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工科:教育部张大良|新工科的推进工作既是天大的事,也是天下的事

把此次新工科的会议放在天津大学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天津大学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源地。天津大学从1895年开始办高等工程教育,已经有122年历史。第二,共和国的领袖们都到天津大学视察指导过,这是京外高校中的唯一。第三,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会就是在天津大学召开。基于以上三点,这次工科优势高校来推动新工科建设的研讨会放在天津大学来召开是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的。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工作既是天大的事,也是天下的事。


今年二月份在复旦大学召开新工科的会议形成了“复旦共识”,这次很想再进一步形成“天大行动计划”,在后面对三类高校推新工科方面将推出一个“实施工程”。共识和行动计划是行动路线图,最后下达任务书是实施工程,计划今年下半年就进入研究和试点并重时期。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接下来一个阶段是研究和试点并重推进,第三步就是三年之后做阶段性终结,有较为丰厚的收获。所以首先希望诸位媒体朋友来引导舆论,推进这项工作。第二希望学术出版这一块能够将我们的阶段成果积极组织出版。


目前新工科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热点,很多高校组织研讨会来确定新工科的研究和试点的选题。大的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也对新工科进行了系统的报道,尤其是前几天光明日报用“面向未来的新工科”为主题进行了重点的报道。今天是希望在复旦共识的基础上形成行动计划,在广泛征求研讨的基础上来发布新工科研究试点的项目指南,汇聚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新工科建设专家队伍。所以我想借这次机会向大家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建设发展新工科要注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发展全局,把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去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作用不可或缺,我们对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期的需求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立足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之后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这个核心,并以此带动高校其他工作。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总书记对办好中国特色主义大学的论述,深刻的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也为我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目前对人才的培养是升温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人才培养在各个高校已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重点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第三学校的资源配置更多的向人才培养倾斜;第四教学质量保障监督措施的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关键在高校质量的主体意识增强了,一些高校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机制,形成了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制度。不过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待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清楚的认识高等教育的五个新变化,这五个变化分别是: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高等教育的国家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搞新工科就要根据这五个变化来考虑新工科如何推进。我们要用实际行动遵行宝生部长的四个回归,学生要回归常识、教师要回归本分、高校要回归初心和教育要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五个变化就要求我们把我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持续的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我认为,在人才培养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把握一个魂(党政思政工作)、三个规(规划、规律、规范)、三个教(教师、教材、教法)、两个学(学风、学生)。总之,人才培养要做到八个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和协同育人。


第二个问题,建设新工科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服务发展动能转换产业升级。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大会上指出,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的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工程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的工程人才,有力的推动了国家工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规模。我国工科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每年工科本科毕业生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是研究生人数还是比较少,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个数量,特别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和美国比较,2013年美国制造业从事人员具有大学学历的比例达到47%,我国只有13%,中美制造业人才教育年限的差距有3.3年。为了应对未来国际形式的挑战,我们必须主动的布局工程人才的培养,来提升工程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向新兴产业和业态,加快发展新工兴工科专业,更新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关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提前进行人才培养布局。新技术的发展以新经济为引导,以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依托,商业体制模式为标志。必须加快发展新型的工科专业,更新传统的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新工业是新经济的基础,对于一些颠覆性的工业要加快人才的布局。一部分高校可以创办未来技术学院。几十年以后再来看今天,就像现在看四十年前。历史的经验表明,我们要用制造强国支撑经济强国。目前我们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依旧是大而不强,我国仍处于第三方阵的前排,与世界制造强国还存在巨大差距,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关键在人才。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必须满足多样化的要求。我国还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的并存阶段,工业4.0还处于示范阶段,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要符合这三个阶段的工业化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要求上要变为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国际合作、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方式。未来要用未知的技术解决未知的事务。一方面要专和精,另一方面要综合和交叉。这是两个发展的趋势,在这两个方面培养人才都要进行。


第三个问题是建设和发展新工科要主动面向未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今年二月已经发布了新工科研究和试点的通知,现在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下面只能是三胞胎指南。一个是综合性大学的工科,一个是工科优势的工科,一个是地方院校的工科。有共性要求也要个性的指导。现在很多高校来咨询新工科的问题,我就想到一个问题,高校分三类,第一类文件发下去文件发下去可以很好的领会和贯彻;第二类学校不受文件的约束,在文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第三类学校很难把握文件的要旨,很难执行下去。我想在座的都基本是第二类院校,可以创造性开展工作,创造性的提供经验做法。第二类学校就不用问教育部怎么搞新工科建设,问谁?问问题。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有六问。


