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雍正为何将专心著书立作且没有过分争位行为的三哥胤祉圈禁至死?

爱新觉罗·胤祉(又名允祉,雍正继位后他的兄弟皆改名为允字辈)是康熙第三子,他也是参与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之中最后一位被雍正圈禁的兄弟。但是胤祉与其他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不同,他非常低调谨慎,从来没有明显的争位行动,而且还是经常著书立作,深得士族读书人的拥护,可是雍正最后在他没有任何实质性罪名的情况下,还是将他圈禁至死,这究竟是为何呢?

胤祉其实与雍正是同类人,两人都非常善于隐忍,都属于演技派政治家

胤祉的生母是康熙早期后宫惠宜德荣四大妃之一的荣妃马佳氏,胤祉的生母荣妃曾经十分受康熙喜爱,连续为康熙生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可见荣妃多么受康熙喜爱。而荣妃所生的五子中除了最小的胤祉长大成人之外,其余四子全部夭折,因此胤祉从小也受到父母的格外宠爱。

胤祉自幼聪慧过人,才能也非常全面,弓马骑射、文学书法、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均颇有造诣。胤祉曾跟随康熙狩猎,父子二人曾经比试骑射膂力,康熙与儿子胤祉打平,这其中很可能存在胤祉故意让着父亲康熙,因此胤祉的弓马骑射能力很可能在康熙之上,而康熙本人其实是非常精于骑射,也有一定膂力,因此可见胤祉在弓马骑射方面算是非常优秀了。后来胤祉还曾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立过战功,可见胤祉在军事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

胤祉还曾得到康熙亲自传授几何学,对数理也有一定造诣,且后来胤祉还帮助康熙组织文人编撰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这两部清朝的百科全书,胤祉在编撰图书中与当时著名的学者交往颇深,因此胤祉在当时文坛也有一定地位和名望,深得读书人的拥护和喜爱。

可以说胤祉是康熙诸子中最为全能且卓越的皇子,因此他也非常得康熙喜爱。不过相比于文武双全,胤祉更加善于隐藏自身,他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中胤祉就是凭借隐忍险些争位成功。

其实在“九子夺嫡”初期,主要是集中在老大胤禔和老二也就是太子胤礽两人之间,毕竟这两人是康熙诸子中年纪最长,老大胤禔一直垂涎于弟弟胤礽的太子之位,而当时年纪较长的皇子也就只有老三胤祉、老四胤禛也就是雍正以及老五胤祺。

三人中雍正是一直保持中立,不参与其中,老五胤祺为人谦逊厚道,也没有参与其中,只有胤祉与胤礽保持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也是胤祉的聪明之处,他明知自己的身份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上面有长子胤禔和嫡子胤礽,太子之位轮到自己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他要保持和胤礽的关系亲密,就是万一将来胤礽继位,自己也能得到胤礽的关照。

当然,胤祉也十分明智,他虽然与胤礽保持了亲密的关系,但他与胤礽的亲密关系是有着一定界限,他不过分参与胤礽的事情,这就是因为胤礽在成年之后依仗康熙的宠爱变得日渐暴躁骄横,多有不法之举。

而且自康熙中期之后,康熙日益对胤礽的表现感到不满,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当时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胤祉和胤礽一起到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行宫探视患病的康熙,胤礽在此次探病期间表现得十分不好,因此康熙当众责备胤礽全无忠孝之意,命胤祉陪胤礽赶快回京城,不要在眼前烦他。

康熙对胤礽从最初的宠溺到后来的略带责备态度,这些都被胤祉看在眼里,因此胤祉也明白胤礽的太子之位并不牢固,所以胤祉虽然表面与胤礽保持亲密关系,但他却从不过分参与胤礽的事情,就是为了将来胤礽如果失势,那么也不会连累到自己。从这也能看出胤祉非常善于隐藏自身真实想法。

事实证明胤祉确实做得很对,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时,他知道胤祉平日与胤礽关系密切,因此康熙认为胤祉是不是牵扯胤礽小集团之中,于是召胤祉御前对质。

胤祉在面对父亲康熙的盘问时,对答非常得体,他既充分证明了自己对胤礽的不法行为所知不多,撇清了与胤礽的关系,同时也没有替胤礽遮掩过错,反而先是肯定胤礽做得不对,然后又替胤礽求情。

胤祉的这一番表现让康熙十分满意,康熙认为“允祉与允礽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因此在一废太子时期,胤祉没有受到胤礽的牵连。而在一废太子时期也是最能看出胤祉其实是一个有野心的人,那就是他在这时期扳倒了大阿哥胤禔。

