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牡丹构图技巧解析:三线交叉
春江花月夜 音乐: 中央民族乐团 - 中国纯古筝

中国画构图的整体构成有多种相应形式,三线交叉即为适应于牡丹画的构成章法之一。

中国画画兰法,有“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口诀,这是中国画线性物象结构形态最基本的三线交叉组织法,适应于所有线性形态的物象组织。构图意义上的三线交叉,却是指构图中以线的结构形态体现出的物象组合营造关系,是物象整体形态的概括。也就是说,要把一组物象在整体上作为一条线来理解,而不是指单线的组织而言。但三线交叉的结构组织,与画兰诀的基本规律却是相通的。

三线交叉构成了构图的骨架与动势,在具体运用中有主、辅、破之分。主线,指在构图中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一组物象形态,其位置突出而显要。主线既成,大势已定,构图的成败关乎于此。辅线是作为主体辅助的另一组相同物象,动势依主线而行,但不平行以使其产生变化,既使主线不孤,又有助其势。其形态一般较之主线要短而弱,以示宾不夺主之意。

破线,是和主线或辅线交互穿插的物象形态,起的是加强变化、破除平板、完善构成的作用。与辅线和主线的顺势而行相比,破线则大多另开一势,以与主、辅顾盼呼应,相应成势。破线的方式很多,既有以直破曲、曲破直、斜破正、正破斜等诸多变化,又有实破、虚破的变异之分。所谓实破,是指以物象破,虚破乃是指以题款、钤印以及动势趋向、视线连接等虚置的线性状态来破。

主线、辅线、破线,既有变化又相辅相成,要在掌握其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才能主破互助、相辅相成、境出意外。

三线交叉具有力感效应。三角形是三线交叉的构成结果,三角形与圆形、四方形相比,情味各不相同。圆形具有动感,但因其无角而力感不足;四方形有角而稳定,但失之于呆板;三角形则灵动而有角,又内含力的象征。而中国画构成中所推崇的不等边三角形,较之等边三角形在艺术效果上更进了一步。

不等边三角形在灵动的基础上具有了多变的因素,角有了大小,角与角的距离也有了远近,不仅更加符合形式美的法则,而且由于不等边距离的长短不同,更加易于取势。

图43

图43.此图为左开右合。左开为主线,右合为辅线,而后边的石头,既是前开后合的关系,也是破线关系。主、辅线由下向上,破线由右而左,共同构成了画面。所以,开合关系与主、辅、破关系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画面的章法构成。

图44

图44.破线并不是只能拘限于一方,可根据需要而定。此图即是由左角出势,下开上合,左下为主,右上为辅,而破线则由上而下,但势皆出自于左方而有变化,是其关键。

图45

图45.此图牡丹为主线,石头为辅线,后边的枝干构成了破线。因此,主、辅、破的关系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章法构成需要而变通的。

图46

图46.破线可与其它物象结合。此图右开左合,右为主线,左为辅线,后边的石头以及石上卧猫为破线。(当然也是前开后合关系)猫与石虽为两种物象,但共同构成了破线的效应。

三角形力感效应的构成,可以实构,也可以虚构。实构物象形态以不等边交叉的方式呈现,力感效应直观而明确。虚构则物象形态的三角交叉以虚拟状态呈现,力感效应灵活而生动。无论实构还是虚构,其力感效应对空间的切割,皆以气脉相连、深邃多变为佳。

三线交叉具有层次效应。三线交叉作为中国画构成中物象整体形态概括性的呈现方式,交叉时自然有着前后关系的变化,而前后变化则产生了层次。层次是中国画独特的空间经营方式,是平面空间深度拓展的手段,是物象位置经营的结果。

以形式语言的差异制造对比,是制造层次变化最根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物象布置相互间所形成的前后、远近关系,使层次得以显现。如利用虚实强弱的对立因素制造层次、利用轻重浓淡的变化制造层次、利用繁简疏密制造层次、利用墨与色的差异制造层次等等形式因素,不一而足。但层次的制造贵在随机应变,别致而不落俗套才是层次变化之道。

层次可以形成秩序。秩序化的层次叠加,才能形成层次的节奏并产生韵律美感。层次的秩序,既取决于作者表现技能的高低,更取决于内养。内养既是对层次秩序化艺术性的感悟,又是对层次秩序化的制约,它是“心物相接”的具体呈现。宋韩拙说:“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韩拙《山水纯全集》)层次秩序化的创造,自然也不能例外。

层次具有多重显现与调度的可能。三线交叉正是因为有了层次的变化,才使构成方式层出不穷,从而拓展了中国画平面空间的纵深关系。但应注意的是,制造层次的形式、办法要相对地统一,如果方法缺乏一致性,层次的制造则势必杂乱无章,而层次的艺术性也就随之丧失殆尽了(图43、44. 45、46、47、48)。

图47

图 47.主、辅、破线的安排,并不以物象的姿态强弱而定。此图前边的牡丹构成了主辅关系,后边的松树虽然强势,但仍是破线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图48

图48.破线并不一定只能在后。此图牡丹作为主体,有主有辅。芭蕉在前,虽对牡丹有所遮挡,但还是一种破线的作用。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2年第7期 P37-39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线交叉效应
聊聊茶器山水构图,墨尚观山的岳阳楼记
观鱼鉴赏 | 浅谈国画构图
中国画构图精髓,你所不知道的三线交叉效应
国画的基础构图法,学会了你就会画了!
图文示范:构图组成的最小组合单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