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心”还好吗?中医与你谈“心”
userphoto

2023.04.23 江苏

关注

​养心音乐《紫竹调》


《黄帝内经》卷二(下)五脏生成篇十曰“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心之华在面,故其荣在色。心主火而受制于肾水,是故肾乃心脏生化之主,故其主肾也。中医之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藏神,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赤色入心,徵调为夏音为心主音;心与小肠相表里。西医对心脏的认识主要是认为心脏就是一个供血的泵,用来输送血液,以供全身使用。

中医所说“心不受邪”,一般情况下,心不会受外界邪气干扰,外伤除外,即使受干扰,也是最后一个受伤害的,心脏外面包有一层组织叫心包络,即心包,可以代心受邪,如热病过程中如出现高热、神昏等病症,中医学称之为“热入心包”或“蒙蔽心包”。现代医学通过仪器、影像学、生化学、造影等,可以诊断出如心脏二尖瓣口循环障碍,左心衰,心脏神经症,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病症。中医则通过脉诊分析脉象的虚实、着力等来诊​察心脏血流情况从而辩证施治。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都由心主宰,喜、怒、忧、思、恐等都是发于心而应于其他脏,对应是心、肝、脾、肺、肾脏也。可以将心分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则更易理解。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识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睡眠正常。反之,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可致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健忘,思维迟钝。

若心阳暴脱,则意识模糊,甚则昏迷;若心火亢盛,内扰心神,则见心烦失眠,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若痰浊蒙蔽心神,或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薄,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甚则意识模糊,昏不知人的癫病;若痰火扰乱心神,常致人心烦失眠,神昏谵语,或出现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之狂病。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脉属心,下络小肠,小肠之脉属小肠,上络于心,心属里,小肠属表。从病理情况看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时,除表现口烂,舌疮外,还有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等小肠热证和证侯,叫做“心移热于小肠”;若小肠实热,亦可顺经上于心,可出现心烦,舌尖糜烂等症状。很多疾病不直接反映在心上,而是先反映在小肠上,小肠经的当令时间为下午13点至15点,这期间如果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就应注意检查是否心脏出了问题。

中医常说养生先养心,因心为君主之官,统领五脏五志,所以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养“神明之心”宜调神,恬淡虚无,心胸豁达常喜,静,打坐去杂念。养“血肉之心”宜益气补血,清心开窍。心为阳中之太阳,治宜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清心开窍等。喜,适当的喜乐,过喜伤心,喜怒忧思恐五志过极皆能伤心,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就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包络之解
接前
心之形气神及其关系
中医心理医学(三心合一论)
周末分享:浅议当前心脏、小肠病的治疗(上)
青少年抑郁的中医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