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人眼里出西施!又毒舌又中二的钱钟书,到底靠什么吸引了杨绛……

1998年的今天,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一位立志要「横扫清华图书馆」的狂人——钱钟书,因病离世了。

有人说,论小说钱钟书也许不是最好的;论思想,他也不是最深邃的。但他却是最有趣且独特的,狂狷才子、深情丈夫两个“人设”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在二十世纪文化史上,钱钟书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学的,他是一个孤本, 最大的价值就是“后继无人”。

钱老先生的魅力究竟在哪?也许只有最深爱并且懂他的人才能说清楚,这个人非其妻杨绛莫属。读懂了杨绛眼中的钱钟书,或许你会更懂得何为相濡以沫,何为一生炽热。

要认识作者,还是得认识他本人,最好还是从小时候起。 

钱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据钱家的“坟上风水”,不旺长房旺小房;长房往往没有子息,便有,也没出息。伯父就是“没出息”的长子。

钟书自小在大家庭长大,和堂兄弟的感情不输亲兄弟。亲的、堂的兄弟共十人 ,钟书居长。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没个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

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我们无锡人所谓“痴”,包括很多意义:疯、傻、憨、稚气、淘气等等。他确也不像他母亲那样沉默寡言、严肃谨慎,也不像他父亲那样一本正经。

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他出世那天,恰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已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伯父去世后,他父亲因钟书爱胡说乱道,为他改字“默存”,叫他少说话的意思。

钟书对我说:“其实我喜欢『哲良』,又哲又良——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伯伯给我写在练习簿上的『哲良』。”这也许因为他思念伯父的缘故。我觉得他确是又哲又良,不过他“痴气”盎然的胡说乱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气也可算不良。“默存”这 个号显然没有起克制作用。 

钟书十四岁和钟韩同考上苏州桃坞中学(美国圣公会办的学校)。父母为他置备了行装、学费书费之外,还有零用钱。他和钟韩同往苏州上学,他功课都还不错,只算术不行。  

钟书二十岁伯母去世。那年他考上清华大学,秋季就到北京上学。他父亲收藏的“先儿家书”是那时候开始的。他父亲身后,钟书才知道父亲把他每一封信都贴在本子上珍藏。信写得非常有趣,对老师、同学都有生动的描写。可惜钟书所有的家书(包括写给我的),都由“回禄君”收集去了。

钟书在清华的同班同学饶馀威一九八六年在新加坡或台湾写了一篇《清华的回忆》,有一节提到钟书:“同学中我们受钱钟书的影响最大。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上课时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是考试时总是第一,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

据钟书告诉我,他上课也带笔记本,只是不作笔记,却在本子上乱画。现在美国的许振德君和钟书是同系同班。他最初因钟书夺去了班上的第一名,曾想揍他一顿出气,因为他和钟书同学之前,经常是班上第一的。

一次偶有个不能解决的问题,钟书向他讲解了,他很感激,两人成了好朋友 ,上课常同时坐在最后一排。许君上课时注意一个女同学,钟书就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在同班同学里颇为流传,钟书曾得意地画给我看。一年前许君由美国回来,听钟书说起《许眼变化图》还忍不住大笑。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的哈哈大笑。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象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 。

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的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他看书常做些笔记。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

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尽墨痕, 脸皮象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在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沦陷在上海的时候 ,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女儿阿圆身上。

这一串孩子挨肩儿都相差两岁,常在一起玩。有些语言在“不文明”或“臭”的边缘上,他们很懂事似的注意避忌。钟书变着法儿,或作手势,或用切口,诱他们说出来,就赖他们说“坏话”。于是一群孩子围着他吵呀,打呀,闹个没完。他虽然挨了围攻,还俨然以胜利者自居。

他逗女儿玩,每天临睡在她的被窝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得意大乐。女儿临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钟书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博取一遭意外的胜利。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钟书百玩不厌。 

他对女儿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圆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里,有个女孩子穿一件紫红毛衣,钟书告诉阿圆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就是她。

阿圆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哪里去了。 

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解放后,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钟书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钟书腕上一搭,表示感谢。我们常爱引用西方谚语:“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小猫知感,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

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紧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

我常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的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猫》的第一句),他笑说 :“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除了下放期间,他只好“反刍”似的读读自己的笔记,和携带的字典。)新书总会从意外的途径到他手里。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现。 

钟书和我父亲诗文上有同好,有许多共同的语言。钟书常和我父亲说些精致典雅的淘气话,相与笑乐。一次我父亲问我:“钟书常那么高兴吗?”“高兴”也是钱家所谓“痴气”的表现。 

我自己觉得年纪老了;有些事,除了我们俩,没有别人知道。我要趁我们夫妇都健在,一一记下。如有错误,他可以指出,我可以改正。《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所记的却是事实。

节选自杨绛《记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人们总说: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成熟的天真。这样一个毒舌、率真又深情的钱老先生,你爱了吗?欢迎在留言区一起交流,点赞前三名的读者,将会获得以下赠书一本~

清华往事(第2版)

侯宇燕 著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具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集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资料,以地点为叙述对象,拼接出一张旧时的人文地图,图文并茂,精妙地点评了清华的风情、历史、人物。忆人述事,文字质朴,感情真实,适合大中学生阅读。风格淡雅随和亲切,集思想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形式在图文之间,格调在雅俗之间,市场在高低之间,价格在贵贱之间,书名在你我之间。是游览清华者人手一册的人文地图。

闻一多和自己的歌

闻名

-内容简介-

闻一多是当代著名诗人和古代文学研究者,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他于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造成影响全国的“李闻惨案”,其为国家、为民主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国人。本书作者为闻一多先生长女闻名。闻一多殉难时,她年仅14岁,亲身经历了那血染的一刻,又与家中老保姆一起将父亲送到医院,经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伤痛。1950年以后,她曾长期与母亲同住,从母亲那里更深入细致完整地了解了父亲,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他那心灵的光芒。

老照片背后的清华故事

金富军 著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清华大学发展、校园文化、科研与社会服务、校史人物等事关学校历史的几个重要方面,点面结合,精选一组历史照片,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让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点,从不同侧面挖掘、弘扬清华优良的文化与精神。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历代才子爱情往事

杨古月 钟洁霞 

-内容简介-

才子风流,诗词盛名,几多爱恨情愁?曹植与甄洛,李白与许紫烟,李商隐与王七小姐,苏轼与朝云,陆游与唐婉,纳兰与沈宛,沈复与芸娘……匆匆千年,多少美事?不只爱情悲欢,还有历史烟云消歇处曾经的豪情风流、情路坎坷。不仅凄美情事,还有千古文章生发出鲜活的离愁深深、思念切切。以诗词做缀连,让故事之美、情感之美、诗词之美相互交融。精确深解诗词,唯美重现当时。

策划 | 水木馆主

编辑 | 许桐

美编 | 徐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杨绛的50件事
毒舌大师钱钟书,急了连导师一起骂,杨绛:就喜欢他的淘气和痴气
钱钟书: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简单自持 钟情于书 一起回味先生的一生
杨绛与钱钟书,这世上果然有势均力敌的爱情!
杨绛与钱钟书:这世上果然有势均力敌的爱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