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诗人咏福州之一丨别记闽都系列


十三梅榭丨福州西湖西线(无逸拍摄)

【韩偓】 (844-920) 字致尧, 长安人。

钓龙台诗

无那愁肠日九回, 强抒怀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城边尽, 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长见雨, 一冬无雪却闻雷。

离宫紫气生冠冕, 试望扶桑病眼开。

钓龙台:亦称越王台,在闽江北岸。

【曾巩】 (1019-1083) 字子固, 江西南丰人。

出利涉门

红纱笼竹过斜桥, 复记翚飞入斗杓。

人在画船犹未睡, 满堤明月一溪潮。

利涉门:唐罗城南门,位置在今安泰桥北。

【萨都剌】 (1272-1355)字天锡, 山西雁门人。

闽中苦雨

病客如僧懒,多寒拥毳裘。

三山一夜雨,四月满城秋。

海瘴连云起,江潮入市流。

钓杆如在手,便可上渔舟。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

登子城新楼遍至西园池亭

狂夫无计奈狂何,何况登临逸兴多。

千叠雪山连滴博,一支春水入摩诃。

吟余骑省霜侵鬓,钓罢玄真雨满蓑。

逐虏榆关期尚远,不妨随处得婆娑。

[注释] 子城: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所建,北宋太守程师孟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建,在城上设有9楼,所谓“新楼”,就是宋时新建的。西园:是官家园林,又称“州西园”,在当时的福州府衙西边。狂夫:诗人自称。逸兴:清闲脱俗的兴致。滴博:古时候边疆一处关山的名称,“千叠雪山”即指北方边疆的地理环境。摩诃:梵语音译,大、多、胜的意思。骑省:书名《骑省集》,宋徐铉著。霜:头发白如霜。钓罢玄真:苦修悟道,玄真指道的真谛。蓑:棕衣,蓑衣。榆关:山海关。婆娑:盘旋,徘徊。

此诗大意是:我是个狂人,总是解不开心中的痴狂,何况游览一个好地方,脱俗的兴致、脱缰的思绪更是纷至沓来。遥想滴博边关,重重雪山与它相连;眼前则是一条江水,径直流向更加广阔的地方。吟读了《骑省集》之类的著作,头发就渐渐花白了;苦修悟道之后,雨水已经淋湿了蓑衣。把敌兵赶出山海关,为期尚远,不妨让身心在所到之处稍作徘徊。

诗人到哪里都不忘“逐虏”大计,不忘边疆战事(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他终生的心结。他初到闽中就写下一首心情悲愤的诗《适闽》:“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未恨光阴疾驹隙,但惊世界等河沙。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官柳弄黄梅放白,不堪倦马又天涯。”即使是登上福州子城新楼,游西园,置身池亭雅地,也不例外。难怪他临终前会有《示儿》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不妨随处得婆娑”,只是他自我安慰的无奈表述。

醉吹横笛坐榕阴

——陆游《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烟云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释] 浮桥:福州万寿桥的前身,是闽江南北的重要通道,因水流湍急,屡修屡坏,一直到元代,头陀法助募资建石桥,现在改成了解放大桥。南台:南台岛,指福州仓山一带。废:放弃。试:试探。寻:寻找。九轨:轨是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九轨引申为车轮滚过后留下的痕迹,这里即指道路,钱锺书《宋诗选注》说,“九轨”句写浮桥的用途,“千艘”句写浮桥的形体。系:绑、缚,把船只并列绑扎连接,上面铺板,形成浮桥。墟落:村落。白发:诗人说自己年纪老大。

此诗大意是:客居福州,经常生病,本已放弃游览雅兴,但听说南台那个地方不错,便决定试着去探寻一番。走过闽江的浮桥,只觉得道路是在怒涛上缓慢延伸,无数船只被紧紧地系在大江中间,连接着两岸。南台的寺庙里,有钟鼓之声,似乎在催促着傍晚和清晨的轮回,许多村落,自古至今就在这一片烟云之中。我虽然上了一定的年纪,但今天豪气勃发,来此地游览一番,歇息的时候,暂且坐在榕阴下,饮一点酒,吹响心爱的横笛。

这首《度浮桥至南台》是陆游任职福州最重要的作品,为我们再现了南宋时福州城南闽江的波涛汹涌,以及江上浮桥的壮观,那时江面比现在要宽阔得多。而“白发未除豪气在”,既指诗人此次去南台是一次豪气勃发的游览,又暗含诗人抗敌报国壮心不已的意思。

