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俯身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俯身课堂”的内涵

俯身是指弯腰向前向下,出于三国.魏.曹植诗《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是: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箭艺高超的射手都能和自己的良弓建立感情,熟悉每一个细节,取得更好的成就。

俯身课堂,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俯下身子,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并能主动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的关心他们的成长,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得到学生的响应,使其能主动的学习,并取得好成绩。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如果做为教师的你,能主动俯下身来向学生问好、询问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像朋友一样交流,那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所以只有在课堂中能俯下身来,才能更加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亲切感;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给予及时指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并适时展示学生的成果,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劲头,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

俯身课堂的核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然后再利用好教材与教法,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指导,把知识的种子埋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俯身课堂”的时代背景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要在学校培养出“能学习、会学习、适生存”的优良品质。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高效课堂基本要求

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就要打造高效课堂,让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以更高效的方式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效果。这里即要考虑到教育教学的规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规律,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信者为师。只有学生信任老师、接受老师、爱戴老师,才能将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只有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和谐的桥梁,那教学的过程才能活起来,实现学生的自主与探索、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个性的展示,最后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高效课堂的实施,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是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教师要拣选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打造学生主动求知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而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俯身的动作,尊重学生开始。

四、俯身课堂的实施策略

“俯身课堂”的核心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堂的构建,从课程、目标、方法、重难点、语言、思维等方面打造高效课堂。如课堂形式可以从教室课程、校园课程、社区课程入手。教室课程: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问题,着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开展家国同构即文化起源的教育; 校园课程:研究校本课程、学生社团、主题教育三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开展文化共同体即文化之路的教育; 社区课程:研究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 “主题研究性学习两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开展仁爱之情即文化创新的教育。

如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六定法去实现,开发融合课程资源。定背景、定理念、定目标、定内容、定方式、定评价六维度和先做整体,再做局部;逐步实施,范例先行;整体推进、百花齐放;反思优化、精雕细琢四步骤

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采用“4+X”模式进行,“4”即:情境激情、实践明理、交流导行和拓展强化“x”即:个性教学

从师生和谐关系入手,选取适合的方式方法,从心灵深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五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从而提升学习成效。

当然,在教师进行“俯身课堂”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学科、及自身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开展工作。而且俯身也不局限于课堂,日常沟通、家校共建、开展活动等等,这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拉近距离,增进情感,促进提升。

俯身的内涵并不止于此。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很多细节很多细节中,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了解学生、了解家长、了解教学规律、了解一切和课堂教学、和学生有关的内容,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学生等。

五、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可以看出无论是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还是转变教育学的方式,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这一对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在过去的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式之下形成了一种极不平等的、灌输的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也限制了教师的发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深入,这种关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形成了新课改形式下的师生关系,如欣赏、鼓励、关怀、共同学习、互助管理、讨论、探究、合作、平等交流、尊重个性、朋友等等,直接促进了学习的质量与学生的成长。

1.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容及特色:寻求一种以教师的爱为突破口的教育形式,将教师的大爱激发出来,并作用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用“爱”形成的纽带将师生的心连在一起。

最早对师生关系论述的专著是德拉梅特德的《教师中的互动论》,他第一次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师生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之后随着各国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也包括颇有影响的教师期望效应和师生关系中非言语行为影响等。     

我们倡导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信任并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角色、有责任,给学生以实现价值的平台;提倡师生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位置考虑问题,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互相尊重;注重激发老师的爱,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知书明礼,尊敬师长,相互依恋。

首先要从学校的层面对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分析学校师生关系现状及师生对师生和谐相处的诉求;与问题较重或者较典型的现象进行谈话,了解新形式下教师、学生的需求与个人状况,制定实践的方向与具体方法。

其次是在师生中开展教育与学习,提升教师与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生活品味,激发教师的大爱,并作用到学生身上,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健康、家庭等,形成对话机制,增进了解,将学生都吸引到自己周围,建立一种和谐、友善、温暖的氛围,促进教与学的统一,提高学习质量。

三是指导教师进行实施,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进行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进行讨论、研究、改善,然后再实施,直至达到目标。

2.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文化与道德修养。

应该说,师生关系的理想状态是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交互民主、相处和谐。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师生情感关系至爱、真挚。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引导教师换位思考,对于社会、家长对教师的一些不理解甚至是厌烦进行思考,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与教师间的矛盾进行思考,如知识的灌输、单调的管理、学生心理的关怀等,查找与学生矛盾点。然后针对找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措施,从而改善师生之间关系。

进行新课程改革纲要的学习,了解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新举措,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适合当前教育形式、适合本地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科研创新,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从过去高高在上的俯视,变成走进学生之中,平等交流,共同研究,共同学习,更好的加强师生关系的融洽。

在教师中开展“教师的爱是一种大爱”专题讨论,在教师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母(父)亲,爱所有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一样,是圣人,是大爱。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才能成为好老师;在学生中开展尊师爱师教育,引导学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建立起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全方位、深层次互相交流和谐关系。

3.加强课程改革探索,提高学习质量。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它产生于教育活动又维系教育活动,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质量起着制约作用。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是主从型的,因为无论从知识的传授方法、途径还是目的来分析,它只需要学生无条件的去接受,学生在教育关系中只是储存知识的一个容器。而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尤其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变,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育教师转变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教育需要的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和谐师生关系目标:

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对话,形成真正的沟通交流,真正的相互作用。对话不仅仅只是二者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包括双方的“敞开”和“接纳”,包括对对方的倾听,是“双方情感和精神的互相承领”。对话还可以使知识、意义和真理通过讨论而被接受。对话过程就是思想、情感、意义的呈现和彼此渗透的过程,是师生的精神境界发生变革的过程。通过对话氛围的有效营造,逐步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相互关怀的良好关系”。

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地对话、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实现恰当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运用,让学生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校长听课与评课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及思考
刘校长的“一、二、三、四、五”教学观:
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作者:赵小雅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