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做个合格的高中生家长
怎样做个合格的高中生家长(家长发言)
科学的家教理念才能帮助家长实现有效的家庭教育。千万不能以分数作为评判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唯一标杆。学会用真挚的亲情牢牢‘拴住’孩子,就能实现亲子间的良性沟通,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学习和成长任务。
第一句话:应该把培养孩子放在第一位
作为一个家长,应该把对孩子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无论怎么忙,都不能忘了孩子。“当官重要,挣钱重要,孩子的前途更重要”不论你在事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就,不论你当了多大的官,不论你挣了多少钱,如果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好,那就是一块最大的心病。
高中这三年,是孩子成长成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孩子平时住校,交流是很少的。当孩子周末回家后,我们应该为了孩子,应该少喝一些可以不喝的酒,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把心思多用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总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对孩子已经够关心的啦,经常过问他的生活学习,天天叮嘱着他。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平时对孩子心理、学习的了解本身不够深入,考完试之后,考得好倒是没话说,考不好便不问青红皂白大骂一顿,是不可能会有效果的。
要想真正地把孩子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就应该确确实实地花一些心思,花心思不一定在于你对他教育的多少,而在于你教育的方式与效果。因此,为了你的孩子,你有必要为了孩子而去专门读一点书、杂志,或者听一听教育方面的讲座,看一看有关教育的节目。
第二句话:尽量为你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
成功的学生=1/3老师的教育+1/3天赋+1/3家教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便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中。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做到“三要”
家长也要树立人生理想。家长的无所事事对学生起到很坏的影响作用。
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关注考试成绩。
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学,考高分,上好大学是唯一的目标。因此,他评价学校只看学校的升学率,评价孩子只看孩子的成绩单。对此,我们十分理解,但我们必须更注意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等。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有些家长,孩子一次考试不好,心里就不舒服,可是,孩子存在严重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问题却无所谓。
家长要尊重孩子,尊重规律。
有位大哲学家说过,茫茫人海,你见过两片相同的树叶吗?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身心发展过程。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他有独立的人格,有个性,有他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可是,不少家长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克隆人。自己今生不能实现的理想,要让孩子去实现。自己今生成功的地方,孩子一定也要成功。比如很多家长会说:“你怎么会学不好数学,当年你爸爸数学在班上是第一名。”“我们全家都是大学毕业,他怎么成绩这么差?”“我们当年因为什么什么没考上大学,我全家的希望都在他的身上”这种话我听得不少,每当此时我都为这个孩子担忧。请各位家长想一想,孩子虽然是我们生的,但是他毕竟是另一个人。他不一定和你一样聪明能干,他也没义务去替你实现你过去的理想。如果我们作家长的想不透这一点,很容易对孩子苛求多,失望多。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我最怕听到家长这样训孩子:你给我好好读。你要下次再考不到多少名,我就要怎样怎样!这种语言暗示孩子读书是为了父母。一位学生因父母没有满足他的一个要求,便甩下一句话给父母:“你再这样,我就不给你们学习了。”如果一个人每天做的事情是为了别人,为了讨别人高兴那有多累,有多烦,难怪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把学业当作负担,当作是父母的事。
第三句话:相信你的孩子具有成材的一切条件
也许有的家长朋友担心:“我的孩子现在再努力是不是有点晚了?他是不是有点笨?”你的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孩子的真正人生还没有开始,怎么会晚呢?马克思说过,科学家与搬运夫的差异绝没有家犬与猎犬那样大,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后天的分工造成的,越是看起来憨乎乎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好,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大抵都是聪明伶俐的。问题不是聪明不聪明,而是有没有把聪明用到学习上去,而从小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犹如快车慢车跑起来速度都是一样的,只是在车站上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学生上学也这样。有的同学是每星期算一个小站,“好好的放松一下”;每学期一大站,“痛痛快快的玩个够”。结果,他们就成了“慢车”。成绩好的同学,不是因为他们的那辆车跑得比别人快,而是因为他们不靠站,不停车,一直往前跑。
第四句话:要让孩子有点危机感
柳青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各位家长们的孩子现在就是在走这关键的几步。这几步走好了,一生顺利;这几步走不好,恐怕要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我想,这一点,朋友们都看得很清楚。为了孩子,朋友们当然不惜作出任何牺牲,问题是我们这些当家长的能够为孩子们帮上什么忙?能够为孩子们干点什么?我想,我们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孩子有点危机感。
我们的孩子这所以精神不能振作,其根本原因就是“身后缺少一只狼”。缺乏一种真正的危机感。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事业有成的家长,应该让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要向他们灌输一种观念:将来的社会不只是靠人际关系吃饭的,而是靠实力吃饭。没有了自身的素质,父母再有能耐也不一定有成功。