【辛弃疾】 (1140-1207) 字幼安, 历城(济南)人。

先来读他的一首《西江月》: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能得几多愁,只有黄花依旧。

万象亭中把酒,九仙阁上扶头。城鸦啼罢醉方休,细雨斜风时候。

[注释] 西江月: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贪:贪恋,片面追求。明朝:明天。重九:重阳节。万象亭:在福州于山,从于山法雨堂向东往戚公祠方向,拾级而上,可以看见万象亭,后人为纪念辛弃疾而重新修建。九仙阁:于山有九仙观,建于北宋,其后殿即称为“九仙阁”。鸦:鸦雀。罢,结束。休:停止,消停。

这首《西江月》大意是:贪恋时光不要过得太快,心里数着日期,以为明天才是重阳节,不知不觉之间,却已经过了中秋。人生匆匆,又有多少愁苦可以排解,眼前所见,只有秋天的黄花开放依旧。今天,我在万象亭中饮酒,到了九仙阁,酒劲上来,只好以手扶头。这样歇息一阵,直到城头鸦雀都叫累了,醉意才消。这时候才发现,天空中已经下起了细雨,斜风把雨打到了人的脸上……

这是1193年重阳节辛弃疾在于山万象亭饮酒后作的词,表达了壮志难伸、借酒浇愁的郁闷心情。词与酒,是他寻求心灵安慰的两个精神保姆,他一生的600多首词作中,有一半与酒有关,甚至还有写“戒酒”与“开戒”的。人生就在醒醉间,辛弃疾一生总体上是胸怀豁达,个性狂傲,性情不喜遮掩,对于荣辱拿得起放得下,但写这首《西江月》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眼看着北伐无望,故土难回,免不了流露出低落的情绪。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辛弃疾《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文学史家说辛弃疾是苏东坡之后豪放词的代表,实际上他跟苏东坡一样,所写的“婉约词”一点也不少。有许多词,“婉约”和“豪放”的界线又怎么分得清呢?尤其辛弃疾,无事不入词,写法也不拘一格,嬉笑怒骂、调侃、议论、写景、抒情,都可以用词来表现。下面这首《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就难以单纯地给它贴上“豪放”或“婉约”的标签。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注释] 赵丞相:指曾经在福州担任太守并疏浚西湖的赵汝愚。经始:开始营建,泛指开创事业,这里指赵汝愚疏浚西湖的功业。翠浪:湖面翠绿的波浪。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天河:银河,天空。卧龙山:在福州城西北郊,当时福州西湖比现在广阔得多,延伸到卧龙山下。约略:大概,好像。滟滪: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称为“滟滪堆”,1958年整治航道时已炸平。瞿塘:长江三峡之一,以水急滩险著称。马:比喻瞿塘峡像一匹奔腾的烈马。浩:浩繁,浩茫。西湖社:西湖的诗社。重来手种:赵汝愚第二次来福州任太守,不仅继续疏浚西湖,还倡导并亲手在湖边种树。陌上:路上。故国:指五代的闽国。水晶台榭:闽国王延钧喜爱西湖,在西湖建后宫,称为水晶宫。复道:从王宫通向西湖的夹道,1993年福州曾发现复道旧迹。粉黛:指闽王宫的妃子,当年闽王宠妃陈金凤在西湖观看龙舟竞渡,曾自编《乐游曲》,讨闽王欢心。中洲:湖中间的绿洲、小岛。

此词大意是:广阔的湖面,翠绿的波浪吞没了整个原野,一直延伸到卧龙山下。是谁(赵丞相)挽住了天河,要在这里照影子。下一点雨,烟雾笼罩,这种景致当然不错,若是天晴,这里会更漂亮,这个时候,福州西湖就像是尚未出嫁的西施一样美。等什么时候有空,仔细把这里的山水来描画。想象的画面中,在广阔明亮的水光山色之间,要“堆”出滟滪堆的样子,又好像有扁舟要冲下瞿塘峡。我心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句子,但对于西湖美景,还是感到浩浩茫茫难以描写。(也有人把“浩难写”解释为:赵汝愚主持疏浚西湖时,曾遭朱熹反对,朱熹质疑说“费多利少”,而辛弃疾与朱熹交情不错,不便在词中批评朱熹,故而说“浩难写”)    诗人们按惯例都加入西湖诗社。诗歌要记录时代风流,特别应该记下,赵丞相二次来福州之时,亲手在西湖种下的树,早已绿树成阴了。路上的游人,常常夸耀闽国往日的辉煌,比如西湖后宫的楼台亭榭,尤其是