一问产业需求建专业。要加强工程人才的需求调研。要做好增量优化,主动布局新兴工科专业。要做好存量调整,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升级。要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强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未来产业需要的人才要提前布局和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关键点在未来。我们希望到2020年,直接面向新经济的新兴的工科专业比重要超过一半,现在初步统计是36.8%。所以要鼓励高校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要的相关的学科专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急需的相关的学科专业。推动工程教育资源向服务国家,区域主导产业,以及特色产业所需要的所谓的专业群汇聚,来构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也与我们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做到存量调整,加快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前面13.2的百分点差距要如何达到,第一是优化增量。第二是调整存量,重点要在调整存量上下功夫。形成新的专业体系,打造传统学科的升级版。服务钢铁、石化、轻功、纺织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主要是要促进理工融合,通过创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机构,以科学研究前沿来带动工程教育的发展。要促进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科学观、工程观并重,培养全球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担当的工程人才。在今年的专业设置里面会有所体现,准备搞一个交叉学科类的专业目录。现在92个专业类,边界还是比较清晰,搞第93个边界不是那么清晰的类别来推动新工科的发展。同时也鼓励高校建设一些学院,跨界和跨学科的学院,但是我们要瞄准未来技术,所以建议一些学校搞一些产业化的学院,例如机器人学院、大数据学院,不是严密按照学科体系来的。这些学院不是一成不变的,十年后可能就变化了。要搞一些跨学科、跨界整合的产业化的学院,甚至是未来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就已经搞了未来技术学院。


二问技术发展改内容。看技术有什么发展,来改教学内容。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


三问学校主体推改革。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校。看看学校在综合改革当中如何把新工科建设嵌入式放进去来推动。增强新工科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新工科。新工科嵌入式放进去推动,充分利用好新工科试验田,完善适应教学改革的内部激励机制,探索高校教师跟行业人才的双向交流机制,紧跟产业,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让企业直接参与进来。


四问学生志趣变方法。要坚持并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额改革。着力推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网上来,云里去,互联网+搞教育,线上学,线下教,也就是要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


五问内外资源创条件。如何把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的育人资源,如何把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的优势。


六问国际前沿立标准。我们从工程教育由大到强,就要实现要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至少是部分领跑,进而实现全面超越。要站在国际前沿考量人才培养,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中国,国际等效的评价体系。关注世界前沿进展和发达国家经济转型战略。未来十年,人类可能会迎来八大科技的里程碑,包括开发石墨烯,全面破译人脑,重写基因组,会学习的电脑,商用智能飞机,智能农业,永不停止的太空竞赛,非洲的电力化等等。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德国实施了工业4.0战略,推动工业的智能化。这些我们都要高度关注和跟踪,要注意怎么样把这些前沿的东西成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标准。总之,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内涵建设,形成新工科建设的体系。


这六问最终体现在五个强化上。一是强化新工科人才质量的核心定位。二是强化一流工科教育教学的评价导向。我们的评价导向是一流。三是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我们分了三类有地方、区域发展的要求,纪要服务国家也要服务区域。四是强化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新工科不是一个概念或理论问题,是一个实践问题,最终是要为国家和谁做贡献。五是强化面向未来和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要求。新工科最终要引领国际先进水平,那时候我们就是制造业强国,就是经济强国,现在还只是第二大经济体,不是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强国要靠现在的制造业和未来先进的制造业。所以未来的技术,解决未来的问题,面向未来的人才,来引领国际工程教育和工业先进的要求。


近期要为组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专家组,来提供理论指导和战略咨询。根据新工科研究指南,面向高校征求项目,评审后立项。要考虑增加新工科卓越计划专业点。在这里要强调:新工科的项目不是牌子、帽子,要切实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上,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上有所体现。有的学校对新工科的理解,以为是有新资源配置,告诉大家没有新资源的配置,不要争资源。这是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你不做没关系。现在985的高校还缺资源吗?不缺资源。“双一流”来了,这些985高校不进“双一流”我不相信。虽然985、211的船票不一定上“双一流”的船,985高校如果不参加,三路大军就缺两路了。你要配的是政策资源,政策资源是你干出来的,不是什么资金资源,所以不要来争“帽子”,还是要基于实践推动新工科的研究。今天的新工科不是明天的,明天要被更新的工科取代,你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十年后就会被更新的东西所取代。


我们建设和发展新工科要因时而动,这个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历史性的交汇,这个时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个时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同时,要返本开新,本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和特色,这个本是我们国家工程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根本挑战。新工科的新要立足于新经济的新,要面向未来发展的培育新工科的人才,真正的把握未来,坚守未来,携手未来,开创未来。希望相关高校审势而为,主动作为,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办好一批新工科专业,陪养一大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为建设新工科强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李震东教授伯马创业研究院院长、全国就业指导专家和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高峰讲坛秘书长。欢迎全国各省教育厅、高校领导和老师加李震东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聆听“新工科”建设春雷
“新工科”迈上新征程
[首藏作品](623) “新工科”新在哪儿
新工科建设的六个问题导向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从大国走向强国
新工科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