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论语》(八十七)

【缘聚阁】最具传统文化氛围的大家庭





音频来源:教育礼包。版权归平台所有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0:39 论语节选(八十七) 来自缘聚阁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

 

【字词注释】

公叔文子:名拔,卫国大夫,卫献公的孙子,“文”是死后的谥号。

公明贾(ɡǔ):卫国人,姓公明,名贾。

 

【解读评析】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他老人家不说话,不笑,不取财,这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说:“这是传话的人说得过分了。他老人家到该说话的时候才说,别人不会厌烦他的话;他先高兴了才笑,别人不会厌烦他的笑;合于道义的才拿取,别人不会厌烦他的取。”


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引导孩子养成人格呢?


1、合乎于义、礼。


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所想所做之事,要合乎于义、礼,不能盲目跟随别人去做事情,自己要对是非有一个概念,不能做不仁不义之事。

 

2、养成基本素养。


教导孩子这样一个观念: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强求,不仁不义之事不能做。


自己要有一个基本的素质素养,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并且能要求自己做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4.13】事适其可,则人不厌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真的是这样吗 (14—14,讲于2022年8月25日)
论语日课350:说话做事有分寸是一种修养
《论语》之义(下)/ 义如何实践?/ 什么是大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
学会闭嘴,有时比开口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