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以“孔论”论从教-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中国教育人博客
 

我以“孔论”论从教

 (2010-10-29 19:54)

我以“孔论”论从教

 

    孔子,大家都不陌生,他以精湛的教育理论,培养出七十二贤人,创立了从古至今都让人敬佩的优秀德行。他是一位教育的先行者,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仿效和学习的。在对孔子不断的研究中,我总结出一套适合班主任及所有教育者遵循的从教经验,具体叙来如下:

“仁”——对学生

   孔子曾说过“人皆有不忍之心。”从事良心事业的教师更要有“仁”者之心,班主任更应有“怜悯”学生之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同情他,真心帮助他;而又能把这一切看作是自己的所应。当智商高的学生骄傲自满时,我们应有惋惜之心,去挽救他;当差生放弃努力时,我们更应有恻隐之心,去帮助他们,而不单是为了提高成绩。“仁”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是真诚,是美好之爱。

“义”——对自己

“义”即要有做人的善恶之心,尤其是对自己。当自私行为有悖于社会公德时,内心要有深刻的羞耻感。而我们全心管理学生时,更不是为了讨好家长,获得利益。甚至去损害学生,背离真“义”。

“礼”——对同事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求能很好地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很好的把握与同事的相处。在工作中,班级之间会有大量的竞赛与评比。我们要让自己有礼有节,礼不是让,而是公平、是平心气和,是一种赢得起,输得下的风度,学会为同事喝彩,是一种非常高尚的美德。

“智”——对领导

   所谓“智”,不是察言观色,对领导耍花招,用心思。而是在学校工作中分清是非,明辨私理。我们既不能因为与某个领导的不公去左右教育工作,更不应拿领导跟自己的“亲”“疏”来衡量自己的得失。我们既不能走入与领导对立的误区,更不能人做亦做地采取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去吹捧领导。这些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是绝对耻辱的行为,更对学校工作及学生健康心理百害无一利的。

“信”——对社会,对家长

   正确的学生教育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工作者要工作中严而有信,树立威信和形象,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这样,工作才会卓有成效。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让我们严格用这些理论来规范我们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 | 在古代,师者与“天地君亲”并称
教育不是灌输是激励,孔圣人骂学生,用心良苦却成空
央视频元元热话:孔易墨象行草九型人格好色書道<自昭明德>
做一个“走心”的教师
第116天|《论语》•笔记|家长自己的成长就是给孩子最大的爱
教育从心开始——听柳恩铭《论语》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