那条从王宫通向西湖的地下通道,它在清凉的夜晚发生过什么事,正是人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闽王的妃子,曾经在西湖中间的小岛上歌唱美妙的乐曲,现在来追问这些事,当年见证过的鱼和鸟都已经不存在了。往事如烟,时光如水,堂屋上,有燕子在做窝,似乎在告诉我们,又一年长夏来到了。

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景,写美景的同时,歌颂了赵丞相对福州西湖所做的贡献。下片重点感事,追述了闽王宫和水晶台榭的沧桑变化,暗示了作者对南宋当局歌舞升平、贪图安乐的担忧。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这一句是吟咏福州西湖的名句,是辛弃疾从苏轼诗句化来的。苏轼写杭州西湖有一首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诗虽然已经家喻户晓,但不妨碍辛弃疾别致的化用,因为辛弃疾化出了新意。这个新意,不仅在于四句浓缩成了两句,更在于辛弃疾笔下个体的情态更加鲜明。苏东坡笔下,“晴”“雨”状态的景致都很美,处于并列地位;而辛弃疾明显更喜欢“晴”的状态。为什么说“晴更好”呢?因为他觉得,晴天的西湖就像是未嫁的西施一样美。未嫁的西施到底是什么样的美?那是一种清纯亮丽的美,充满青春的活力,又自然天成,根本用不着涂脂抹粉,无论“淡汝”还是“浓抹”都不需要。

福建师范大学从前有一位老教授,叫黄寿祺,是易经专家、古文专家,据说曾经师从章太炎。1962年的某一天,这位教授突然想起辛弃疾的名句“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写下一首诗《久未至西湖,偶忆辛稼轩游西湖词“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之句,因而有作》:

风雨晴烟罔不宜,稼轩丽句耐人思。

莫嫌湖比杭州小,恰似西施未嫁时。

意思是说,福州西湖无论天晴下雨,或是刮风起雾,都不会不好看,辛弃疾的美丽词句是耐人寻味的。不要嫌福州西湖比杭州的小,它就像西施姑娘没出嫁时那样美。

黄寿祺与辛弃疾,相隔八百年,却心意相通,借着诗词“丽句”,表达了心中理想的美。其“莫嫌”之句,则又有针对性地劝告世人,无论看待自己还是看待事物,都要把胸怀、眼界放宽些。正如毛泽东劝慰柳亚子所说: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居士,祖籍福建邵武。

何必南园作醉乡

——李纲《宴湖亭》

当历史走到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时,出现了让人揪心的一段。由于这一段历史,整个南宋的诗词就比别的朝代多出了一个主题,那就是恢复失土、抗金报国,而这个主题又总是伴生着壮志难酬的悲愤。正如岳飞在他的《满江红》词中所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大举南下,第一次围困了大宋的首都东京汴梁。还没等过完春节,徽宗皇帝赵佶就仓皇传位给太子赵桓,这就是宋钦宗,钦宗将年号改为“靖康”,1126年就成了靖康元年。面对父皇交给他的烂摊子,面对金兵的威胁,钦宗也没有准主意,他一方面任用兵部侍郎李纲守城,另一方面又派人与金兵统帅讲和。在李纲的坚守之下,金兵无法攻破东京,围城33天之后,不等赔款交齐就自动撤围而去。但是,在1126年冬,金兵再次包围了东京,这一次围城20多天,就攻陷了,李纲等主战派早已被贬到外地,谈判也都失效。到了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将徽、钦二帝及其宗室、后妃、官员、工匠等一万四千多人像牲口一样掳往北国,这就是“靖康之耻”。

