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一位国外探险家的百年“和田采玉”往事!

 奥里尔·斯坦因,英国人,著名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很多藏友可能不太了解,斯坦因是何人,他与我们传统的和田玉有什么联系?对我们的历史文化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带您揭开尘封的和田采玉往事。


奥里尔·斯坦因

  《沙埋和阗废墟记》是斯坦因斯坦因是一位的探险家,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斯坦因先后进行三次中亚探险。第一次中亚探险(1900-1901)主要发掘和田地区和尼雅的古代遗址,其旅行记为《沙埋和田废址记》,正式考古报告是《古代和田》。第二次探险(1906-1908)除重访和田和尼雅遗址外,还发掘古楼兰遗址,并探入河西走访廊,在敦煌附近长城沿线掘得大量汉简,又走访奠高窟,拍摄洞窟壁画,并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廉价骗购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


  《沙埋和阗废墟记》是斯坦因在第一次深入中国新疆探险之后写作的一部旅行记。对和田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考察了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源头后,他对和田当时的玉石开采和贸易进行了考察。在该书第十五章“在和阗作搜集古物的准备”中,他对和田100年前的采玉情况进行了这样的记载:





斯坦因与随员在和田考察途中

  11月23日(1900年,本书作者注),我们一起离开和阗,同路行至玉龙喀什河畔的加木达村,我们以前去喀朗古塔格时曾经过此处。晚上在那儿宿营,并受到了以前拜访过的中国老朋友王大老爷的款待。这位矮小的中国人已在此地十年,专营玉石交易,玉石是从附近的玉龙喀什河内冲洗出来的。有时他还偶尔冒险做些开采玉石矿的投机生产,但老天从未使他交过好运。我的翻译 告诉我,他想返回北京,但所需的路费还远远没有攒够,显然,这是一个离乡背井的人最大的愿望。我发现王大老爷是一位聪明的向导,他到过加木大沿河左岸向南的每一个古代遗址,他也是哦的亲密伙伴,能讲几句突厥语(维吾尔语)。第二天早晨,我穿过了一片风蚀了的古代遗址,它仅以通常所谓的“古城”而知名,是一块散盖着陶器碎片大约有1平方英里的地面。在这里还发现了唐代的中国铜钱,但却不是建筑物的遗迹。

  约行6英里后,我们进入开采玉石的地带,在开阔的平原上,宽约半英里至1英里,伸展在河的左岸和西面山脉的缓坡砾石之间,这种珍贵的石头就是在河床早起冲积的乱石中找到的。自古以来,和阗就以产玉闻名东方各地,在中国它比任何其他地方所产的玉石要珍贵很多,汉文历史有关古代和阗的大量记载,应主要归功于它的玉石价值上。


 我兴致勃勃地对遍坑似乎已被废弃很久,布这个荒芜平原上的各个坑穴进行考察,在开始的1英里或者2英里地面上,玉石矿部分大坑已填满了沙土。再往上,我们来到叫做恰勒玛卡赞古遗址不远处,有很多新近挖出的坑洞,到处都是大量的碎陶片,掺杂在一些碎玻璃与碎砍渣中,散盖在平原上,从河边到山脚约有1英里半。这个地区的中心有一座低矮的土岗,上面盖着从河床运来的大石块,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浑圆外形使人联想到可能是佛教的浮屠塔,仔细检查证明明确如所想。不幸的是,在我之前已有别人猜测过这个建筑的性质,并且挖了一条大深沟直通土岗中心,看来“寻宝人”已在这里挖掘过。目前土岗直径大约98英尺,从地面隆起的高度约15英尺,由发掘可见,其结构为粗糙的石块紧密结实地砌成地基,又以类似材料在商贸建筑围墙。中心部位有一填满松散泥土的深坑,里面可能是遗物。



图为大英博物馆理事会藏和田壁画

 有一点无可怀疑,即这些遗物所表明的古代居民遗址与附近的玉石矿区有关。遗址南部边缘的玉石矿坑仍在开采。我们大约在其中穿越了1英里半,到达矿区小营地赛利克·托合拉克,在那儿支起了帐篷。矿坑很大,通常是正方形或长方形,都是穿过砾石层和河中沙层挖成的,先下挖10英尺便达到碎石层,在这些石层中可以找到有河水冲下来的玉石碎块。价值可观的玉石快出现的很少,但总会有获得意外财富的机会,这足以吸引富人们---即从和阗及突厥斯坦其他城镇来的小资本家们的垂涎。他们从农村雇佣10-30名贫困的壮劳力,让他们根据需要去挖掘,他们的报酬是食物、衣服和每个月6枚和阗“天罡”,他们分不到玉石,但赚大钱时可得到额外的报酬。王大老爷承认,好多人投入挖矿的资金,从未见到收回来。然而偶然也能碰上鸿运。有位喀什噶尔富人,我在一个矿区找到他时,他正在指挥20名工人挖掘,他承认最近三年里共支出30个银元宝,现已净得价值100个银元宝的玉石。


 虽然中国当局对玉石开采未加任何控制,但矿业“所有权”一旦被宣布,其他探矿者便尊重。我见到一些半开采的矿坑已搁置多年,但人们告诉我,最初那些开采者的权利从未受到怀疑。没有一个矿坑从地表掘下去深度超过20英尺,我想,如果再探下去,河里的水就可能渗进矿坑而迫使停工。平坦的堆积区沿河岸向上伸延至河沿,大约有一天的路程,至此河谷成了狭窄的峡谷,采玉人曾到那儿探访过。可是挖掘就是小规模,而且是断断续续到处都挖,这就诞生了称作库马提的矿区。目前冬季只有雇佣工200名在开采,即使在夏天,生活较为艰苦的这一地区人也很少,或许不会超过此数的两倍。

  这种采玉方法与采矿完全不同,夏季洪水流过后,在河床内捞玉的古老作业,仍在沿着加木大上游的河谷中进行,正如中国古代史书上记述的一样。这样搜寻玉石的办法没有一个资本家愿意干,因而在这每年一度的短暂时期,吸引了一大批绿洲上的贫困农民像买彩票一样的来到这里碰碰运气,但所得无几。可是在贫困的和田人心中,从砾石中找到一块有价值的玉石,可以说是许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抱有的愿望。  

  汉代以来中国史书记载了许多有关玉石的籽料和轶事,这就使得小小的于阗(和阗)闻名于清朝。法国汉学家雷慕沙在他的《和阗城史》(巴黎,1820年版)一书中,收集并翻译了许多有关玉的记载,这是欧洲有关和阗的最早记述,能在该书详尽讨论过的玉石矿坑旁阅读它,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注:斯坦因这个名字,常使中国人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在新疆和河西走廊发现了多个举世震惊的辉煌文物遗存,几乎完全重塑了世人对那个区域历史文明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又以一种帝国主义的作风,掠夺走大量文物。这种对国人而言善恶二重性的最显著事例,就是他1907年在敦煌以不大的代价从藏经洞带走29大箱文物:这一举动本身是海盗式的,流失的文物使中国学者至今痛心,但却因此开创了敦煌学。(本文整理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EEP中国科学探险之和田寻宝记
如何玩玉、养玉、赏玉、藏玉
?? 说说和田挖玉大王的故事
有图有真相:各和田玉的详细产地分布状况
资源正日益枯竭:疯狂的和田玉 流泪的玉龙河(图)
新疆和田黑山料的产出与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