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人都应了解的宇宙规律:宇宙间万物与万有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万物?什么是万有?万物与万有之间又具有怎样的关系?这是所有研究哲学的人或者宗教哲学的人都喜欢探讨的问题。万物,在中国传统思想里面,主要是指一切有形有象的物质存在。而万有在中国传统思想里面,所体现的主要是指无形无象的一种相对于物质的虚有的存在。那么万物与万有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在这个方面古今中外的思想者都有过探讨。就此,我在这里就此问题对万物与万有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简要的探讨。

  早在2500年前,中国的老子就论述了万物与万有之间的关系。老子在其《道德经》中对万物和万有的论述让我们认识到了万有就是一种叫做“道“的存在。而“道”是产生万物的最基本的存在,当“道”在发展运动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一再产生二,二再运动变化,就产生了三,到了三的时候,万物就产生了。于是,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这样一个“道”的运动发展变化,万物就产生了。这里面的万有,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就是原始的层次就是“道”,这个“道”在中国的周易八卦中又称为“无极”,第二个层次是“一”,这个“一”在周易八卦中的解释则是“太极”,第三个层次是“二”的层次,而这个“二”在周易八卦中就是“阴阳”也叫“两仪”。而到了“三”的层次的时候,万有的状态就有了变化,在原来“阴阳两仪”的基础上就产生了物质的成分。这就是万物产生的根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万有与万物的最基本的认识。那么,万有形成万物的时候,万物里面是不是没有万有了呢?不是。而是,万有隐在于万物之中。形成了万物的显在与隐在的整体结构。如人的存在就是这样,人也是由有形的物质组成的一个具有灵性的高级灵性物质存在。但这种高级灵性物质存在里面却有着与人的内在的无形的东西来支配着的人的思维和行为。如人的精神,人的思想等等,就是属于人的虚在的物质存在。而这种虚在的物质存在与人的实在的物质存在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实在的物质是虚在的物质的载体,而虚在的物质存在是实在的物质存在的内在规定和内驱力。两者相互依存而共生。但实在的物质可以灭亡,虚在的物质可以比实在的物质多存留一段时间,当然,虚在的物质如果其所接受的能量补给的量达到使得虚在的物质存在得到质的提升,虚在的物质就会具有在宇宙虚空中自由变化,选择而重新获得载体的能力。但这样的虚在也不是究竟,真正的究竟是可以虚实相生,可以在虚在的空间和实在的空间里自由地来往,这才是大究竟。

  对于万有和万物的认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基本的认识都是差不多的。如道家和儒家在“万有”和“万物”的认识方面虽然在语言表述上不同,但是基本的理念都是一样的。如道家的“万有”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儒家讲的却是周易八卦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然后再到八八六十四卦,以至于无穷尽地向后衍生”但在基本的层面上都是一致的。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道家的文化和儒家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以至于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也受到了影响以至于佛教也反过来影响道儒的发展。为什么佛教能够影响道儒,因为佛教的一些理论与道家、儒家的一些理念没有相悖的地方。都是从各自的角度来对一些宇宙的基本问题进行论述,相互之间有互补。如佛家在“万物”与“万有”方面的认识讲“空”与“相”,而这个“空”就是万有层面,“相”就是指万物的层面。道家更多的是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更多地阐述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佛家却讲的是人与人自身的关系。这就使得中国形成了一个以道、儒、佛三家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

  对万物和万有的认识,从古自今,中国的思想延续一直有其连续性,具有极大的思想承接性。并且越往后,其对万物与万有的阐发越具体。如在近现代,中国很多学者把万物与万有的认识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有的学者把万物与万有的认识在生命领域里进行实践和认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热。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人体生命科学就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儒、佛中关于人体生命方面的研究很有意义。

        中国道家混元派大成者广龙先生就在这个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他提出了“混元整体理论”。这个理论就讲到万物和万有的关系。他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而这些组成部分就包括实有的和虚在的不同层次的物质存在。这是一个整体存在,不可分割。他还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为什么这样认为?因为整体的形成意味着万有和万物在组合上,就是一种万有和万物彼此在量增加以后,达到质变后所形成的一个超越了部分之和的新的物质。

