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假还剩3天微旅游走起!沿着邬达克的足迹去散步

邬达克对上海来说,就如同高迪之于巴塞罗纳。

不过,对从西伯利亚战俘营流亡到上海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来说,他人生唯一的动力就是攒足回家的那张船票钱。

但邬达克没想到,他会因为上海而成名——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武康大楼……他的作品散布在魔都各处,转过街角,说不会就会遇见。

邬达克,从战俘到建筑师

邬达克在1918年末来到上海,直到1947年初去瑞士,在上海生活了29年。作为一名匈牙利布达佩斯皇家技术大学毕业的准建筑师,他在毕业后本应踏入社会的短短两年时间里,经历了参军、上前线、被俘、流放、脱狱、逃亡等一系列战争片男主角才有的遭遇,直至顺利从西伯利亚流亡至哈尔滨。

辗转来到上海后,上帝总算才把正确的剧本交到了他手中——在这座属于冒险家的城市里,他理所当然干回了本行。

1924年底邬达克自己开业,在上世纪30年代达到建筑师的鼎盛时期,留下了包括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武康大楼在内等60多件作品,其中有28幢现在是市级以上的上海历史保护建筑。

业务上,邬达克是让甲方非常满意的乙方。当时,不少人认为上海的地质不可能造出超过六层的建筑,邬达克在建造国际饭店时运用先进技术防止了沉降,而至今,国际饭店的沉降不足1米。

对于那些喜好建筑,或乐意以“邬粉”自称的旅行者而言,想要用脚步丈量街区,循沿着邬达克的足迹走过上海,是一件挑战性过高的任务,因为无论是在外滩、人民广场、静安寺、淮海路,处处可见他留下的印记。

想用一天或者半天时间,散步式地浏览邬达克的经典作品,倒是不妨考虑在长宁区逛逛,这里是邬达克生活多年的地方,既有他留下的自家住宅,也有不同时期、不同功能的建筑代表,以及创作晚期的现代主义作品值得一看。

9月下旬,长宁区旅游局推出 “邬达克老建筑之旅”微旅行,24位城市探索者们在两位建筑师兼邬达克发烧友的带领下,走访番禺路邬达克旧居、他设计和居住过的达华公寓、孙科别墅、新华路外国弄堂等邬达克的建筑作品以及附近的美国乡村总会。

这条路线,你也可以在长假当中,作为散步的参考呢。

放慢步伐,走过街巷,这趟旅行,究竟是从一个路口到另一个路口,还是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

邬达克纪念馆

地址:长宁区番禺路129号(近地铁10号线、11号线交通大学地铁站)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五13:30-16:00;周六日9:30-12:00

邬达克在上海生活近30年,前后有三处自宅,其中最著名的一处便是番禺路129号、如今邬达克纪念馆所在地。在这里,他们全家度过了6年美好时光,之后才迁往达华公寓。1930年,邬达克在哥伦比亚路57号(今番禺路129号)建造自己的新居,这个带有英国乡村风格的住宅,是邬达克在上海曾经拥有的最大的一个家。也许是因为妻子的母亲来自一个英国贵族家庭的缘故,他把妻子偏好的英式乡村别墅风格也融入到建筑中。2013年修缮一新后,作为邬达克纪念馆再度开放。

哥伦比亚住宅圈

地址:长宁区新华路119、155、185、211、236、248、276、294、329弄部分住宅(近地铁10号线、11号线交通大学地铁站)

1925年,当时上海公共租界越界修筑了新华路、番禺路(解放前名为安和寺路、哥伦比亚路),新华路一直被称为“外国弄堂”,与邬达克等人在此设计建成的大量欧式花园住宅有直接关联。

1930年,由美商雷文创建的上海普益地产公司在当时尚属城郊区域的规划了82块建筑用地,拟建造不同风格的花园洋房,整体命名为“哥伦比亚住宅圈”。这个建筑群定位为上层侨民住宅,集合英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不同国家的建筑特色,每栋建筑都根据业主要求定制。

其中确认出自邬达克之手的作品,包括现在位于新华路211弄的外国弄堂和329弄的新华别墅。他最具设计美感的作品“蛋糕房子”,位于新华路329弄的36号,这栋建筑是上海唯一的二层圆形别墅,形似蛋糕,它也是邬达克生前最喜欢的个人作品之一。后来,他把家就近安置在番禺路上,为的就是不时可以走过来看看这个犹如童话小屋般的房子。

孙科别墅

地址:长宁区番禺路60号(近地铁3号线、4号线延安西路站)