在胤礽被废之时,胤禔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认为胤礽被废,那父亲康熙肯定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了,自己作为皇长子岂不是就要成为皇太子了。结果胤禔如此急不可待的想谋求太子之位反而引起了康熙的反感,于是康熙当众宣布胤禔绝不可能成为太子人选,就想绝了胤禔谋取太子之位的心思。

但是胤禔并没有死心,他又想扶持一位兄弟成为太子,好能确保自己将来的权力和地位,于是胤禔又打算扶持生母惠妃的养子老八胤禩成为太子,因此胤禔向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于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这意思就是胤礽行为卑劣已经失去了人心,术士张明德曾给胤禩看相,称其将来必定是大贵之人,想一想胤禩都已经是皇子了,再大贵的话那就只能是将来当皇帝了,所以胤禔是想借着相士之言向父亲康熙表达胤禩将来成为皇帝乃天意,而且如果要立了胤禩当太子,那就应该诛杀胤礽,如果康熙不忍心的话,他胤禔愿意效劳。胤禔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保胤禩当太子,然后杀胤礽。

胤禔这一下就激怒了康熙,使得康熙当场大怒,痛骂胤禔想残害兄弟是“乱臣贼子”,于是康熙当即下令将胤禔圈禁起来,同时胤禔如此行为还引起了康熙对胤禩的猜忌,康熙认为胤禩是“妄蓄大志”,有结党图谋太子之位的想法,将胤禩也一同圈禁起来。

这时候胤祉十分高兴,因为当时胤禩性格谦恭儒雅,心思细腻,善于拉拢人心,在朝廷上下十分得人心,所以深得康熙喜爱,也是胤礽被废之后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现在胤禩受到胤禔连累也被圈禁,那胤祉就认为机会来了,他准备搜集胤禔有谋害胤礽之心,坐实胤禔和胤禩谋求太子之位的事实。

于是胤祉派人搜集胤禔的过错,果然被他找到了胤禔曾经勾结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镇魇过胤礽,因此胤祉就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康熙。

康熙更加大怒,于是让人往深了调查胤禔,结果调查出胤禔确实勾结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镇魇过胤礽,并且术士张明德是武林高手,胤禔曾收买张明德刺杀胤礽,同时也洗清了胤禩没有参与刺杀胤礽之事,这一下胤禔让康熙彻底失望,于是康熙下旨褫夺胤禔直郡王爵位,将其终身圈禁于直郡王府中,胤禩则被释放出来。

就这样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都完蛋了,胤祉成为康熙诸子之中最为年长,且能力还最为全面的皇子,按理说这太子之位非胤祉莫属了。胤祉当时内心如何想的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胤祉的表现却非常稳妥,他可没有像胤禔那样急于求成过度的把谋图太子之位的野心表现出来,相反,胤祉反而替胤礽向康熙求情,恳求康熙宽恕胤礽。

在一废太子时期,康熙年纪较幼的小儿子们基本都是打酱油,没啥参与,而康熙年纪较长的这些皇子们大多是冷眼旁观,没人替胤礽求情说话,只有胤祉、雍正以及老九胤禟三人敢替胤礽求情。

三人之中其实胤禟的功利心比较小,他是康熙诸子中比较重视兄弟情义的皇子之一,虽然胤禟在太子位置之争中是力挺老八胤禩,他也是胤禩一党的主要成员,但是他出于兄弟情义依旧替胤礽向康熙求情。

至于胤祉和雍正两人就比较像了,他们俩其实都有野心,但是他们俩又都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胤祉表面上喜好结交读书人,整天组织一群没有官位的高级学者编撰书籍,其实他还是对太子之位极具野心的,从他扳倒胤禔就能看出其野心。而雍正则是比胤祉隐藏得更深,雍正表面上无心政治,与其他兄弟都能保持良好关系,还一心痴迷于道教丹药,实际上历史证明了雍正野心才是最大的。

而且胤祉和雍正都善于揣摩康熙的意图,他们俩都认为康熙没有彻底对胤礽断绝父子的情义,如果替胤礽求情,反而会获得康熙好感,因此两人都替胤礽向康熙求情。胤祉和雍正都属于韬光养晦,他俩都明白博取康熙好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果然康熙很认可他们三人替胤礽求情,所以在后来胤礽二次被复立后,康熙特意晋封胤祉为诚亲王,晋封雍正为雍亲王,晋封胤禟为贝子。

