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诵读84丨大黄附子汤
  • 徐忠可注解

【大黄附子汤】此较前条同是寒,但偏痛为实邪,况脉紧弦,虽发热,其内则寒,正《内经》所谓感于寒者,皆为热病也,但内寒多,故以温药下之。附子、细辛与大黄合用,并行而不倍,此即《伤寒论》大黄附子泻心汤之法也。

【赤丸】此即《伤寒论》直中之类也。胸腹无所苦,而止厥逆,盖四肢乃阳气所起,寒气格之,故阳气不顺接,而厥阴气冲满而逆。故以乌头、细辛伐内寒,苓、半以下其逆上之痰气,真朱为色者,寒则气浮,故重以镇之,且以护其心也,真朱即朱砂也。


【大乌头煎】此寒疝之总脉证也。其初亦止腹满,而脉独弦紧,弦则表中之卫气不行,而恶寒,紧则寒气痹胃,而不欲食,因而风冷注脐,邪正相搏,而绕脐痛。此以前不言疝,寒未结,且多在上中耳,观其邪正相搏即为疝,可知以前虽亦腹痛,止是邪正相争。是卫外之阳,胃中之阳、下焦之阳,皆为寒所痹,因寒脐痛,故曰疝。至发而白津出,寒重故冷涎也,手足厥冷,厥逆也,其脉沉紧,是寒已直入于内也,故以乌头一味,合蜜顿服之,以攻寒峻烈之剂即后人所谓霹雳散也。

  • 尤在泾注解

【大黄附子汤】胁下偏痛而脉紧弦,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宜以温药下之。程氏曰:“大黄苦寒,走而不守,得附子、细辛之大热,则寒性散而走泄之性存是也。”

【赤丸】寒气厥逆,下焦阴寒之气厥而上逆也。茯苓、半夏降其逆,乌头、细辛散其寒,真朱体重色正,内之以破阴去逆也。

【大乌头煎】弦紧脉皆阴也。而弦之阴从内生,紧之阴从外得。弦则卫气不行而恶寒者,阴出而痹其外之阳也;紧则不欲食者,阴入而痹其胃之阳也。卫阳与胃阳并衰,而外寒与内寒交盛,由是阴反无畏而上冲,阳反不治而下伏,所谓邪正相搏,即为寒疝者也。绕脐痛,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皆寒疝之的证。白津,汗之淡而不咸者,为虚汗也,一作自汗,亦通。大乌头煎大辛大热,为复阳散阴之峻剂,故云不可一日更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30:大黄附子细辛汤、甘草干姜汤、三物小白散、赤丸、大乌头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金匮悬解》腹中积寒——赤丸,大黄附子汤
李今庸讲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虚寒证,实热证,寒实证
与才叔死磕《金匮要略》42
金匮悬解卷十七 黄元御医学大全
【金匮要略】第十章 第3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