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越孙子兵法8---九变篇
userphoto

2023.01.17 天津

关注

九变篇

讲利害相杂,利可能也是害、害也可能是利,所以无绝对的利、也无绝对的害,所以“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即不侥幸于对方的作为、而要踏实于自己的作为。

孙子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这里讲的是对地形的利用、说的是不同的地形对己方的风险性,古代改造技术不足,所以主要是依据地形风险性来作自己的策略选择。

由于,现代武器的射程远、威力大,已经超脱了地形的限制,而更多的是打击战斗力形成的供应链——瘫痪对方。比如美军海湾战争中攻击的是指挥系统、通讯系统,就是使敌人无法合军聚众、使之瘫痪

李德胜

1、把地形升级为战场,分为选择战场和布置战场,其核心是引发敌人的内在矛盾、加深敌人的内在矛盾,反过来取消自己的内在矛盾、缓解自己的内在矛盾。

2、在根本上也是打击敌人战斗力形成的供应链——使其战斗力消耗在空处、使其供应链趋向断裂、耗尽。

孙子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因为

1)每个行动,都要付出代价,有些代价不应该去付出,才能保存实力去争取军争的利益。

2)每个行动,都是索要利益,有些利益不应该去索要,因为存在两利取其大、同类利益应是两利取其大,垂直利益则可能力求全取。

李德胜

1)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形成对敌人的绝对优势。因为战争的末尾是形成了绝对优劣,所以让开始就是末尾,于是可以速决、可以持久。

一般是以绝对的优劣而分胜负居多数。所有这些,都是战争或者战役的结局,而非战争或者战役的开头。中日战争的最后结局,可以预断,日本将以绝对劣势而失败,中国将以绝对优势而获胜。

2)围绕着战略去执行,执行对战略起直接作用、能起全局变化的行动,在以战争消灭战争的征服战的军事思想里,战略往往不止是一个,而是交叉编成一个大网的多个战略,故经常存在垂直利益和伴生利益,所以一个行动是要取得多种战略利益、也是要避开多种战略危害。

大约坚持一个月至多两个月,局势就会变化。……如此,则全局可能引起变化。

关于多个战略 请见:

孙子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这里讲了:

1)根据五种地形所能获得的收益和风险,但也讲了有五种不为、为之有危害、不为有利益。

2)由于,这五利和五不为之间是有冲突,比如既属于五利之一,又属于五不为之一。

3)所以,就要综合起来考虑,避开了五不为,然后才能得五利。所以说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也不能使动人。也即利不可尽取。

4)军争篇说了要以患为利、以迂为直。所以光知利,是不够的,还要尽知害。而同样的,光知害,是不够的,还要尽知利。并且要知己、也知彼,然后才能知用兵:

  • 在时间上,这个利会生出害,这个害会生出利。
  • 有空间上,他在这里是害,他在另处则是利。

李德胜

没有绝对的利与害,所以,并不以利害作为第一优先级作决策;而是用辩证法,去符合环境“走向”的需要,执行环境所产生的任务。

也即:从“需要”和“可能”去考虑——“需要”+“可能”=现实实际

比如

有革命的民众,劳役是可能的,由于战争,劳役是必需的。

比如

使广大干部完全了解由我党领导里应外合地占领大城市与交通要道,以便最后驱逐日寇的可能性、必要性与重要性。

比如

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形势,分析具体情况。

这是知己知彼的意思,分析可能性、分析自己的任务和需要。正是从需要和可能性出发,才能步步向上、空间越来越大、健全自己和环境。

孙子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这里是说聪明的人用利害来驱使人,实现自己的目标。

李德胜

力求自己的完全主动,以主动地位为利,以被动地位为害。

比如

总之,大踏步进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完全主动作战,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调动敌人,各个击破。

比如

占领之地能守者 ,以地方部队守之,不能守者则不惜立即放弃,让敌重占,以利我再度、三度、四度之歼击。总之,我军必须完全主动,不要有任何被动。

李德胜

1)这个利能不能转化成全局的利、能不能转化成战略上的利,如此虽害也是利,不如此,虽利也是害。

比如,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因其能转化为全局和战略上的利益,所以虽害也要执行,认为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2)也即是给所有的利和害,都建立在一个全局、全战略的相对坐标系上,把它投射到战略和全局的进动上。

3)战略和全局是发展运动的,也即这个坐标系是平移运动、旋转运动的,这就是利害互相转化的原因。

比如,

俘虏政策,就有即俘即放、又有即俘即补等等的不同,这是因为战略和全局这个坐标系在平移运动、也在旋转运动。

比如,

程子华在密云打了胜仗,却是遭到了批评。那就是把这个利益投射到全局和战略这个坐标系上,结果变成了全局和战略上的“害”的缘故。

比如,

过去项英错误的南进政策,用在今后就是正确的。

当日军占领了南方的这些地区后,使得全局和战略发生了平移和旋转的进动的缘故,就符合了在敌后和交接处发展根据地的战略和全局了。

并且在此时,不存在以下说的矛盾:

八路南下的策略也只能加深国共裂痕,与中央缩小裂痕的方针是不合的。

孙子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这是至理,完全与李德胜一致。

这是使自己没有大的漏洞,使敌人无可为、故不为。

因我愈有准备,彼愈不敢进攻,这是有备无患道理。

孙子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意思是将领有偏见、受制于自己性格的害处,只要有偏见、服从于自己的性格,就可以针对这种偏见和性格进行调动、设置陷阱、以致之于死命。

李德胜

1、这是目标不健全的缘故,目标必须兼具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发展自己,而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都是为着发展自己。

1)如果不能保存自己,则虽消灭了敌人也无用。

2)如果不能消灭敌人,则自己势必被挤压在狭小的空间,不能发展自己。

3)如果不能发展自己,则必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担更大的任务和挑战,也必不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而如果在行动中同时照顾这三个目标,就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而能把握到真正的机会,而不落在敌人的陷阱里。

2、这是单纯军事观点的缘故,而军事必须与政治结合,并且服从于政治。

游击战争与民众——没有政治目标,必然使游击战争失败,游击战争的政治目标如果不与民众的政治目标相一致,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参加、帮助与配合行动,也就必然失败。

这种情况下,就能把战争变成了征服战——使之完全的变成自己的后方,从而以战争消灭战争,即服从于政治需要,就完成了破私立公,于是个人的性格和偏见,就可能服从于更大的要求。

3、这是不实事求是的缘故,应通过复盘、确立依赖的高频要素为必备条件,在每一次都创造这些必备条件,然后必然胜。

在必胜的战争中勇猛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

所以说是在必胜的战争中勇猛前进,因为只有在具备这些必备条件了,才进行决战,否则都是创造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这个方法作用很大
孙子(61)利害关头看到定力
活用孙子兵法与经商《三》
世界三大兵书经典语录
孙子兵法:九变篇
《战略论:间接路线》:战略大师的神作,刷新你对战争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