位于番禺路60号的孙科别墅。这里或许也是邬达克在上海留下的最著名的私宅作品,除了设计本身的独特性之外,还与这栋别墅的主人有关。

孙科是孙中山的独子,曾任国民党五院中三院的院长,也曾担任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要职及广州市市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等职务。在邬达克修建沐恩堂的过程中,孙科慷慨解囊,化解了前者的资金困难。出于感恩,邬达克便将这座原本作为自宅兴建的物业低价转让给孙科,同时在对面另建新居。

贝壳形的拱门、尖券门廊、螺旋立柱、鱼鳞状的外墙饰纹,呈八角形和圆形的转角厢房,精工细作的柚木楼梯和使用柳桉木镶嵌的席纹地板,让整栋建筑拥有了巴洛克古典大宅的美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孙科别墅被用作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办公楼不对外开放。不过在去年,孙科别墅被上海万科拿下,作为上海创意新地标“哥伦比亚公园”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旧如旧。之后,它会以创意园区的新身份重返公众视线。

达华公寓

地址:长宁区延安西路918-928号(近地铁3号线、4号线延安西路站)

素有“小国际饭店”之称的达华公寓,是邬达克在上海的最后一个住所。“据说这里是当年建造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时,用剩余下的建筑材料建造而成的,在当年也是所在区域的第一高楼。”微旅行领队苏萍介绍,如今达华公寓已经被改造为锦江集团旗下一家精品酒店。

1937年,送走两位儿子去加拿大读书后,他将哥伦比亚路的旧宅出让,携妻女搬到了达华公寓的底层公寓居住,直到1947年全家离沪。

达华公寓,体现了邬达克创作晚期的风格。他使用大量流畅的水平线条,完成了这件造型简洁、匀称且充满秩序感的极简主义风格建筑。

美国乡村总会

地址:长宁区延安西路1262号(近地铁3号线、4号线延安西路站)

与孙科别墅毗邻而居的巴洛克风格的美国乡村总会(又名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它虽然不是邬达克设计的,但是却是“哥伦比亚住宅圈”中最摩登的一栋建筑。

美国乡村总会于1936年建成,由美国建筑师哈沙德设计,它是一栋巴洛克风格建筑,包括四幢二层带地下室的花园别墅、一座大礼堂,这里有游泳池、舞厅、弹球房、网球场、壁球场、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对当年在沪的美国侨胞和各国侨民开放。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撞车》、《太阳帝国》、《摩天楼》等书的詹姆斯·格兰汉姆·巴拉德(J. G. Ballard),儿时就曾住在这里。

还有这些邬达克图书,适合边走边读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

华霞虹 乔争月 等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这本《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是上海具有代表性的27个邬达克建筑旅行指南,里面有:100张邬达克建筑照片、草图和平面图,53个邬达克建筑名录、生平建筑年表+地图等内容。

本书的中文作者同济大学华霞虹博士近14年来一直在研究邬达克和他的建筑,在国内研究者中独树一帜。这本书的写作选择了旅游指南的风格,开本袖珍,虽然很小但是不失精致,沉甸甸的,很适合揣着漫步走过大街小巷。打开书,精致的地图,各种设计图照片,以及配图的文字说明,让不太清楚建筑的人也能读懂。

《邬达克的家》

本书编委会 编

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年5月版

在进入成熟期的上海,很多人都意识到要保护邬达克建筑、积极地再使用。这本《邬达克的家:番禺路129号的前世今生》收录了有关这些努力的故事,它们促成了这位匈牙利著名建筑师的设计和居住过的番禺路129号的修复、再生,得以向公众开放。

《邬达克》

[意]卢卡·彭切里尼 [匈牙利]尤莉亚·切伊迪 著 华霞虹 乔争月 译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邬达克》是意大利建筑师和设计师、建筑历史博士卢卡·彭切里尼根据他的博士论文整理而成的。彭切里尼在研究过程中亲身考察了邬达克的故乡,并多次来到上海收集资料,还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翻阅了大量文献、书信、报刊,收集了大量图片,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可以说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邬达克的最新、最深入和翔实的一部著作。

《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

王唯铭 著 施培琦 摄影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

这不是一本介绍建筑设计的书,而是一本非虚构的历史小说。全书两条主线并行,先从一个角度分别介绍了邬达克在上海登陆、初创、发展和鼎盛四个时期,从其代表建筑作品中勾画其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框架,另一个角度则相应介绍了同时代的著名建筑和历史背景,几乎将上海所有的历史文化景点一网打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邬达克与上海(16) | 邬达克离开后的旧居(2)
上海影城焕新回归,带火这条百年马路
杨彪等| 番禺路新华路 哥伦比亚生活圈(04.9.27)
名人故居、生物研究所、全上海最早的包豪斯建筑之一,现在,它们还想玩出什么花样?
从古北出发,游长宁这条“洋气 文气 大气”的精品线路→
荡荡马路 || 闹中取静的番禺路,竟有这么多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