纵观一废太子时期,老大胤禔太过急于求成,最终反而失去了康熙的喜爱,被终身圈禁;而之前颇受康熙喜爱的胤禩也因为善于拉拢人心,在康熙命众朝臣公推太子时,胤禩发挥了结交朝臣的作用,结果众朝臣都推举胤禩当太子,加之此前胤禔推举胤禩的事,这更引起了康熙反感,胤禩反而在这之后逐渐受到康熙猜忌;至于太子胤礽虽然被废之后又被复立,但他的太子地位却根本不稳固,他与康熙父子之间始终存有芥蒂。

因此在一废太子这件事上,获利最大的就是胤祉和雍正,他们俩表面看似不争,还为胤礽向康熙求情,实际上他们俩都利用这些获得了康熙好感和喜爱,所以说胤祉和雍正算是同类型人物,两人都属于演技派政治家,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最终还是雍正技高一筹,但是雍正始终摸不透胤祉,所以将其圈禁起来

当然从最后的历史结果来看,还是雍正技高一筹。在胤礽被复立之后,胤祉和雍正又开始了各自的表演,胤祉继续著书立作,雍正则继续追求长生不老的丹药。

不过在最后却是胤祉最先没有沉住气,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礽被康熙再度废黜了太子之位,胤礽彻底被圈禁于咸安宫内。但是胤礽二次被废时,康熙却毫无来由的奖励了胤祉五千两银子,史书中没有交代康熙为何要赏赐胤祉,可是联想一下赏赐白银是发生在二废胤礽之后,就可以想象胤祉是不是在康熙二废胤礽时起到了帮助作用,所以才能得到康熙赏赐。

而在胤礽二次被废之后不久又发生了“毙鹰事件”,这件事使得康熙彻底和老八胤禩的父子关系破裂,胤禩也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这期间胤祉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看一看当时的局势,名正言顺的太子胤礽彻底倒台,而深得人心有口皆碑的胤禩也彻底失去皇位继承资格。胤祉的能力全面,又深得读书人拥护,太子之位舍他其谁?

要知道雍正当时表现的比胤祉还无心政治,而且在胤祉心里可能根本没拿雍正当回事,毕竟雍正当时既不像胤禩那样得到朝臣拥护,也不得读书人拥护,而胤祉却得到了读书人的拥护,在各方面能力来说胤祉也比雍正更加均衡全面,所以当时唯一能对胤祉能有威胁的就是胤禩后来转而支持的雍正同母弟老十四胤禵。

不过就算把雍正都算上,胤祉、雍正、胤禵三人相比,也是胤祉的全能比较占优势,相比于雍正的身体文弱,本人也便于文学,胤祉则是身体精壮且善骑射通军事;相比于胤禵偏精于军事,胤祉又兼具文采,论智商情商都在胤禵之上,还能得读书人拥护。

所以胤祉在康熙后期“九子夺嫡”进入最后关键的白热化阶段时他的优势非常大,甚至连胤祉自己都认为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也是胤祉在这期间得意忘形,他对心腹之人都常以储君之名自居。

胤祉这样沉不住气得意忘形,最终让他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也让他在最后关头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和喜爱。

胤祉在当时得意忘形时给和自己关系亲密的学者陈梦雷写信时,就曾以储君名号自居,平日与这些文人交谈也都是以储君口吻自居,而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被人知道。至少雍正最后就知道了。

雍正在继位之后就曾经公开斥责过胤祉曾经以“储君自居”的问题,雍正也是以这个为理由派胤祉去看守康熙皇陵,那雍正是如何知道的呢?

其实雍正虽然表面无心政治,无欲无求,不争皇位,但实际上他背地里在雍亲王府中豢养了一批专门打探王公贵族秘事的特务密探,当时在雍亲王府中叫粘杆处,雍正继位之后更是将这个特务机构搬到明面,起名为尚虞备用处。雍正正是通过粘杆处的人才探知到胤祉的得意忘形的事情。

再想一想,连还只是雍亲王的雍正都能探知胤祉的言行,那他们的皇帝老子康熙肯定也会知道,但是由于胤祉没有在明面上做过太过激的争储行为,因此康熙还可以容忍,只是皇位却轮不到胤祉了。

而相比之下,雍正则还是四平八稳,表面上无欲无求,还经常邀请父亲康熙到赐给他的圆明园休闲娱乐,促进父子之间的感情,捎带手还表一表自己的儿子弘历也就是乾隆,走亲情路线这一招雍正玩得非常不错,果然儿子乾隆也获得康熙喜爱被带到宫中抚育,雍正本人也获得康熙认可和喜爱,然后再对比逐渐暴露野心的胤祉,那康熙自然要跳过老三去选择老四了。