也就在1127年五月初一,赵桓的九弟、康王赵构在痛哭流涕中称帝,延续父兄基业,即宋高宗,国号仍为宋,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一直偏安南方,连半壁江山都不足。在南宋初建的朝廷中,一代名臣李纲,曾经闪耀一时,像一颗流星,划破长空。赵构称帝一个月,即任命李纲为相。李纲极力主张把首都选在北方,在赵构无意北返的情况下,他就着手在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进行整顿,包括机构设置、国赋税收、募兵买马、训练军队等等,使新的宋王朝初现生机。但是,赵构空有一批忠臣良将(比如李纲、宗泽、岳飞等),奈何他自己胸无大志,只求自保,忠臣良将终究无用武之地。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初旬到八月十八日,李纲担任宰相仅75天就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免。

李纲罢相后离京,担任湖广宣抚使等职,晚年寓居福州(从1138年起),病逝于此,谥“忠定”,著有《梁溪集》、《建炎时政记》等。闽侯有李纲墓,福州西湖的“桂斋”,是林则徐借李纲的书斋名命名的,桂斋院内的李纲祠堂,也是林则徐从屏山迁来的,林则徐题李纲祠联曰: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这里我们来欣赏李纲在福州写的一首诗《宴湖亭》:

画栋翚飞瞰曲塘,主人情重启华觞。

月摇波影鳞鳞碧,风入荷花苒苒香。

散策幸陪终日适,开襟还喜十分凉。

天涯随分同清赏,何必南园作醉乡。

[注释] 宴:宴会。湖亭:福州西湖湖心亭。画栋:雕梁画栋,形容湖亭的装饰美。翚飞:形容建筑的飞檐。瞰:俯视或远望。曲塘:岸边弯曲的水塘。启:开。华觞:丰盛的酒宴,觞指酒杯。鳞鳞:形容水面波光闪闪。苒苒:渐渐弥漫开来。散策:散步的手杖。随分:随缘,随意。清赏:清正的欣赏。南园:暗指南宋初年的南方,福州一带,有的版本写作“南国”。

这是李纲应友人之邀,赴湖心亭饮宴之后的诗作,描写了福州西湖夏天夜景之美,也写到诗人自己当时赋闲的心情,委婉地表达了屈身南方、壮志未酬、酒醉浇愁的内心隐痛。诗的大意是:湖心亭内雕梁画栋,其飞檐俯瞰着弯曲的水塘,主人真是情谊深重,在这样独特的地方为我摆开丰盛的酒宴。夜幕降临,天空的月影倒映在水中,摇摇晃晃,波光闪闪。微风吹来,水塘的荷花散发出时浓时淡的香味。我现在闲居福州,平日里散步幸好有手杖相陪,还算适意;这样的夏夜,且解开衣襟,心里还是喜欢更凉爽些。远离朝廷,人在天涯,随意与人同赏清福,又何必把这里当作了逃离国事的醉酒之乡呢?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福州永福(现永泰县)人。

万里江山知何处

——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

靖康之变前夕,主战派代表李纲的身边有一名得力助手,此人来自福州,名叫张元幹。张元幹出身官宦之家,年少即有壮志。当时他在李纲的行营做属官,率众拒敌,浴血奋战。后来李纲受排挤被免职,张元幹也因此获罪。

宋高宗绍兴年间,朝廷与金人议和,胡铨上书请斩投降派代表人物秦桧,天下震动,胡铨因此获罪,被贬新州(广东新兴县)。胡铨在赴新州的路上,途经福州嵩口(此前胡铨已经被贬过一次,在福州任签判之职),退居在家的张元幹为他送行,并激于义愤作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以壮其行色,显示出一股浩然正气。

这首《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全文如下: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胡邦衡:即胡铨,字邦衡,江西庐陵(吉安)人,曾任枢密院编修,秦桧死后获重新启用,官至兵部侍郎。谪:贬谪。神州:指中原沦陷区。画角:涂彩的号角。离黍:用《诗经》中《黍离》诗意,悲叹汴京故宫荒废。底事:何事。砥柱:比喻国家支柱。九地:九州之地。黄流:黄河水流,借喻金兵到处肆虐。狐兔:代指金兵。天意:指朝廷用意。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耿:明亮。斜河:斜转的银河,表示夜深。微度:慢慢飘过。雁:古人常用雁表示音信传递。儿曹:小辈们。尔汝:你我相称,表示亲密。大白:酒杯名。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词调的别名。

