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情的盐味丨《卡罗尔》阅读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在这里指代“一切最有价值的事”,

比如:快乐,激情,爱…

而在十七世纪“”还有另一个意思,

它可以表示女性的情欲


3月8日下午一点半,在西西弗书店·上海大悦城店,我们将与顾晨曦杨懿晶女士一起聚焦女性主题,聊聊由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原著《盐的代价》改编的热门电影作品《卡罗尔》

本次活动,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两位合作方西西弗书店·上海大悦城店美丽加芬,为读者准备了一份包括书、餐饮、化妆品在内的下午茶大礼包,感兴趣的读者可到文末了解详细的购买规则。特别说明:因活动场地在上海,大礼包仅提供给3月8日下午到现场参加活动的读者朋友,无外送服务所以如您届时不能到现场参加活动,请不要下单购买礼包。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匿名写作的罪小说大师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美国女作家,一九二一年生于美国德州沃斯堡,六岁时随父母迁居至纽约,曾就读于纽约的朱莉亚·里奇蒙高中与巴纳德女子学院。她的第一本小说《列车上的陌生人》于一九五一年由大导演希区柯克改编为电影,一鸣惊人。一九五五年出版的《天才雷普利》更是奠定其在类型文学中的至高地位。


图丨电影《天才雷普利》及导演安东尼·明格拉。读者目瞪口呆地发现,雷普利在这本名作及其后的续篇中,始终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在“无间道”中经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考验,带着“案底”逍遥法外,并在此后的连锁反应中犯下新的罪孽。

“最伟大的犯罪小说作家”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作品以犯罪小说及短篇小说为主,她常年旅居欧洲各地,在欧洲受欢迎的程度远胜于美国。在世时,海史密斯曾以《天才雷普利》及《双面门神》分获法国侦探文学奖、爱伦坡奖以及英国犯罪作家协会颁发的银匕首奖;近年来,随着评论家不断发掘其作品的内涵,她身后的声誉甚至比生前还高。在数年前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50位最伟大的犯罪小说作家中,帕特里夏·海史密斯仍高居榜首。

海史密斯擅写人物之异常的心理状态,步步为营、幽微复杂,气氛往往如乌云罩顶,对善恶的界定也常常与其他犯罪小说大异其趣。


图丨年轻时的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时至今日,人们谈起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时候,总还是习惯性地把她称作《天才雷普利》的作者,或是“最伟大的犯罪小说家”。

她的作品总量不多,但以“雷普利系列”为代表的独特风格,得到诸多纯文学名家——如格雷厄姆·格林、朱利安·西蒙斯和乔伊斯·卡洛·欧茨的高度评价。同时,这些小说以其强烈的画面感和震撼力吸引着众多电影从业者,大导演明格拉、文德斯和电影明星阿兰·德龙、马科维奇、马特·达蒙、裘德·洛都是她的忠实书迷,他们协力创制出的前后几个“雷普利电影”版本,都成为脍炙人口的影史经典。


图丨上海译文版《天才雷普利》封面

女同小说《卡罗尔》的作者

不为人所熟知的是,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卡罗尔》(又名《盐的代价》)。

电影《卡罗尔》预告片

1952年,《卡罗尔》更名为《盐的代价》,以克莱尔·摩根的笔名出版。


图丨各个版本的《盐的代价》(《卡罗尔》)。与她其他作品的风格形成显著差异,《卡罗尔》既不惊险,也缺乏对道德模糊界限的探索——它只是关于追求另一种性向的真爱的故事。

1989年,海史密斯才在一篇自序中谈到了对本书的创作,承认了这是自己的作品:

“我在我那个日记本或者活页薄上写下八页文字,这便是小说《卡罗尔》的源起,后来标题改为《盐的代价》。如作者所言,本书原名为《卡罗尔》,后更名为《盐的代价》出版。本次简体中文版经权利人许可,重新以《卡罗尔》作为书名出版。”


图丨帕特里夏·海史密斯:食谱上常写到,做蛋糕等甜点的时候,要放点盐,能够提出甜的味道。盐的妙用就在此。对我们来说,它不起眼,随处可见,但只要有一顿饭缺了它,人生就缺乏了“对”的感觉。《盐的代价》这本书的意义,也就是这样。为了追求人生“对”的感觉,我们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换取爱情与自由呢?若没了爱情,没了自由,没了盐,人生还有多少乐趣呢?

她这样看待爱情

书名叫《盐的代价》——盐,对我们来说,它不起眼,随处可见,但只要有一顿饭缺了它,人生就缺乏了“对”的感觉。


图丨《卡罗尔》电影

给她们一个美好的结局

《卡罗尔》是第一次在此类主题的小说中出现了相对美好的结局。


在这本书面世之前,所有的同类型小说无一不以悲惨的结局作为结束,按照海史密斯的说法:

书中年轻的主人公特芮丝,看来像一朵萎缩的紫罗兰,但那个年代的同性恋酒吧还只是曼哈顿某处的暗门。想去这些酒吧的人会先在最接近该地点的地铁站前一站或后一站下车,以免有人怀疑他们是同性恋者。

“《卡罗尔》的吸引力在于,对于书中的两个主角来说,结局是快乐的,或者说她们想要共组未来。在这本书还没问世之前,美国小说中的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者必须为自己的离经叛道付出代价。”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在书的结尾写道:

“她站在门口,里面有钢琴在弹奏着,她细看坐在桌边的每个人。灯光不太亮,她一开始也没有看到她,她被比较远的那道墙的阴影遮住了,正面对着特芮丝。卡罗尔也没有看到她,因为有个男人坐在她对面,特芮丝也不知道那是谁。卡罗尔慢慢举起手,把头发往后拢,还有一次是往两边梳拢。

“特芮丝笑了,这就是卡罗尔会有的动作,就是她以前所深爱,以后也会一直深爱下去的卡罗尔。哦,现在爱她的方式不一样了,因为她已经是个新的人了,就像从头来过,重新再度首遇卡罗尔,但遇到的还是卡罗尔,不是别人。 

图丨《卡罗尔》此段原文

“无论在千百个不同的城市中,在千百个不同的房子里,还是在遥远的异邦,她们都会携手在一起。在天堂,在地狱,都是一样。特芮丝等待着。就在她准备走向卡罗尔之际,卡罗尔也看到她了。特芮丝看着她的笑容逐渐浮现,卡罗尔似乎难以置信地看了她一会儿,然后卡罗尔才举起手臂快速挥动,急切地向她打招呼。特芮丝从来没见过卡罗尔用这种方式打招呼。特芮丝走向她。”


图丨“精灵女王”凯特·布兰切特携手“龙纹身的女孩”鲁妮·玛拉一起演绎禁忌之恋,是奥斯卡影后与戛纳影后的传奇碰撞


沙龙活动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写情欲,只见美感,而无猥亵
“天才雷普利”和“卡罗尔”的生母是谁?
《卡罗尔》:2015年度最美电影原著小说|电影|凯特布兰切特|鲁尼玛拉|同性|原著
你妈贵姓
罪恶之花:天才雷普利和他的创造者海史密斯
天才雷普利与魔鬼的风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