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

2015-06-16 三叔 NASA中文 NASA中文

历史上的今天


1976年6月16日,现代航天之父——冯·布劳恩逝世。冯·布劳恩是美籍德裔著名火箭专家,毕生致力于为人类征服宇宙空间而努力!他曾主持设计著名的V2火箭和“土星5号”火箭。成功研制美国第一枚弹道导弹“红石”以及后续的“丘比特”、“潘兴”等,并用“丘比特C”型火箭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送上太空,直接参与领导“阿波罗”登月计划。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阿波罗计划,美国几乎所有的航天发射都使用冯·布劳恩主持研制的火箭,并且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也是由他发起的。


少年——飞天幻想


1912年3月23日,冯·布劳恩出生于德国一个贵族家庭,他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二。他的父亲是当时魏玛共和国的农业大臣,母亲来自一个瑞典—德国很有教养的贵族世家,并且是一个出色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她循循善诱地培养小布劳恩的好奇心,在小布劳恩六岁生日的时候,母亲送给他一个小型天文望远镜,从此他对遥远星空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好奇心。


1925年,13岁的布劳恩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火箭试验:他用6支特大的烟火绑在他的滑板车上并点燃导火线。烟火的爆炸声的响起,滑板车像发疯似地飞了出去直接失去控制,同时这位天才少年也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结果巨大的爆炸声引来附件的警察,并被带到了警察局受到训斥。


1928年,16岁的布劳恩阅读了德国火箭研究先驱赫尔曼·奥伯特的《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并为之着迷。从此使他毫不犹豫地选定了自己的终身事业:为人类征服宇宙空间而努力!


1930年,18岁的布劳恩进入柏林工学院,成为奥伯特的学生,在那里加入了空间飞行学会并协助奥伯特进行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试验。1932年大学毕业,同时还获得了飞机驾驶执照。这一年,20岁的布劳恩受聘成为多恩伯格的主要助手(冯·布劳恩与多恩伯格的关系相当于钱学森与聂荣臻的关系),主要从事火箭研究。


1934年,布劳恩获得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当年这位22岁的年轻博士生毕业论文论述了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试验的各个方面,柏林大学把这篇论文评为最高等级——特等,同时被列为军事秘密,直到大约30年后,德国宇宙飞行协会才将该论文作为其正式期刊的特刊重新出版。


20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德国军队开始寻求在《凡尔赛合约》约束之外的新式远程武器,火箭也就成为一种优先发展的对象。而这个时代背景也是冯·布劳恩人生的第一次人生契机。从此以后,二战的爆发、德国的战败、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冷战开始、苏联成功发射第一枚人造卫星和第一艘宇宙飞船,这一次次的历史事件将成为布劳恩飞向宇宙、实现人生梦想的助燃剂。


青年——梦想追逐


1932年,也就是布劳恩成为多恩伯格的主要助手的那一年,德军在柏林南郊的库斯麦多夫靶场建立了火箭试验场。此后的8年间,多恩伯格与冯·布劳恩的研发团队不断进行火箭研发,包括A1、A2、A3、A4、A5等。


1933年,第一代火箭A1发射,这枚火箭重150kg,直径0.3m,长1.4m,采用酒精与液氧推进剂,推力3000N。由于设计的不合理,火箭发射失败。


1934年,吸取A1火箭的失败教训,重新设计的推力达5000N的A2火箭先后两次发射成功,最大飞行高度达到3.5km。由于A2火箭的成功发射,军方决定让布劳恩和他的团队开始第二代火箭A3和A5研制。A-3火箭重达750kg,直径0.7m,长6.5m,推力增大到14700N,虽然发射取得成功,但射程还不能让军方满意。


1937年,冯·布劳恩的火箭研发团队搬到佩内明德大型火箭试验基地,他本人任基地技术部主任,开始领导设计A4火箭。A4火箭的预定目标为射程175公里、最大射高80公里、有效载荷1吨。次年,布劳恩加入纳粹党,为了巩固火箭研究事业,他进入党卫军并获少校军衔。


1939年,冯·布劳恩第一次见到希特勒,此前他曾听说,希特勒本人对现代技术和复杂的机器颇感兴趣。布劳恩想象得到,若没有希特勒站在他们一边,他们将会遇到许多难题。但当他被指定给希特勒讲述火箭的技术原理时,布劳恩很快发现对于他的介绍,元首几乎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是在提及A4火箭可能具有军事用途是,他的眼睛才发出亮光。布劳恩开始隐隐感到他梦想的前途可能会不平坦。


1942年,在观看了A4火箭的成功试射后,希特勒亲自下令将其列入量产,并作为针对伦敦的“复仇武器”。从此,A4火箭改名为“Vergeltungswaffe-2”,即大名鼎鼎的V2复仇者导弹。


由于战争的节节败退,希特勒幻想用V2导弹扭转局势,并于1944年发动对伦敦的空袭。1944年9月8日,德国向英国伦敦发射了第一枚V-2,炸弹在伦敦市区爆炸。这是V-2首次成功袭击英国本土,在伦敦引起了很大的恐慌。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德国共发射了两千多枚V2,给盟军造成巨大损失,但这并没有挽救德国的败局。


1944年3月,冯·布劳恩被盖世太保逮捕。原因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声明,他们从来没有打算把火箭发展成为战争武器。他们在政府压力之下从事的全部研制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去做他们的实验,证实他们的理论,他们的目的始终是宇宙旅行。因此布劳恩可能被判为叛国罪并被枪毙。最终由于朋友们的多方营救和叛国罪名理由不充分,布劳恩被释放了。