此词的大意是:对于中原失地,我一直魂牵梦绕。又是令人惆怅的秋天,凉风中似乎传来军营的号角声,汴京故宫大概已长满荒草。为什么昆仑山的支柱会倾倒,使得滔滔黄河四处泛滥,无数的村庄被狐兔一般的金兵侵占。朝廷用意真是难以问清楚,随着国破家亡,人也老了,这满腔悲愤更是难以倾诉。今天在这水边,送你去那遥远的地方。   

凉风吹拂着岸边的柳树,残余的暑气即将消尽。夜深了,明亮的银河已经斜转,星稀月淡,几片浮云慢慢飘过。万里江山,谁知道英雄立身何处?回想从前,我们曾对着床头彻夜长谈,如今要去的地方,大雁尚未飞到,我写给你的书信托谁送达呢?然而,放眼天下,心里装满了国家的现在和过去,又怎能像小孩一样专讲个人的恩怨得失呢!举起酒杯吧,听我为你唱这首送行的《金缕曲》。

张元幹,其词多慷慨郁勃之气,豪迈刚健,自成一家,为南宋爱国词人的先声,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等。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曾夸赞张元幹的词作和为人。

这首词把对民族危亡的关注与对个人身世的感伤融合起来,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慷慨悲凉,波澜起伏,在当时广为流传,自然也激怒了权臣秦桧,秦桧就找了个理由把张元幹除名削籍。纪晓岚把这首词视为《芦川词》压卷之作,认为“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李弥逊(1086—1153)字似之,福州连江人。

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

——李弥逊《蝶恋花·横山阁》

百叠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

楼阁峥嵘天尺五,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老子人间无着处,一尊来作横山主。

[词语注释]

横山阁:在乌石山南坡上,亦称横山馆,已毁。百叠:表示繁复重叠。南台:闽江南岸的南台岛,指福州仓山一带。峥嵘:高峻突出。天尺五:指阁在山上,高可触天,好像离天空仅有“五尺”之距。荷芰(ji去声):荷叶和菱角。习习:形容和风。袢(pan去声)暑:炎暑,热夏,“袢”原意是指夏天穿的白色内衣。老子:老夫,作者自称。无着处:没有着落之处,没有去处,表示苦闷。尊:同“樽”,酒杯。横山主:横山阁的主人。

[作者简介]

李弥逊,两宋之间的爱国词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任饶州知州,后任户部侍郎、端州知州、漳州知州,由于秦桧专权,退居连江西山。其词多抒写乱世之中的感慨,风格豪放,著有《筠溪集》《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阅读参考]

《蝶恋花·横山阁》是作者晚年的词作。作者曾官居户部侍郎,面对秦桧与金兵苟和,提出批评,被贬为漳州知府,而后归隐连江西山,不时出门游玩,借以排遣郁闷。这首词在赞美乌山和横山阁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作者报国壮志难酬的愤懑。

大意是:夏日登上横山阁,只见远处层峦叠嶂,而闽江好似一条丝带。南台一带,道路弯曲,十里人家,星落散居。榕树枝叶繁茂,遮住了江面,时而可见一行白鹭飞起飞落。黄昏时分,天空中飘下了细雨,只好把窗帘放下半卷。    山势高峻,楼势突出,带有荷菱香气的凉风,习习吹来,消解了暑天的闷热。既然天底下没有老夫的去处,只好手持酒杯,姑且来做横山阁的主人了。

赵汝愚(1140年-1196年)字子直,江西余干人。

天风直送海涛来

——赵汝愚《绍熙辛亥九月二十日游鼓山》

鼓山,是福州的游览胜地,官员和百姓都喜欢这里。鼓山灵源洞有密集的摩崖石刻,除了蔡襄、朱熹等人的字迹,还有南宋福州太守赵汝愚留给福州的一首名诗《绍熙辛亥九月二十日游鼓山》:

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

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

堪叹人生祇如此,危栏独倚更裴回。

[注释] 绍熙辛亥:宋光宗二年(1191年),赵汝愚再次在福州任上。厌:厌倦。尘埃:到处奔波,风尘仆仆。快:畅快。直:径直。故人:指好友朱熹,赵汝愚第一次入闽时,朱熹在武夷山,赵汝愚曾寄赠食用品。契阔:离散。何厚:多么深厚。禅客:指鼓山涌泉寺住持元嗣,此时已离去。飘零:流落。灰:消沉。祇:只。裴回:徘徊。

