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丁煌作客麓山求是讲堂第11期

4月2日晚上七点四十,麓山求是讲堂第11期在本部教学楼一楼一教室举行。本期由图书馆馆长王克修主持,武汉大学教授丁煌作客麓山求是讲堂,主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副校(院)长曹健华、副校(院)长李巍、副校(院)长胡凯波、副巡视员曹海燕,各处室负责人、学员、教职工共同聆听了本期讲座

丁煌在讲堂上谈到,改革有缺憾,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谈到改革要注意三性,第一注意系统性,第二注意整体性,第三注意协同性。如果能够更早关注这三个方面,或者说在顶层设计过程中间多一点整体性地思考、系统性思维、协同性的思考,改革的收效会比现在更大。因为在过去的改革中,客观地存在着因局部性的改革、领域性的改革、碎片化的改革,带来改革收益的降低乃至抵消。现在改革已经被纳入到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的大框架里,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最能够体现当代改革的特点。

丁煌接着着重谈到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是怎样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当中国决定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时候,同时已经伴生了行政体制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时候,明确地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我们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具备深刻的社会背景。他认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是基于科学理论指导、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规律的国家治理。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首要是理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问题。公共管理学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行政管理,第二,新公共管理,第三,公共治理。丁煌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到公共治理阶段,公共治理理论存在五个方面的基本观点: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政体系;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间存在权力相互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网络管理;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公共管理系统中扮演“元治理”的角色。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国家治理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这个重磅概念是十九大报告最突出、最闪亮、最重要的关键词,其出现频率高达35次,其中仅小标题中就出现了3次。“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新时代对中国国家治理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时代背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为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理念;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治体制是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架构,扮演“元治理”主体角色的党政机关包括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在内的非政府主体;基于民主与法治的多方协商参与是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方式。

第三个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心定位。为何要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由政府组织、市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资质组织等多元主体构成的有机系统。中国现行的国家治理体系不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各主体未能按照系统的观点进行职能的科学配置,难以形成系统合力。国家治理能力是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组成部分的各治理主体给予公共治理理论进行智能整合而产生的整体性治理能力。中国现存的国家治理能力不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当下,构成国家治理系统的各主体均存在能力欠缺乃至恐慌,难以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第四个问题,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规划了新时代我国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间表。新时代我国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包括,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合理定位各治理主体的角色分工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优化国家治理体系,改进治理方式,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功能;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增强和整合各治理主体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治理各主体的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性治理能力。


互动,启迪

丁煌强调能够很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公共管理的命题。随后他在互动提问环节,回答了学界针对十九大以来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公共治理理论这一块有哪些基于国情的全新的诠释等等问题。他与听众展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博得了听众阵阵掌声,给予了听众很多启迪。

嘉宾简介

丁煌  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公共治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行政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和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国家治理评论》主编。曾应邀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访学。主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多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独著《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入选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讲《行政学原理》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撰稿:王妍丹

图片:罗   丹

编辑:何昌品

策划:何文超

审定:王克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5-05-09世纪大讲堂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理念、目标和实现方式
国家治理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变革逻辑与中国经验
补齐“创新治理”的“社会短板”
燕继荣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变革逻辑与中国经验
何增科: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其评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