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是由美育领导和统一的,适合人性发展的,是贯通教育各方面的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道德教育。在论及作为“鹄的”的美育时,潘菽把视野转向了诸育在审美方面的共同方向,把令人愉悦的感性价值赋予智育、德育,他说:“教育的努力须以能做到充分无缺的美育为鹄的,我们要知道,最足以代表人性的不是道德,更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教育是以发展人性为目的的,所以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应该是美育,但这并不是说,德育和智育等等就和人性的发展无关。”自此而言,美育就会成为整个教育的灵魂与统帅,但是,并不是以美育来取代智育与德育,也更不是以美育的手段去促进智育与德育,而是应该发挥美育对德育与智育的“有所领导”作用,可见,潘菽的措辞是极为严谨的,他说:“德育和智育等等其实都是发展人性的某一方面所必须,因此也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上面已曾说明教育必须各方面兼顾并重……有所统一,否则便不会教育出一个整个的人。能做这种领导和这种统一的便是美育。”第一,在美育之于智育的“领导作用”论述中,潘菽认为,科学研究理应摆脱纯粹的、冷静的、中立的、孤立的研究方式与态度,回归与强化自身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其中之一——让世界变得更美,他说:智育使人有知识。但知识本身有什么价值呢?知识的一种价值是在帮助我们增进美好的生活。假如知识只是用来帮助我们互相砍杀,使地球表面变成丑恶可怖,那便是要不得的。所以智育是必须受美育的领导的。知识的其他一种价值是在使我们窥见世界的奇妙、自然的规律,引起我们的惊异赞叹。这时的知识便成为一种艺术性的领略,而培养这种知识的智育也就和美育相通相附而不复有显然的界限了。

第二,在论及美育之于德育的“有所领导作用”时,潘菽首先对道德的两种善恶形态进行了区分。他说:“道德的一种价值是在维持良好的社会使个人能顺遂其生活。假如社会中大家都互相欺骗,互相劫夺,有钱有势的人便可以胡作妄为,这便是一个丑恶的社会。因为这种丑恶的社会要不得,所以我们才提倡道德。”在这里,潘菽所说的既是道德的必要性,也是道德行为的一种随时而变的特性,所以他说,有些在过去看起来是善的,现在看起来就丑恶不堪。他说:“但一种价值到了时过境迁的时候也可以成为丑恶。譬如国家已成为民主而还一定要拖着辫子,自称遗民,死了还要争一个什么公的谥号,就不免令人有点作呕。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道德的这种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其是否符合于我们对于社会的美丑的辨别。”

这意味着美与丑的审美观念可以成为判定道德善恶的一个标准。因此,潘菽把善的道德行为视为美,而把恶的行为视为丑,他说:“不过道德也可以有它的本身的价值。譬如欺骗别人,就社会的标准讲固然是要不得的,但说谎本身也就是一种丑恶的事情。又譬如慷慨赴义的壮烈行为,不被威胁的大无畏行为,谦谦有礼的待人接物行为,节约自制的私生活行为,都足以使我感兴赞美,像看到一件伟大的雕刻或一首好的诗一样。但这种道德可以说是行为的艺术,已和艺术在根源上很相近了。”因此,潘菽说:“德育也是可以由美育统一起来的。不能辨别好丑的人也就不能辨别善恶。”这种思想与我国古典礼乐教化传统既有相通之处,也更有在美育理论角度的新发挥。因为在中国近现代以来,西方的主体性美学与美育理论对我国的影响是极大的。

更多的学者接纳了——在真、善、美三种主要价值之间进行隔绝式划分的思想,尤其是把审美活动的基本特性归结为“超乎功利”的思想,更是把审美与道德领域之间的交叉、交融、共有之处消弭殆尽。第三,在论及美育之于体育的“有所领导作用”时,潘菽认为,体育并不仅仅为了身体的健康与卫生,美育也应该是体育的方向。他说“现在讲体育的人大都只说它是所以增进健康的。但仅仅为了健康,体育就缺乏充分成立的理由。因此健康也和营养、居处、生活起居,以及公共卫生很有关系,体育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假如仅仅为了健康,体育也可以无须种种花样。我们必须认识体育同时是一种美育,然后能使它得到正确的发展,运动场上所常容易发生的丑事也可以希望减少。”因此,就智育、德育与体育之中向着审美的奋斗。

发展方向而言美育就完全跳脱出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之一、手段之一的眼界,而成为整个教育发展的灵魂之一。潘菽说:“无论体育、智育和德育都须由美育领导而统一起来。完全的教育必须包含德育、体育等各方面,不可或缺。但完全的教育也必须是由美育领导和统一的教育,因为美育是最合于人性的发展的,是贯通于教育的各方面的。在美育没有达到完满之前,德育和智育等等决不会先达到完满。这也就是说,没有完满的美育就不会有完满的教育。因此我们所努力的整个教育所达到的完满程度就可以把所包含的美育部分所达到的完满程度为测量的标准。所以我们说,充分无缺的美育是教育的努力的鹄的。但这里所谓美育是属于广泛意义的,并非平常所谓艺术教育所能概括。平常的艺术教育只顾到人的生活的某几部分,而美育则是顾到人的生活的全部分的。”

潘菽这种宽视野、高境界的美育思想的达成并不是其视角、方法的独异,而是来自于他对教育现象的原本把握。近现代以来,由于受到社会分工、学科建制的强大影响,学科门类、专业之间往往孤立发展,鸡犬之声不相闻,在各自专业得以强化、发展乃至发达的情势下,社会与学术领域对于专家、学者的评价也顺其自然地建立了孤立自守的领地,制定了各自领域的评判、考核、奖惩机制,各自为政,互相不干涉、不交叉,最为负面的后果之一便是—那些完整的宏大领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其所代表的重大价值也就不可能得以体现,而且这些宏大领域就其自身的构成而言完全是一个整体,只不过在专业、学科过于孤立发展的情况下。却往往把这些领域称为——“交叉领域”“交叉地带”。需要使用“综合”的方法或者学科去进行研究。

把这些领域自身的完整性消弭了。美育学科自身的发展就是如此。归根结底,只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学者、专家自身做到了全面发展与教育,才能自然而然地获得如潘菽这般的视野与境界—从审美价值与美育的角度审视教育的整体价值与意义。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实践与修养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极端狭隘的专业化发展绝不会导致一个完整的意义及宏大对象的出现,也就是先进行专业化的学科发展,在真、善、美、信、体之间各自完善发展,而后再进行教育对象的整合。事实上,这是一种完全颠倒的逻辑,正确的、合理的逻辑应该是在保持教育活动完整性的前提下,去进行各种所属的教育形态发展。潘菽这一美育思想的贡献就体现于此。因而,既然受到极端狭隘的专业化的影响如此之巨。

以至于社会中的每个人成为积极的施行者,潘菽也就充分认识到了美育绝不是容易做到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变社会,其中的困难就比登天还难。他说:“因为这种教育和整个社会有关,并非仅从教育本身努力就能达到,教育是决定于社会的,在什么社会中就有什么教育。”继而,潘菽为了实现美育的“鹄的”,也发出了如此宏愿。他说:“这种广阔意义的美育也就是人所应该有的最完美的教育,这岂不是我们从事于教育的人所该努力以求之的吗?至于努力的方法则应该从远大而具体之处着想,像蔡先生那样。这里我们所还要补充的一点是:要市乡悉为美化’也不是仅从美化着手所能做到的。“市乡悉为美化’是健全合理的社会而又发展到高度文化的自然的结果,我们要揣其本而不可徒求其末才好。”好了,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了,下次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永新教育名言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著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学同步练习及答案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