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阳35处 | 不良快速增长时代,催收机构如何迎接春天

根据央行网站公布的数据,2016年前3季度银行贷款余额为109.49万亿,应收账款类余额约10万亿,传统民间贷款约有数万亿规模,消费金融、P2P贷款在7000亿左右。据此“爱分析”专家估计,2016年底不良资产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5万亿(按照银行坏账1.5%左右,非银行坏账保守估计10%左右的水平测算),这对于催收机构来讲,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因此,各家催收机构积极布局市场,四处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番。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催收机构的机会和挑战到底在哪里?催收机构如何调整状态,积极迎接自己的春天?笔者不才,做个简单分析,对错由时间来判断。


根据笔者粗略调查汇总,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催收机构已经超过1200家(非精确统计),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沿海区域,与金融机构地域分布保持高度一致,毕竟催收机构是为金融机构服务的。




这些催收机构中大的机构主要以电催为主,如老牌催收机构高柏、CBC、勤为科技、迪扬等;一些地方性催收机构多以上门为主,也有小规模电催团队,通常在当地有较强的处置资源,有较强的地域性;此外,一些律所会开展司法催收、诉讼等服务。面对庞大的不良资产市场,大的机构纷纷扩张,四处招兵买马,很多小的催收机构也在一夜之间兴起,想来抢夺蛋糕。催收机构在扩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成本不断增长,人员招聘压力不断增加。目前催收机构人员、场地、管理等成本较之前均大幅上涨,一二线城市催收机构运营压力巨大,因此,很多催收机构开始将外呼中心转移至安徽、福建等地,以降低人力成本,扩张过程中催收机构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成本压力。此外,由于催收工作压力较大并且行业有相关经验的人员较少,因此行业流动性很高,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招聘难度极大;


(2)案件质量不断变差,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由于金融机构不良压力较大,因此各家机构普遍加大了催收力度,导致外包给催收机构的案件质量不断变差,回收难度增加,催收机构获取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外,由于目前金融机构线上业务大幅增长,导致其中欺诈案件比例大幅增加,回收率降低。目前,很多催收机构仍以银行卡中心催收业务为主,但是由于卡中心管理要求较严以及案件质量不断下降,因此很多催收机构开始转移到消费金融上。消费金融虽单笔金额较小,但体量较大且回收率较高,因此越来越受催收机构喜欢;


(3)数据能力不足。目前催收外包的案件大多处于失联状态,由于催收机构自身数据积累不足,很难实现有效地信息修复。目前市场上多家机构输出信息修复产品,但是大多比较敏感,无法输出明文,通过软电话等模式输出;位置信息等产品也属于较敏感产品,一般正规征信公司只能输出粗略地址,防止合规风险;此外,催收策略模型等产品由于成本高、数据量不足等很多催收机构很难有实际使用,大多还是较粗的催收策略。总体来讲,目前大数据能力各家催收公司普遍重视起来,但是效果与预期仍有较大差距;


(4)创新模式不足,转型较迷茫。很多催收机构多年来对于传统的催收模式形成固化思维,很难改变及创新。另外,大多数催收机构管理层学历不高,都是靠经验混上来的,很难根据市场的新形势进行业务调整。


根据催收机构对当前问题,笔者提出几个转型思路,仅供参考:


1)市场客户拓展转型。市场客户拓展逐步从银行往互金、消金扩展,通过高回收率案件提高收益并实现客户及数据累积。互金、消金由于起步不久,很多机构没有固定的催收外包供应商,并且管理上要求较低,是催收机构金融的比较好的时刻。在客户选择上,建议先拓展持牌机构或排名中上的大型机构,小机构案件量较少且耗费精力,并且有倒闭风险,前期不建议拓展。此外,目前很多催收平台称可以帮忙对接上游资源,但大多都是较难催的案子或小机构案子,案件数量和质量相对较差。因此,选择平台需要谨慎,要对平台合规性、能力、资源有较强的认知,免得浪费人力、物力。


2)数据能力建立及强化转型。大数据催收必定是未来趋势,催收机构应该从目前开始进行布局,包括历史数据的整理及分类、外部数据能力接入、核心系统搭建等。


机构历史数据主要有几点价值:1)建立及优化催收模型,提高催收效率;2)催收数据是天然的逾期名单和多头借贷数据,可以通过合法征信公司包装成征信产品输出,拓展盈利模式,对于征信公司资质要求较高;3)逾期较短且容易回收的客户是最具有价值的贷款客户数据,可以往流量平台方向转型,但是转型成本较高。


外部数据由于成本较高,建议通过第三方征信公司拓展此块业务,已实现专业化运营,提高效率,并降低自身合规风险。


3)管理模式转型。传统催收机构管理人员很多无法适应新型业务转型及发展思路,需要定向招聘新型金融机构业务人员,更加熟悉这个市场的打法和需求,提升催收机构业务处理的能力。


4)业务模式转型。除了前面所说的数据业务之外,催收机构可以联合资方探索新兴金融资产包买卖和处置业务。由于监管不断趋严,互金机构不良披露形势不断严峻,为了降低不良及快速出表,很多互金等机构开始尝试出售资产包,催收机构可以探索资产包买卖业务,自己处置赚取差价。但是催收机构做资产买卖业务涉及到几个问题:1)公司资质问题;2)资金问题;3)资产包定价问题。


资质问题不做详细分析,做金融业务机构需要具备相关资质。资金问题由于资产包涉及资金金额通常较大,催收机构单独购买通常无法承担,并且风险较高,建议联合相关资方一起发起;零售资产包定价问题较复杂,市场基本处于空白,加上线上业务欺诈情况较多,因此借助外部数据进行资产包定价基本无法实现。建议定价参考主要指标:逾期时间、金额、机构审批策略、历史催收情况、是否涉及欺诈、客户当前多头借贷情况、历史逾期情况、还款能力情况、可触达率、失联修复率等。这些数据可以借助外部征信机构获取,以实现精准定价。


前海征信推出催收机构联防联控平台,助力催收机构提升数据价值、获取数据能力、对接上游资源、拓展新型业务,欢迎前来洽谈合作。



作者:艾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赛道拥挤,捷信消费金融难挽失势
不良资产处置十大痛点
独家:2017互联网 不良资产行业分析及展望(全文)
大数据与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
【首发】大锤资产完成5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 新浪微博基金增持
干货分享:人工智能时代来了,但隐私保护和技术失控如何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