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00年才出一个大爷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里面的历史都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人木有套套,怎么避孕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关注立刻马上看>>



00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南宋政局风云诡谲。

宰相韩侂胄名义上力主北伐,但事实上却是典型的嘴炮爱国,并没有为战争做什么真正准备,整天幻想着一开打就能旗开得胜。

此时起用66岁的辛弃疾驻防镇江,也只不过是利用他的名望,并没有给他实际的指挥权。
 
仅仅一年,意见不合,辛弃疾被解除了职务。

几个月后宋军仓促北伐,被金国大败,淮南沦陷,南宋朝廷再次卑躬屈膝求和。
 
彻底懵逼的韩侂胄,只能请求辛弃疾出山背锅收拾残局,然而当钦差赶到之时,辛弃疾已经一病不起。
 
临终前,辛弃疾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杀贼!杀贼!


01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

此时的山东已被金国占领,汉人地位低下,备受欺凌。
 
父亲去世的早,由爷爷抚养长大。

17岁那年,辛弃疾在当地乡试中脱颖而出,前往金国首都燕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但这次长途旅行,辛弃疾的首要目标却不是考试,而是刺探情报。

一个17岁的青年,不好好珍惜金榜题名的机会,更没有CIA或者克格勃的培训,单枪匹马就自发当起了间谍——这种在电影中都难以想象的剧情,辛弃疾二话不说就干。
 
但当时,宋金两国正处于蜜月期,辛弃疾刺探的这些情报没有用武之地,他选择等待。



02
 
又过了四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开封,准备南征。

20岁出头的辛弃疾在济南附近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然后加入了附近著名起义军首领耿京的阵营,担任“掌书记”职务。
 
这时候辛弃疾在义军中的一个朋友义端和尚,忽然叛变并且偷取了耿京的大印准备献给金军,耿京一怒之下要杀了介绍义端入伙的辛弃疾。
 
辛弃疾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追回大印。
 
一路快马加鞭,辛弃疾追上了义端,义端知道自己打不过,苦苦哀求看在两人情份上饶他一命。
 
没门!

辛弃疾手起刀落,砍下义端人头。


03
 
金国南征大军,在采石之战中遭到虞允文率领的南宋将士迎头痛击,士兵哗变杀死了完颜亮。

金国转而将主要力量对准了占领区内的起义军。
 
南宋的王师迟迟不来增援,起义军孤军作战,形势越来越危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另谋出路甚至投降金国,首领耿京也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
 
辛弃疾建议:此时应该主动归附南宋朝廷,一旦山东无法立足,就将全军转移到南宋辖内,为抗金大业保留有生力量。
 
耿京接受了这个提议,但就在辛弃疾代表起义军与南宋朝廷讨论归顺事宜的时候,大本营忽然传来消息:
 
起义军将领张安国杀死耿京,带着几万人投了金国。

辛弃疾知道后,带着五十人飞奔济南,在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一举拿下了张安国。
 
这一年,辛弃疾年仅23岁。



04

采石之战后,南宋朝廷没有抓住机会,后来在符离之战一败涂地,主战派官员大都被调离要职,举国上下士气一片低迷。
 
所有人都觉得,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但此时25岁的辛弃疾,坚定提出:金国并不可怕,只要上下齐心励精图治,收复河山大有可为。
 
辛弃疾总共写了10篇论文,分为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内容,合称《御戎十论》,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全方位说明了对金国作战的要点。
 
辛弃疾认为,金国的迅速扩张背后危机重重,在连年战争下,其辖内的百姓尤其是汉族和契丹族人备受欺辱,无论在财政还是军事力量上都存在内部矛盾。

南宋应该首先树立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心,不再向敌人缴纳岁币,然后做好军事动员,加强淮南地区的防务,以图率先向金国力量薄弱的山东发起进攻。
 
《御戎十论》应该说是有相当可行性的,然而南宋朝廷高层根本听不进去。

辛弃疾本人也被辗转调任各地:
 
25岁,任江阴签判。
26岁,改任广德军通判。
28岁,改任建康府通判。
31岁,改任司农寺主簿。
33岁,改任滁州知州。

在这期间,辛弃疾不断上书朝廷讨论敌我形势,但都是杳无音信。


05
 
35岁那年,辛弃疾离任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府上做了一名幕僚。
 
自己的建议三番五次得不到朝廷重视,辛弃疾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在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辛弃疾登临赏心亭,北望被金国占领的神州大地写下了这首《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中提到了两位英雄:
 
一个是一生追求复兴汉室的刘备,一个是立志北伐中原的桓温。

在这个充满孤独、郁闷、失落的时刻,辛弃疾仍时刻不忘收复山河的理想。
 
此后几年里,辛弃疾继续辗转杭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走马灯一样任职。

但不管到哪里,都勤勤恳恳,还在湖南拉起了一支精锐的飞虎军。
 
当然,辛弃疾还时不时上书提醒一下皇帝:咱们什么时候打回去?
 
好好的日子不过,打什么仗?

终于有一天,皇帝实在忍不住了,彻底罢了辛弃疾的官:回家种田去吧!

 

06
 
辛弃疾这一回家,就待了二十年,除了和朱熹、陈亮等朋友谈论人生之外,就是喝酒写词。

没想到这一写,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写人生感悟,有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写田园风光,有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写儿女情长,有这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把辛弃疾列入豪放派,事实上辛弃疾的词随便拿几首出来,也足以碾压绝大多数婉约词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年近六旬的辛弃疾,已经把自己融入了天地万物,宇宙星辰。
 

07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被朝廷抛弃的辛弃疾,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4岁那年,辛弃疾怀着一腔热血再次出山,担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此时的金国,果然如当年辛弃疾所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内部问题,因此一见到皇帝,辛弃疾就再次建言北伐,并且赶赴镇江积极备战。
 
但他没有想到,宰相韩侂胄之所以启用自己,只不过是想借助主战派元老的招牌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为自己掌控朝政增加筹码,并没有给辛弃疾真正的实权。
 
无论是当年的《御戎十论》还是后来的上书,辛弃疾对于北伐始终是非常坚定而务实的,而韩侂胄则是完全的投机主义者,一看已经摆平了朝内的反对声音,就立刻把辛弃疾踢到一边,准备摘取胜利果实。
 
结果还是如辛弃疾所料,仓促出征的宋军一败涂地。
 
韩侂胄慌了,赶紧派人去找辛弃疾,让他担任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为了让辛弃疾背锅,韩侂胄这次是终于拿出真金白银了。
 
辛弃疾早已看透了韩侂胄的嘴脸,坚决表示不干。

韩侂胄走投无路,只能向金军议和,然后金军首领说:
 
议和可以,把你的脑袋送过来。
 
韩侂胄彻底慌了手脚,三番五次派人去请辛弃疾,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68岁的辛弃疾,在壮志未酬的悲愤中与世长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死后65年,南宋又一位顶级将领,被逼到含恨而终!
他是历史上“最豪迈”的将军,却被当成只会诗词的文人
辛弃疾的一生悲壮史诗,让人不忍卒读
辛弃疾曾组织起义军反对金兵,南宋为官不得志,临死高呼杀敌
爱唐宋词:“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文武双全的爱国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