  万物与万有的关系,在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有一些伟大的学者在对其进行探索。其实研究万物与万有,也就是研究世界本源的问题。这在哲学层面,体现在世界哲学史上就是西方的哲学家对世界本源的一种探索。

        如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就是探索万物与万有关系的一部著作。在他的这部著作里,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它的基本属性是"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是毫无空隙的。虚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它给原子提供了运动的条件。原子的数目是无穷的,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有形状、体积和序列的不同。运动是原子固有的属性。原子永远运动于无限的虚空之中,它们互相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复合物。原子分离,物体便归于消灭。他甚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但那是最精细的原子;当构成灵魂的原子分散时,生命灭亡了,灵魂也就消失了。从德谟克利特的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观点是很可贵的,他所认为的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这跟中国的道、儒、佛有些类似,但又完全不同,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奠定了西方科学的基础。在他的理论中,原子是有形的,而虚空是无形的,可见在当时的希腊学者当中,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也接近了“道”和“空”的体性。他为了研究他的学问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专门去用他的感知去感觉世界,来研究学问。这种精神也是很可贵的。

  与德谟克利特提出类似思想的还有泰勒斯,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源”的说法。这种说法相对于德谟克利特就稍逊一筹。泰勒斯的水是万物本原的说法,只是提出了万物的层面,没有提出万有的层面。所以,泰勒斯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的。

  到了当代,在万物与万有的发展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万物与万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如科学上现在提出了一个理论,叫“暗物质理论”,暗物质(包括暗能量)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它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含量,而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10%不到(约5%左右)。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却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科学家曾对暗物质的特性提出了多种假设,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这种暗物质的研究,对人类研究万物与万有之间的关系,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人体生命学领域,人类通过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对万物和万有相互之间关系的一些进展。如,在西方就有科学家研究人的灵魂方面的一些课题,并且取得了一些认识和了解。西方科学家就对濒临死亡的人进行检测,并检测到其死后,体内有能量涌出。但西方并没有了解人死后灵魂是如何脱离人的身体的。而灵魂和肉体相对来讲就是万有和万物的层面。

  在宗教学领域,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对万物和万有的认识比较相近。在这些宗教中,他们都认为人死后的归宿有天堂和地狱两种,认为无形的神是万有和万物的主宰。而在东方,在万有和万物的认识上与西方的认识还是有所不同的。佛教在万物和万有的认识上就是两个字“相”和“空”,道教对万物和万有的认识也有自己的观点,而道教的观点就是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的观念。儒家和道家基本相同,他们的是由周易八卦演化而来。但这三家的观点都有相近的地方。如,万物是有形有相的,万有是无形无相的;万物可以是万有的载体,万物不能永在。而万有通过一定的量的积累和变化,可以达到永在;万有可以是万物的内在的规定,内在的驱动力。从这些观点上来看,东方世界对万物和万有的研究和认识,相对与西方来讲,更加具体。并且多有实践和体会。

  从上面的一些理念上,我们可以了解,万物和万有,作为宇宙中的两个存在,一个是实在的,一个是虚在的。万物是有形有象、实体的,具有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感官上能认识的物质存在。而虚在的物质是无形无象的、虚体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用常态的意识和感官感受不到的一种虚在的存在。而这种虚在的存在却可以以实在的存在为载体,可以成为实在的存在的内在规定,和内在的驱动力。实在的物质不可以长存,而虚在的物质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变以后,可以达到长久甚至是永久的存在。在实在和虚在的两种物质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在和虚在的中间态是能量态。这种能量态可以向实在和虚在两个方面去转化。任何实在和虚在的物质,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从物质的角度来讲,物质有三种存在形态,一种是物质,一种是能量,一种是信息。这三种当中的物质是实在的存在,能量是介于实在存在与虚在存在当中的状态,而信息则是虚在的存在。从能量的角度来讲,能量也也三种存在形态,一种是实体的能量,一种是能量体的能量,一种是信息体的能量。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也有三种形态,一种是实在的、实体的信息,一种是能量态的信息,一种是信息态的信息。

      这就是万物和万有之间的规律和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呼应的关系。这种万物和万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亘古存在,绵延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原创)
[转载]遁术交流
道家与儒家:生态整体观的两种不同构筑路径
什么是道?
《简明炁学原理》
西方哲学影响下的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