此诗大意是:几年来到处奔走,已经厌倦了风尘,今天再次登上鼓山,仍然感到很畅快。山下闽江水滔滔奔流,天空的明月却留恋着鼓山,并未随着流水而去。阵阵秋风吹来,仿佛送来了海涛之声。文友之间的情谊是多么深厚,但此刻我们不在一起。寺庙高僧也已离去,不知流落何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人生就是这样,让人感叹,我只好独自靠着高高的栏杆,在这里徘徊。

赵汝愚,曾先后两次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职务,是对福州有功的太守。第一次是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五月,赵汝愚以朝奉郎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到淳熙十二年十二月离任。第二次是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这年十一月,他以敷文阁学士、中奉大夫的身份再次来福州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这次任期不到一年时间,第二年十月被朝廷“召为吏部尚书”,1195年特进右丞相,不久被罢。

此诗是赵汝愚第二次出任福州太守时写的,面对名山胜迹,故旧离去,感慨丛生,题诗刻在鼓山观音阁东石门附近的岩壁上,紧挨着朱熹的题刻。朱熹是大儒,1183年,朱熹到福州讲学,并看望女儿女婿(青年才子黄榦,既是他的学生,又是他的女婿),受到福州太守赵汝愚的礼遇,两人结下深厚友谊。1187年,朱熹又一次从江西来福州拜访赵汝愚,不料赵已调任四川了,朱熹到水云亭后,留下了一方潇洒飘逸的行书石刻,表达强烈的思友之情:“淳熙丁未,晦翁来谒鼓山嗣公,游灵原,遂登水云亭,有怀四川子直侍郎。同游者清漳王子合,郡人陈肤仲、潘谦之、黄子方、僧端友”。朱熹的这方题刻,赵汝愚几年后再任福州太守时才看到。古人交往不像现在的电话和短信这样方便,赵汝愚与朱熹以石刻留言,虽是无奈,却成一段佳话。

这首诗抒发了赵汝愚在多年政治生涯中壮志未酬的惆怅心情和对师友朱熹、鼓山住持元嗣等人的思念情怀,历来被推为游鼓山的绝唱,后来朱熹又以诗中的“天风海涛”作为鼓山绝胜,将这四字书刻在鼓山绝顶峰。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翁,祖籍江西婺源(宋代属安徽),出生于福建尤溪,曾居建阳。

到山不识山面目

——朱熹《方山》

在南宋时代,相对于北方而言,福州还算是安逸之地,它的经济和文化也相对繁荣,所以福建才会成为南宋理学创立与传播的重要区域。大学问家、思想家、教育家、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曾多次来到福州,有时是路过,有时专程来。

朱熹,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曾任枢密院编修、漳州知州等职,

赵汝愚荐为焕章阁待制、侍讲。后被人弹劾为“伪学”,入闽避祸。死后获赠太师,追封为信国公,改徽国公,“伪学”又上升为“官学”。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传世。

朱熹在福州的时候,曾到闽侯的“吟翠山楼”讲学,讲学之余,登五虎山(方山)览胜,题刻之外,还留有一首《方山》诗:

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

归来几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寒玉。

[注释] 方山:俗称五虎山,在闽侯。九鼻:指五虎山东向,壁立千仞,谷口深险,四面好像城郭;“九鼻”之语来自梁克家《三山志》,《三山志》描述方山为“山在州南重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遥望突兀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梁克家是南宋一代名相,比朱熹大几岁,曾任福州知州,右丞相。曲:指溪水在山中弯曲绕行。几:竹凳子。倚天百尺:靠着天很近,似乎只有百尺之距。寒玉:天上的云气,清凉似玉。

此诗大意是:来到方山里面,却看不清它的面貌,只见山势险峻,溪水弯曲。归来搬把竹凳子在窗前坐下,心里仍在回想着方山之巅接近天宇的山势,以及山上的寒气。

首句“到山不识山面目”是从苏东坡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化来的,既是个人体验,又含有哲理。

文字资料整理收集自网络


五瓣斋丨出品

编辑丨无逸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中的福州(上)
在福州,竟然还有比“福州”还老的地方!你去过几个
福州鼓山(三)听水斋、灵源洞、喝水岩、水云亭摩崖石刻行
鼓山摩崖题刻,浓缩千年精华
揭秘涌泉寺的传奇。般若苑是什么神仙境界?
别样西湖,如诗如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