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梅瓶器型:10个样式怎样区别
域鉴-头条号 2019/7/2414:00

梅瓶从隋至清(581~1911年),历经1300多年演变,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器型样式,子仁在《中国梅瓶研究》一书中,以器型分类与历史演变两个角度清晰展示了这种变化。

▌梅瓶器型分类:十类样式群

子仁根据梅瓶的口部、颈部、瓶身、足底等形式特征将中国梅瓶器型分为十类样式群。

第一类样式群:

以折沿凸环小口为标志,流行于隋代至明代。

第二类样式群:

以小撇口或小侈口为标志,口唇以圆唇、卷唇为主,也有较薄的尖唇,颈部以束颈为主,所含样式从唐代到清代。

第三类样式群:

以盘口为标志,颈部包括无颈、束颈和柱颈,包含的样式从五代到明代,清代极少。

第四类样式群:

以梯形小环口为标志,颈部分为无颈、束颈、短柱颈。最早的样式见于辽代早期的北方辽境。中原地区在北宋中期开始出现,不久传到南方,金代是最兴盛的时期,元代主要流行于北方,至明代衰落。

第五类样式群:

以横展平沿环口为标志,颈部以较长的柱颈为主,显得很秀气,主要见于北宋中期至金、西夏。

第六类样式群:

以折沿窄唇口为标志,绝大多数为小口,两宋多为圆唇,元代还出现了方唇和较薄的尖唇,颈部一律是柱颈,南宋到明代极为流行。

第七类样式群:

以直口为标志,唇部分为圆、方,柱颈由短变长,流行于北宋中期至明清。

第八类样式群:

以出节小口为标志,颈部包括束颈和柱颈,在最流行的南宋,颈部多呈上细下粗的短柱颈,包含样式从北宋末期到清代,但各朝代间看不到连贯脉络。

第九类样式群:

辽晚期至元代的鸡腿瓶,主要流行于辽国统治的核心区域,均为小口,口内沿转折方硬,瓶身在辽代晚期极为高大、瘦长,金、元时期逐渐变矮变瘦。

第十类样式群:

以腹部和足部间呈现明确向内转折的饼形足和圈足为标志,瓶身因此极少有S形轮廓线的变化,而以丰体的卵形、茧型、筒形、楔形等形状为主。口颈部均为小口、短颈,囊括了多种口形。包含样式始建于五代和辽早期,以北宋时期最多,南宋到元明均有流行。本样式的梅瓶与人们一般印象中的梅瓶是“最不像”的,但实际上也有梅瓶的本体性功能,基本满足梅瓶的小口、短颈、长身的基本特征。

在子仁的样式划分中,口部、颈部是主要依据,瓶身只是辅助依据。

子仁认为,口部、颈部的特征比较明显,而瓶身特征具有相对性。绝大多数梅瓶的肩、腹、胫三个部位的形体转折都是连贯、流畅的圆转形式,即使转折关系足够明确,也因含蓄、微妙的轮廓变化而显现出极大的相对性。

如同样是“修腹”,随着瓶体最大腹径的宽窄变化而导致瓶身比例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体态。又如,宽肩是梅瓶的一个流行特点,在它与下腹、胫足部的粗细变化对比中也是相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梅瓶器型分类的10个样式群怎样区别,请看本文图解
中国古代梅瓶器型分类的10个样式群怎样区别?
“梅瓶”一称从何而来?千年历史演变带你赏析梅瓶十大器型特征
天下第一器型,梅瓶何以熠熠生辉?演绎千年代代各不相同
瓷器的口沿形式鉴赏
器形术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