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融赛道拥挤,捷信消费金融难挽失势

中国消费金融的进化史,就像是一盘棋。有人一马当先,有人黯然离场。

捷信消费金融以唯一一家纯外资的身份入华,一度成为中国消费金融风向标。作为消费金融老大哥其一举一动都受到广泛关注。

历经12年的沉浮,捷信金融不但没有稳住霸主地位,持续输出,反而是不断内忧外患。

内有展业模式体量太大,后方经济难以维持,外有数字科技重塑消费金融赛道,强制机构转型升级。捷信金融在多方情况夹击之下,没有实现降本、增效、提能,反而是资产“大跳水”,利润直降,这在消费金融争夺赛中已是致命的打击,还伴随着多次强制执行、转型困境、变相裁员等问题,捷信消费金融持续如此,迟早得凉。

关于捷信的“光辉”时刻,这里就不多加阐述了,大家在网上以及捷信的官网就可以看到,我们就来聊一聊捷信这些年的那些事儿。


01

陷入困境、利润不断缩水

捷信消金于2010年开业,至今已12个年头。作为老牌消费金融机构,捷信至初就有较丰富等我展业经验,入华之后更是快速建立齐了个人消费贷款审批中心,搭配相应的数据风控体系,而后还开展了销售点分期贷款业务,大大增加了消费贷款几率。

当时的捷信以人海战术一马当先,铺设输入大量销售人员,依靠人员数量优势实行线下地推,直接接住了当时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不断增长的购买力袭来的经济红利。

据公示数据可知,2019年捷信的实地及电话催收代理团队就高达22000人,到2019年底整体行业贷款规模接近10万亿元。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突破千亿元,成为当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一家千亿级公司,一时风头无两。

然好景不长,顺境中的捷信,接连迎来噩耗,数据经营也是每况愈下。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消费金融公司都迎来了升级转型,而捷信消费早期在业务上注重线下业务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去改造传统的商业模式,重新转变战线,拟化线上生态。

于是便有了捷信消金线下网点推广、驻店推广的地推式野蛮生长,为捷信消金迅速拓展市场的同时,也暗藏着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低以及虚假宣传等问题。

此前,曾有消费者表示。贷前,捷信消金销售曝出的每月偿还数额是较为合理的,但是贷后,系统内每月偿还金额比贷前高出了不少。销售人员的说法也是以系统为准,并未实际解决。这种“顾头不顾尾”的商业模式,使得捷信转型线上业务增添了更多阻碍。

后来捷信消费宣布撤回上市申请,扬言表示是因为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市场变化的原因所致,公司的资本是充足的,不需要通过上市来增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2020年疫情来袭,实体经济急转直下,主攻线下的捷信消费金融也在疫情中遭受到冲击,重资产模式快速受挫,轻资产模式陷入“转型困境”,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更是凭借较低成本、较高风控能力以及优质金融服务等快速崛起,迅速抢占捷信消费金融市场份额。

最终在疫情和线上化转型的双重影响下,捷信消费金融失去了龙头地位。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为652.07亿元,较2019年末的1045.36亿元,下滑37.62%;总负债为537.61亿元,较2019年末的932.27亿元,下滑42.33%。2020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88.1%;营业收入112.32亿元,同比下降35.2%,2021年上半年,捷信消金总资产为377.5亿元,较上年末下滑42.11%,近乎腰斩。

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蝉联前三,净利润为30.63亿、22.30亿、13.82亿。

消金地位不断跌落,业务不断缩水,捷信内部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对基层的业务人员提出强制性业务考核,通过“变相裁员”来节约成本,过去三年内,捷信裁员合计就达5万人,2022年春节之后,新一轮裁员连高管、部门领导职员都未能幸免。

在当下经济紧缩的环境下,因业务转型而裁员无可厚非,但是应该妥善处理裁员事宜,而不是引得大量员工与其对簿公堂,依法判决,大大降低企业信任度。


02

除上述问题以外,捷信消费金融在运营中还存在多重问题。

多重费用堆高利率

借款投诉、利率高也是一直伴随消费信贷的问题,捷信消费金融在这方面的表现更是令人吃惊。

在黑猫投诉上,捷信消费金融给的投诉量高达几万条,其中有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被收高额费率的问题。

本来网友只是想要办理一个手机分期,结果后被告知办理了38000元的现金贷,而后又诱使其追加办理了65000元,除去砍头息25874.34砍头息以外,到账仅39125.66元,根据合同上面的收费项目还可以看到,除了每月利息外,网友还需要支付客户服务费、贷款管理费、客户保障服务包手续费、月灵活还款服务包等,属于以多重费用推高费率,变相发放高利贷。

暴力催收

违规发放高利贷,必然会加剧逾期量,对此,捷信消费金融的催收工作也是做到了极致。

不少用户表示遭受到了捷信的暴力催收,一天上百个电话不间断的打,还要发送骚扰短信,明明在积极的协商,对方不予理睬还要骂人、恐吓,甚至是无关人员都会收到捷信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和信息,还扬言要上门催收。

催收《新规》明确表示不得恐吓、威胁、辱骂第三人,更不能跟踪胁迫骚扰无关人员,捷信消费金融的催收行为不但违规还违法。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捷信消费金融曾两次因个人信息的问题被点名、罚款。

2019年1月14日,捷信消费金融因”收集工作信息、通讯录、个人征信信息、学历信息涉嫌过度收集,各类信息对应的业务功能未明确说明“的问题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2021年3月30日,该公司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规定的问题,被罚款五万元。


03

寻求股权出售

目前有消息称捷信消费金融正在寻求股权出售,与一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接触,据说2021年捷信也与一家公司对接过但是没有成功,现在再次推进出售事宜。

近些年,不管是小贷公司也好,互联网也罢,都在行业监管不断收紧的情况下,纷纷以增资、收购、合并、挂靠等方式入股消费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一。虽然近些年捷信不管是业绩水平还是净利润都是不断缩水,但整体实力还是处于消费金融头部机构,这类机构鲜少主动对外出售股权。

对此捷信消费金融回应股权出售是深耕中国市场的一部分,使运营更加本土化。

到底是业务转型升级路上的必要策略,还是高楼倒塌前的缓解之法,所有人心中自有定义。

现在持牌消费金融赛道竞争越发激烈,互联网金融消费公司和银行系都加入了金融赛道,并且正在不断重塑新格局。

尽管不同的持牌机构在发展方向、风险容忍程度、目标客群方面有所不同,各持牌机构的金融数据实力也有所偏差,但是在获客方式、盈利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大家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弄虚作假、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必须要精细化自身管理、强化内部运营机制、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标准化收费标准,合规高质量发展,才是出路。

捷信消费金融想要挽回失势,重回顶峰相见,绝非易事。

(图片来源网络)

HISTORY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自布拉格的催款
朝阳35处 | 不良快速增长时代,催收机构如何迎接春天
解析:捷信(中国)的盈利模式
现金贷爆发式增长背后的本质原因和主要问题
不良贷款转让新规解读
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批标准下发:费率、催收等需详尽披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