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气解经络——读《针灸心法浅谈》体会

编者按:为加强同学们的气功科学理论水平,江西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教授带领气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正在进行暑期读书活动,对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教授著的《混元整体理论》、《针灸心法浅谈》等书进行深入的学习,以下为2018级研究生邓海林同学的读书体会

有学者对《黄帝内经》中形、气、神三个字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发现“气”字出现了3038次,而“形”与“神”字的出现频次却低于300次,可见,“气”对中医学理论的构建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历代医家对气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却很少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出现了舍气而求经络的现象,甚者,试图以能量、新陈代谢等现代已有的东西来解释气,愚以为对气的研究应当回归经典。


气无形无象的特征导致许多学者望而却步,或者以模棱两可的态度一笔带过,然而,我们无法回避气是中医理论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这么一个事实。中医学理论所认识的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均离不开气,实践也证明了气确实存在,且我们以药食、导引等方法调气治病也确实有效,我们不应当舍气而去另僻它物。这也是我们的无奈,本科课程有《针灸学》,针灸治病重在调气血,然而重点论述的却是经络、经穴,气只在针刺以后以得气的感觉进行了描述。



气是客观存在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先贤便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无法承认,那么很多实验是无法进行的。先生的《混元整体理论》实则很好的助力了对气的研究,混元气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也必然会给医学带来新的发展。《内经》中气的种类繁多,给研究带来了许多不便,后世普遍认可的对气的一种分法为:自然之气,人体之气,药物之气。由于我们研究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人服务,因此我们的研究重点也在人体之气,对其它气的研究,最终也是要服务于人。


王洪图在《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中根据的来源将人体之气分为:营气、卫气、真气、宗气、脏腑之气以及经络之气。《庄子》有言:“通天下一气而”,古人把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看的非常重,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念非常浓重,常把人比作一小天地,应当说通人体亦是一气。那么对于人体而言,这个一气可能指什么呢?


《内经》有言:“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有学者把《黄帝内经》和《难经》中的“元气”与“真气”进行比较,认为“真气”即是“元气”。可见,这个真气实则包涵了人体的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而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生化之源皆主要来自于后天之本,属于后天之气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人体的一气可能指“真气”,我们练功也是练这个真气,也就是肾间动气。



因为气现有的手段检测仍有局限性,因此,既然无法用手段检测到气到底是什么,那我们为什么不去检测气循行的路径——经络,这一实体物呢?这或许是许多学者舍气而求经络的原因。《黄帝内经》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这个脉指的是十二经脉。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营气可进入脉中,充养血液,而血液运行于血脉当中,血脉相当于血管。然而,当我们试图把十二经脉和血脉等同起来的时候,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我们现今对经络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经络循经感传,以及十四经穴的循行路线用现代仪器证明确实存在等方面,然而未能对经络的实质有突破性研究。


应当承认的是,古人也不曾见到经络的实质。正如《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中所言:“ ‘经脉学说就是古人对其所发现的人体特定部位间纵向关联现象的一种直观的解释 ;所谓,就是古人对于针灸作用途径,即特定部位与效应部位之间联系路径的基本假设。针灸强调的是得气,发挥作用的是这个气,因此,我们对经络的研究最终还要回到气上来。先生根据自己所学,提出了经络是气束,经络的气束本身并不流动,它有良好的传导各种信息的功能。我觉得这是我们对经络实质研究可行的另一个方向,以此种方式研究经络,也将进一步推动气实质的研究。



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科学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养生
[转载]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浅议《黄帝内经》之生命观
一招呼降吸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
归真第六十六讲:人身风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