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大学│大学里转专业,真有那么容易吗?

专业一旦选择,

便要敬畏其中的责任和义务。

2023级的大一新生,都陆续开学了。近段时间,被问及最多的就是转专业的事。
今天,就简单聊聊大学转专业这个事。

- Part.01 -


为什么要转专业?


      其一,录取的专业本身就是自己迁就的专业。

      很多考生为了考上985、211或者为了进某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或者自己喜欢的某个城市,往往在志愿填报时将一些相对冷门的专业或者自己并不十分中意的专业填了上去,录取后,心里又总会泛起涟漪,想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于是,到校后,便会四处打听学校转专业的事。这些学生往往专业意志不坚定,本身就对原来的专业不感兴趣,这样就比较容易“背叛”自己所报考的专业了。

      其二,专业兴趣发生了变化。

      这种学生也不在少数,原先报考时对专业了解不够,简单把自己的某个兴趣当成是自己终身爱好,义无反顾地选择,结果一到学校学了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这种冲动型选择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有很多,这种“伪兴趣”比没兴趣更可怕,再次选择要付出的代价肯定要大一些的。学习中失去对专业的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旦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总想换一个自己想学的专业,以期待激发自己更好的学习兴趣。

      其三,某些课程实在是学不下去了,或者先天性缺失某个专业学习的某种功能。

      对数理化特别敏感的学生,好不容易高考的数学坎过了,最最希望就是大学不用再学数学了,一旦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数学要学好几年,就会彻底疯掉,想想要年年挂科就彻底丧失信心。还有就是因地域性的特征,难以适应一些专业的学习,如我常常看到闽南人对学习日语等小语种的恐惧。

      其四,家族因素影响。

      这种学生往往是很被动的,往往也不是自己真实的选择,苦于受家庭影响,因为考虑后续的就业,后续的人脉圈等等,不管考生感不感兴趣,总希望往与家族产业相关的专业转,以为可以一劳永逸。

      其五,受某人影响。

      这种要看学校有没有这样人格魅力的老师了。若某个学院某个专业某个领域,有一个社会风云人物,很多考生选择学校或者选择专业往往是冲某个老师去的。可以是学校领导,如施一公、郑强,学生因为喜欢施一公、郑强,就会选择西湖大学、山西理工大学;可以是老师,如罗翔,学生就会选择中国政法大学的司法刑事学院学法律。我们学校有个中超裁判,我的一个朋友孩子喜欢足球,分数很高,为了邢教头,就选择了我们学校的艺术学院就读。这就是老师的魅力。

      其六,身体状况。

      这是硬伤,因为身体健康状况而无法继续读某个专业,就会选择转专业。这种往往是被动转的,往往是无奈之举。


- Part.02 -

转专业容易吗 ?



      
      一般在高校的招生宣传中,都会对转专业有专门的说法,反正听起来就是觉得转专业特别容易,只要你想转,都是可以转成功的,而且次数还不少,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而是只要你想转,每个学期都可以转。什么“零门槛”转,如浙大、北林大;什么“无成绩限制”转,如中农大;什么“四年内都可转”,如中科大……所有的招生宣传中,好像进入大学后,转专业是非常容易的,你想怎么转就怎么转,你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非也,非也。
      其一,国家有政策。
      教育部有规定,本科生完成大一学习后,在进入大二学习之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转:
      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
      这一条,其实符合条件的一般很少,真正符合条件的,在强基、三位一体及一些综合评价选拔时就选走了。有学科特长的,往往专业选择的意愿是比较明确的,他们在第一次志愿选择时就已经有足够的准备,所以,这方面的学生,凤毛麟角。
      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
      这一条,我上面提过,是比较被动的,往往转入的是自己更不喜欢,或者只能满足自己基本身体需求的专业,根本不用想着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了。
      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才,且参加学校的选择,选拔合格者。
      要做文章的,就是这第三条了,弹性就比较大,但要进行选拔,就是除了转出学院同意,关键是转入学院的笔试或者面试,这个主动权就不在学生手上了。一是靠实力,二是靠关系。这就不好再展开了。