战争末期,冯·布劳恩一手策划了整个佩内明德研制班子向美国人投降的行动。1945年春,苏军挺进到离佩内明德约160km的地区,冯·布劳恩开始和手下商议投降事宜,究竟是苏联还是美国。由于惧怕苏联在战后虐待战犯,冯·布劳恩和他的手下决定设法投降美军。由于担心档案和图纸被党卫军销毁,布劳恩让手下把重要资料藏匿于哈茨山区废弃的矿井中。4月,随着盟军深入到德国腹地,德军命令科学家们乘火车前往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个小镇,为了不使这些科学家落入盟军手中,德国准备在最后时刻将布劳恩他们处决。然而冯·布劳恩却说服了党卫军少校卡姆勒将其部队在小镇附近分散,以避免成为盟军轰炸的靶子。


1945年5月2日,冯·布劳恩的弟弟、火箭引擎工程师马格斯被选为谈判代表秘密地与美军第44步兵师接上了头, 布劳恩不知道的是,这些美国人并不是误打误撞来到这里的,在美国陆军拟定的“黑色名单”(所有美国必须抢到的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上,布劳恩名列第一。在这场统称为“回形针”的行动中,共有126名来自佩内明德的火箭研究人员被秘密送到美国本土。布劳恩的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弹道导弹署发展部主管。


壮年——实现梦想


初到美国的几年,冯·布劳恩本人不断的在各种场合宣传自己的太空理想,但美国公众与政府都对此并没兴趣。整个团队唯一的贡献就是在墨西哥州怀特沙漠试验场成功修复、发射了几枚缴获的V-2导弹。


1950年5月14日《冯·布劳恩博士称火箭能够飞抵月球》的报到标志着冯·布劳恩努力的开始。1952年冯·布劳恩在某杂志《人类即将征服空间》的系列报道中首次发表了他对载人空间站的设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布劳恩和整个班子被转移到美国著名的 “红石”火箭试验场。随后6年间,他率领军方火箭研制组在“红石”基地成功研制出红石火箭,并成为美军第一代洲际核弹道导弹。此后他分别研制成 “丘比特”、“潘兴”导弹。红石火箭的成功并没有让固执的美军选择它作为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而是选择自己开发的、并不成熟的“先锋号”火箭,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


1955年,冯·布劳恩等人成为美国公民。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在当天的一个国防部宴会上,布劳恩向国防部特使迈克尔·罗伊保证,如果让他出马,可在60天内将美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所用的火箭就是他的“红石”火箭的改进型——丘比特-C型火箭。84天后的1958年1月31日,冯·布劳恩用他的丘比特-C型火箭成功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送入太空。另外他还计划设计一艘可搭乘一名宇航员的"水星"号飞船,并将其送入轨道,检验宇航员在空间的活动能力,最后像飞机一样把宇航员安全地带回地球,这也就是后来的水星计划的构想。


1958年7月2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两年后,布劳恩领导的研发团队也转入NASA新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从1960年7月至1970年2月,布劳恩担任中心主任,从此开始他的飞天梦想。


1961年4月12日,苏联人又走在了美国人的前面,用它的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一号”将尤里·加加林成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当天下午,美国总统肯尼迪就召开空间事务应急会议,研究美国面对苏联的空间技术的挑战所应采取的对策。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代表政府向国会宣布:在这10年内,将把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使他重返地面。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登月工程。布劳恩成为总统空间事务科学顾问。分管“阿波罗”工程,直接主持“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布劳恩的首要任务是开发土星火箭,以使大吨位的阿波罗飞船有能力进入并离开地球轨道。他最初主张采用地球轨道交会技术,但到了1962年,转而采用了更具风险性的月球轨道交会技术。


1967年,随着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的顺利进行,冯·布劳恩为登月活动设计了有史以来人类最强大的推进器 :“土星5号”火箭,火箭高度110.6m,最大直径10.1m,起飞重量达3038.5t。


1969年7月16日凌晨4时,冯·布劳恩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下令:“倒计时开始”。3天后的1969年7月20日晚10时56分,由“土星”5号运载火箭搭载的“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上登陆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出人类第一个脚印。


“土星5号”先后将阿波罗4号、6号、8号、9号至17号送入太空,并实现人类的六次登月任务的壮举。


正当冯·布劳恩踌躇满志地设想用更多的“土星5号”火箭将更多设备、宇航员送入太空,以建设月球永久基地和环形太空站作为探索更遥远星球的跳板时,此时恰逢美国经济的衰退,民众对人类征服更遥远星球的欲望减退,以及登月目标的实现,“阿波罗13号”任务失败等原因,使得NASA的研究经费被急剧削减。在此背景下,NASA决定将为“阿波罗18号”准备的“土星5号”火箭改装为发射“天空实验室”的运载工具进行了最后一次发射。


1970年,冯·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由于经费剧减,后续的登月计划被迫取消,于是他主张研制可多次使用的低廉的载人航天器。并在两年任期内,布劳恩完成了航天飞机的初步设计,及今后10年的研究规划。


暮年——发挥余热


1972年,冯·布劳恩离开NASA,转入一家美国的私人公司担任副总裁,把他的大部分时间和努力投入用于促进各种卫星技术计划的发展——从野生动物保护到污染和海洋的石油溢出,乃至于提高海洋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水平。同时还创立了国家太空学会,即今日的美国航空航天协会的前身。


1977年6月16日,冯·布劳恩因患肠癌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逝世,终年65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位德国战俘,竟然是撑起美国航天半边天的传奇人物
美苏太空战。科罗廖夫与布劳恩。
史上最强的土星5号火箭,竟然和纳粹有很大关系
2017年的火箭长什么样
冯·布劳恩与科罗廖夫:两位顶级天才的太空之争
阿波罗飞行简史3:撑死胆大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