所以说胤祉前期做的都和雍正不相上下,就是到最后没沉住气,与雍正相比还是棋差一招啊。

也因为胤祉在最后表现出了野心,这让他在雍正继位之后备受雍正猜忌,虽然胤祉十分会做表面工作,在雍正继位之后就表示认可雍正继位,但是雍正还是拿着他当初以储君身份自居的表现,认定他图谋不轨,于是继位之后就将胤祉和胤禵一起派去给康熙守陵。

胤祉和胤禵自然会对雍正发牢骚,这些牢骚也会被雍正知道,所以雍正越发恼怒胤祉,最后甚至是将他以守陵名义变相软禁起来。这一下胤祉就服软了,被软禁了没多久胤祉就给雍正写信承认自己的错误,恳求雍正原谅。

胤祉当时给雍正写的认错信十分谦卑,几乎都是在哀求雍正放过自己。但是雍正回复给胤祉的朱批却很有意思,也说明了雍正对胤祉看不透和把握不住。

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朕若即称相信,实为欺骗上苍,尔若执意骗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长久,试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仅多有尔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备。身为亲兄,宜倍加谨恪。

——雍正朱批回复

雍正回复的这意思就是说胤祉太善于表演骗人了,自己看不透他,但是雍正还是看在哥哥主动给自己认错的份上原谅了他,很快雍正就下旨将胤祉调回京城继续著书立作。

不过雍正始终没有放心过胤祉,他一直派人密切监视着胤祉及其儿子,后来胤祉的嫡子也就是亲王世子弘晟与胤禩交往过密,雍正以此为借口褫夺了弘晟世子爵位,将其圈禁起来。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最喜爱和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去世,胤祉其实与胤祥关系并不好,胤祥生母敏妃家族出身八旗包衣,身份地位低微,因此胤祉就非常看不起胤祥母子,在庶母敏妃丧期没有过得情况下胤祉剪了头发,这在古代属于不孝,但其实不孝的背后主要还是胤祉瞧不起胤祥母子,还为此受了康熙处罚,兄弟二人也由此失和。

所以胤祥去世时,胤祉也没当回事,还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了,并且在葬礼全程胤祉毫无悲痛之情,甚至还隐隐有些幸灾乐祸,胤祉的表现被雍正知道,雍正为此大发雷霆之怒,可以不把雍正放在眼里,但是不能欺负雍正最喜爱的弟弟胤祥,更何况还是送胤祥人生最后一程的时候就这么表现。

因此雍正又翻出旧账,此前他最宠爱的敦肃皇贵妃年妃和儿子福惠去世时,胤祉就曾借故不参加葬礼,还毫无悲哀之情,甚至还幸灾乐祸雍正痛失心爱的女人和心爱的儿子,再加上这回胤祥葬礼。

于是雍正以不念兄弟情义和皇贵妃以及皇子去世时幸灾乐祸为罪名,将胤祉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永安亭之中,从此胤祉一直被圈禁到死。

其实想一想即便胤祉真是如此也不至于受如此严惩,雍正给胤祉安得罪名确实有点强词夺理了,胤祉这些问题不至于被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当然雍正给出的理由只是表面的,真正的根本原因肯定还在于雍正看不透胤祉,再加之胤祉的儿子弘晟还与胤禩交往过密,这都是让雍正猜忌他的地方。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被圈禁两年之后抑郁而亡,享年55岁。雍正在胤祉死后还是将他以郡王之礼下葬,但雍正没有给胤祉上谥号,这也代表着他还是对胤祉耿耿于怀,没有原谅宽恕他。

乾隆继位之后,他可能觉得三伯胤祉被整得有点冤枉,于是下旨给胤祉上谥号为“隐”,追谥为“诚隐郡王”。

这个“隐”字在谥法中属于平谥,其含义略带怜悯和同情,这说明了乾隆认为老爹雍正确实对三伯胤祉做得有些过分,所以乾隆给三伯胤祉上了一个带有同情和怜悯的谥号。

写在最后

胤祉虽然善于隐藏自己,且比较有野心,是位精于演技派的政治家,但实际上他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以人望和影响力来说都不及胤禩对雍正的皇位威胁,所以雍正最后才圈禁了胤祉。

不过雍正圈禁胤祉还是在于看不透他,雍正曾评价过胤祉: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胤祉在雍正继位后还是隐藏自己,始终不肯尽心竭力辅佐雍正,想来他当时更多的是敷衍雍正,所以既然这样雍正不如舍弃他,扫除他的潜在威胁。

文/小岛知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为什么不传位给老三?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期才落下 帷幕
雍正立弘历为储君,为何还要杀掉弘时?没想到康熙早有旨意
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了雍正夺位之谜,“传位于四子”不可能
清」雍正: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制定详细争储计划,有必要弑父篡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