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牧原股份基本面分析(报告节选)/全面剖析竞争力
userphoto

2023.09.07 河南

关注

报告目录:

一、公司业务分析

1、概述

牧原股份是我国生猪一体化养殖龙头企业,已形成了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 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为一体的生猪产业链,2021 年公司销售生猪4,026.3万头,其中商品猪3,688.7万头(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289.9万头),仔猪309.5 万头,种猪28.1万头,规模化养殖全国第一。

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公司专注于生猪养殖,生猪业务占营业收入比例一直保持在 95%以上。2019 年公司开始建设屠宰厂以应对“调猪”转向“调肉”的趋势转变,并设立牧原肉食、正阳肉食和商水肉食,向生猪屠宰板块延伸,但目前屠宰业务占比尚小,由此其业务本质仍然摆脱不了猪周期。

猪肉行业属于典型的刚需性行业,需求稳定,但供给却由于历年出栏量不同而呈现波动,进而影响猪肉价格呈现周期性变动,即猪周期(3-4年一周期)。行业壁垒不高,且经营重点较为统一:比拼成本控制能力,即如何在别人亏损的时候保持不亏或少亏,在别人赚钱的时候如何赚更多的钱。由此对公司分析的重点围绕“成本控制能力、抗风险能力”展开,在行业集中度呈现提升的趋势下,上述能力将是行业内公司成长的关键所在

2、发展史

1982年,为了脱贫,正读高中的秦英林鼓动父亲去养猪。其父亲用凑来的800块钱,买了20头猪仔。可是,由于缺乏防疫知识,没多久就病死了19头,亏得血本无归。之后,秦英林毅然在高考志愿书上写下了4所农业院校,最终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

1993年秦英林夫妇辞职后回家养猪,从22头猪开始,1995年疫情又造成了较大损失,在绝望之际找到了农业专家帮助,通过疫苗阻止了疫情扩散,自此其格外重视养猪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其发展路径始终是在探索规模化养殖之路。

2003年,其通过尝试育肥猪后期和经产妊娠母猪两个阶段使用无豆粕日粮,公司每头猪的饲料成本下降了128元;2004年,秦英林与技术人员开发出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将仔猪断奶期缩短至14天,大大提高了种猪繁育效率。

2018年面对非洲猪瘟严峻考验,公司全力研发“三防猪舍”,具有防病防臭防非瘟功能,实现了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由此推动其2020年商品猪出栏量超越温氏,跃居行业龙头。

3、产业链

由于猪肉大部分以初加工(屠宰后,如冷鲜肉)产品形态流入市场,生猪养殖行业本质是处于产业链中游、关键能力在于流程管理;但公司发家业务主要在上游饲料、动保(兽医、防疫)、育种领域,即公司的关键能力在研发;随着公司生猪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的关键能力从研发(如种猪育种)也逐渐向流程管理(如三防猪舍)过渡。

从产业链条上来看,公司属于科工贸一体化企业,在各个环节均可能积累关键资源。

二、业务流程

经营模式介绍: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企业,即自有饲料厂、自有种猪育种、自建养猪场统一化管理,并统一出售,与其他行业龙头如温氏股份等通用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产生较大的差异化(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均以牧原这种规模化养殖模式为主)。

1、采购

牧原的成本构成同行业普遍的成本构成形成了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于其饲料成本低、无仔猪成本)、人工成本低但折旧高。

逐一来看,公司当前已经延伸至上游饲料端,所需饲料全部自产,从而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在饲料配方上,公司研究新配方减少对传统饲料核心原材料玉米、豆粕的依赖,并根据原材料价格变动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在饲料原料采购上,公司养殖产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等粮食主产区,能够就近、集中收购原粮,降低采购成本,粮源优势显著。在此基础上,公司利用集中采购优势,与大型粮食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并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稳定上游粮食供应。

对于普通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场而言,由于缺乏自产饲料的能力,需要向饲料厂采购配方相对固定的成品饲料,因而只能被迫承受饲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从而在行业周期低迷时现金流损耗更快,而龙头影响则小很多。

而公司人工低,折旧高,则是由于公司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不同于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养殖方式下需要支付给农户养殖费用,牧原自繁自养模式下自建猪场,折旧摊销高。若结合考虑,在人工+折旧综合成本上,公司反而没有明显优势。

另外上文行业其他费用标注红色部分数据包含异常成本(猪的死亡成本),这种成本正常年份数值并不高,但特殊年份(如猪瘟的那年)占比奇高,在10%左右,而牧原同样没有该部分成本。造成如上差异同其经营模式有很大关系,下文详述。总体来看,公司在成本端优势非常明显。

2、生产

生产过程为引种——饲养——繁育——屠宰加工。其中繁育又包括:母猪配种、妊娠(怀孕)、分娩哺乳、仔猪保育和生长猪育肥共5道工序,可以看出,一轮猪的扩产大概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扩产周期长,一轮猪周期对应两轮扩产周期(3-4年)。

其中,重点介绍下公司具备差异化的引种-繁育环节

生活中常见的猪肉一般是杜长大的外三元猪肉(右上图),这个育种体系中之所以要引入杜洛克公猪作为父本,主要是由于杜洛克猪有一个特点:瘦肉率高,但由于其母猪产仔数量低、育成率也低,因此只适合当父本来提升最终商品猪的瘦肉率,并不适合引入杜洛克母猪繁育。而相对而言长白猪和大白猪繁育的标准二元母猪(长大或大长)无论是繁殖率还是泌乳性都非常好,繁育猪仔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性。因此标准二元母猪和杜洛克猪配种既能保证繁育率也能加持瘦肉率。上述育种体系是西方国家经过一百多年培育出来的,经济性上可以做到相对最优,也是国内行业最普遍的育种体系,市场占比70%。

但是,牧原股份在育种上另辟蹊径(左上图),选择了更简化的三元育种体系,不采用瘦肉率较高的杜洛克公猪,而是用大白猪和长白猪配种产下的标准二元母猪返回父母代与长白公猪或者大白公猪交配产下二元回交猪(长白/大白),而商品猪长白或大白又可以留种继续同标准二元母猪继续繁育。

其实这种育种方式一直存在,非牧原股份独创,该育种体系的优点是不用杜洛克公猪而减少了引种引起的生物风险(如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等等),而且终端商品猪没有杜洛克猪血统,而全部是长白猪和大白猪血统,在猪价上涨周期内商品猪留种的效率最高、经济性最好,扩栏弹性相比三元留种更大。而三元育种系统中由于商品猪杜长大有一半杜洛克血统,鉴于杜洛克猪种的缺陷其留种效率更低,因此通常不适合留种。当然行业内之所以普遍不采用二元繁育体系,主要就是因为瘦肉率低,进而导致商品猪经济性不足。

……

本文为报告节选,完整报告,请见官方公众号:估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猪形势急转,成本决定命运!
系列四:牧原造假了吗?--商业模式与成本优势
牧原股份:2018年7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鳗鱼2032: 牧原股份(002714)企业分析 牧原股份(002714)分析: 一、 企业基本情况...
牧原食品IPO财技大揭秘
养猪业、养猪股资料摘要汇总(持续更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