      其二,学校有政策。
      转专业,学校不同,政策不同。学校的政策,主要是对教育部提出的第三条中“学校进行选择”进行进一步地细化,有松有紧,各个学校的条件就各不相同了。所以,想转专业的学生,关键是要了解学校的政策,一般会有这些条件限制。
      1、选考要求的限制。
      一般是相近学科之间互转比较容易,因为选考科目相近。跨学科转,就会对选考提出要求,如学国际贸易的要转入应用化学的,国贸专业选考不限,而应化却要单选化学,学校也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才提出所转专业选考科目要匹配。
      这里顺道讲讲如何判断两个专业是否是相近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两个专业的专业代码的前四位。本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个6位数的专业代码。前两位是学科门类,前四位是一级学科,当你看到两个专业的前四位数字一样,说明这两个专业在同一个一级学科的专业了。还有一个方法,就看是不是在同一个学院或者同一个系,一般学校专业划分是按系来划的,同一个学院,往往都是相近专业。
      2、对高考成绩或专业成绩的限制。
      一般高分专业可以转入低分专业,而低分专业转入高分专业,就又会提出相应的要求,如综合评定成绩或者专业成绩在全专业的前10%或5%甚至或3%的同学才有资格转。这本身就是一个坑,你说你专业学习都已经这么优秀了,你还去转别的专业学,这不是一个笑话吗?所以,若你想专业,你就得想尽办法去学好你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你觉得无奈没用,规定就是这么个规定,你得遵守。
      3、名额上的限制。
      高校往往会规定转出与转入的名额,往往占全年级总人数的5%-20%。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一个学院的某一个弱势专业,本身形成的行政班人数就少得可怜,招得也不容易,往往很多是为了进某个学校调剂进来的,学生本身就对这个专业没有兴趣甚至不想学,若随意转的话势必组不起班来,这样,这些专业往往会限定一定的人数往外转。相反,一些热门的专业也不可能接收太多的学生,要不然超负荷的学生数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以,从这点来看,转专业的偶然性还是比较大的。
      4、年级的限制。
      一般高校,只允许在大一结束那一年可以转,大二大三都不允许转。这也是从有利于学生专业培养的角度出发的。一些按大类招生的,只允许在大类内转,不允许类外转。、三位一体等招进去的专业学生,一般不允许转专业。还有,中外合作办的专业,往往也不允许转专业。这些一般招生章程中会有说明,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某个学校感兴趣时,一定要细读章程。

      其三,学院有政策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拥有热门专业的学院,不愁没生源,想转入的学生很多,无奈为了已经形成的行政班不至于人数爆棚影响教学质量,往往就会制定一系列的规定,把一些想转的学生拒之门外,如人数限制、高考成绩要求,甚至采用笔试和面试,进行层层选择,择优录取。而一些集聚冷门专业的学院,为了避免生源的流失,就会设置关卡,使转出没有那么容易。
      转专业是要得到双方院系的许可才可以顺利开展。一般在院内转或者转入冷门专业会相对容易一些,若跨院或者转入热门专业,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了,学校不同,政策也自然不同了。

- Part.03 -

转专业要注意些什么?



     转专业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一时冲动,或者跟风操作。
      大一往往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不会安排过多的专业课,更多的是通识教育的课程,所以,第一年的学习很难对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为是初级阶段的认识与学习,其实很难作出你是否喜欢这个专业的定论。
      而转了专业以后,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没有多大的变化,一些学生期望通过转专业来改变现状的愿景其实并没有想像的这么美好,如何心平气各地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并在自己所选的专业赛道上执着地奔跑,我觉得比转专业更可行。这也是很多学生,进校前想转专业,后来学着学着,遇到了对的人,对的环境,读书使人快乐后,转专业的想法就会慢慢淡出了。
      很多学生转专业主要是想学一些热门的或者学校里比较风光的或者说是比较好玩的专业,仅仅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或者所谓的兴趣来进行选择的。这里想强调一点,大家还是要真切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期的职业目标,这将有利于你确定新的专业是否符合你的期望,而不至于转成功后学了一年后又后悔了。
      当然,还要充分地了解准备转入的专业,专业有什么要求,有哪些课程,这些课程自己是否合适,不能因为为了今后好就业或者觉得现在这个专业热门而轻率地选择。“花无百日红”,今天的热门未必四年后还是热门,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周期,只有更好地了解专业,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规划时间顺利完成专业学习。
      还有就是要随时关注转专业的信息,不要错过时间。一般第二学期的后半段,学校或教务处的网站上都会发布通知,要根据时间节点,准备好材料,如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等等,只有准备充分,转的成功率才会更高。
      还有两点要提醒,一是家长作主非转不可的学生,一定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愿意转,若自己不愿意,一定要提出来,不要以后后悔,读书是自己的事,还是要自己做主的。二是专科的学生,专科生在志愿填报选择时专业意愿一定要强,在读大学时再转专业,我觉得没有多大必要,本身就读三年书,转来转去,从人脉积累与学习来说,都不是特别合理。


最后提醒下,转专业时,有关系还是挺重要的。另外,转专业这事,转成功固然好,没转成功,也没事,只要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每个赛道上都能成就更精彩的自己!

就说这些吧,希望每位学生都学有所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所985,实现“零门槛”转专业!
985高校官宣: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
百年英才志愿填报科普,大学想转专业这些必须知道
服从调剂,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怎么办?各高校转专业政策最新整理!速看!
慎选专业,成就人生
关于择业的思考6:解析一个北大退学的个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