喝起酒来也是这么风雅!
酒令漫谈
花样酒令/典故趣闻 - 中国酒文化网
现代酒令推荐
闲话酒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