我觉得真正爱护孩子,就应该为孩子的长远打算。经常在孩子面前“提个醒”,让他们不要忘了背后有一只狼,千万不能让孩子觉得身后有个能给他打狼的好爸爸,从而有恃无恐。那样做不是爱孩子,而是坑了孩子的一辈子。
第五句话: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
即使我们的孩子有缺点,有很多缺点,如果我们真的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赌气,那也必须多鼓励少批评。
交流的方式:口头、书面。
怎么才能使孩子肯向父母说出心里话呢?建议如下:
1、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面对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孩子,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不要对孩子说任何轻视和放弃的话,这种方式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学会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孩子最需要的是倾听者的耐心鼓励和帮助,它能缩短两代人的距离,使孩子愿意与家长交谈。家长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并不断鼓励他说下去。
3、多一点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舍得花时间去交谈。即便是饭后茶余,让孩子讲讲班级里发生的事情,也有利于两代人的沟通,孩子愿意与家长交谈了,父母也就能听到孩子的心里话了。
4、家长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孩子多交流,交流的问题要具体。家长最喜欢问:你今天学习怎么样?你考的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让孩子无法回答,所以他们只能用“还行”来回答,使交流无法继续。家长还要和学校老师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有了解孩子具体遇到了什么事情,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愿开口说话,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5、跟孩子交流时注意技巧,如要谈较为敏感话题时,可先跟孩子不经意聊天,等到孩子态度缓和时,再涉入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做家长的要给孩子做个敢于面对困难的表率形象,遇问题平心静气地面对。
6、和孩子沟通不要只讲大道理,可以把这些道理和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从生活中,从一件件小事中领会到这些道理。比如,节假日订个活动计划,或探望老人,或出去郊游,或搞点体育活动。当然,沟通主要是为了交流看法,形成一种平等和合作的氛围,并不一定要全部按孩子的想法去做。
7、想要和孩子更好的交流,首先自己就要象个孩子, 对孩子的好奇保持兴趣,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玩具,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看他们喜欢的书,听他们喜欢的歌,然后再和他们交流,这样你们之间就有话可说,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慢慢就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8、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家长首先要从权威的角色中放下来,要倾听孩子、尊重孩子。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你现在大了,妈妈不太知道你现在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请告诉妈妈好不好?”
8、学会对孩子示弱。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如果孩子游戏打得好,你要说:“妈妈好笨啊,不会打电脑,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孩子肯定会高兴,当你慢慢表示出对游戏感兴趣的时候,孩子也许就会慢慢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原因是孩子玩游戏的潜在意义是寻找与父母分离的空间,如果父母也玩了,孩子要独立分离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第六句话:大目标与小目标
没有远大的目标会使人失去动力,没有具体的目标会使人失去信心。
对策是有的,那就是把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日本曾经有一位小个子马拉松运动员,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在比赛之前观察场地,把整个行程分解为若干段,设定若干小目标,然后一段一段地跑完它。前年,河北省曾经有一位老太太,步行到广州去看望女儿,引起媒体的轰动。记者问她,是什么精神支持你完成这一壮举的?老太太回答很简单,“每天走一段路不费劲啊!”
最高的目标:在这儿(各名牌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具体的目标,则应该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为他们制定。
第七话:让我们劲往一处使
常说的一句话是“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现在看来,这句话有点问题了,如果孩子能不在社会上受坏的影响,我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我们所能依靠的就是我们学校与家长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了。
记得曾经读过的一个古老的俄罗斯寓言故事:在湖边停着一辆货车。小马、天鹅和螃蟹都来拉这辆车。大家都很使劲的拉车,累得满头大汗,但就是拉不动。原来小马使劲的拉车往路上走,天鹅则使劲拽着车往天上飞,螃蟹呢,则是一心想把车拉到路边的水沟里去。朋友们想一想,这多像我们教育孩子啊。学校、家庭和社会就是那三股拉车的力量。学校是那匹小马,家长就是那天鹅,还有“一大群螃蟹”“一心要把车子拉到路边的水沟里去。”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首先要剪断社会上那些螃蟹的绳子,别让他们“使横劲”,然后把学校和家庭这两股绳子并成一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把这辆车拉到正路上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高中生家长的建议
如何解决高中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高中如何才能实现逆袭
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前进的动力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
家长常说的这三句话,以为是在鼓励孩子其实是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