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阅读·如何欣赏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一种新的音乐手段。实际上它是一种新的戏剧音乐形式,与歌剧、芭蕾舞有关,偶尔也牵涉戏剧音乐,同音乐会上演的交响乐或者室内乐的作品截然不同。作为一种新形式,电影音乐为作曲家打开了一个尚未探索的新天地,也为音乐电影的出资人提出了有趣的问题。

        上百万的电影观众把剧情片的配乐看作理所当然。一部电影结束五分钟后,他们竟说不清自己是否听到了音乐。如果问他们乐曲是激动人心还是差强人意,或者糟糕透顶,想必他们会产生自卑心理。不过再想一下,也算是自我辩解,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看电影时非得指望人们要听到配乐不可吗?电影配乐的影响难道不该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吗?不需要像在音乐会上那样专心致志地听吧?”

        不解决下面的问题,就无法对电影音乐做进一步探讨。看电影的时候应该听到电影音乐吗?假如你是个音乐家,这不是问题,很可能你不由自主就听到了。有好几次因为配乐不好,我觉得一部好片子也就此毁了。你有没有遇到跟我一样的情况?有?那就暗喜一下吧,你肯定是有音乐细胞的。

        但是一般的观众因为专注于情节与动作,忽视了背景音乐的存在,正是这样的观众想知道是不是漏掉了什么。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和你的音乐理解力密切相关。从背景音乐的伴奏中能得到多少乐趣,取决于你听的时候的专注度。要把配乐作为电影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种综合的印象。


多了解电影音乐的创作,有助于电影“听众”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好在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概述如下:

       在音乐创作的准备中,作曲家要做的头一件事自然是看电影,几乎所有的配乐都是在影片完成之后写的。唯一的例外是剧本里要求的“真实的”音乐,也就是在银幕上看到的歌唱、演奏和舞蹈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必须在拍片之前准备好,然后进行录音,再根据录音回放拍摄相关的场面。这样,当你在电影中看到演员在唱歌、演奏和跳舞时,那不过是跟着声音摆摆样子,因为音乐已经事先录制好了。

        第一次把一部电影从头到尾过一遍,通常对作曲家来说事关重大。他得要好几个星期来准备。如此的郑重其事是因为跟他一起看片的人都很特殊:制片人、导演、录音室负责音乐的人、图像编辑、音乐剪接、指挥,还有乐队负责配器的人员—包括每个和电影配乐有关的人。

         把片子过一遍是为了决定需要多少配乐,以及在什么地方配乐。电影界的行话叫作“拉片”。在电影音乐中,背景音乐不能从头到尾不停地播放(那就成了电影歌剧,几乎是一种从未有人探索过的电影形式)。电影音乐的总谱通常由一些插曲段落组成,每一段的长度从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七分钟算是长的了。总谱大约三十段或者更多,加起来时间可能长达四十到九十分钟不等。

        在最终确定音乐在电影里的“插入点”之前,可能要进行多次讨论,多方交换意见。音乐的使用必须要有节制,这是明智的做法,好钢用在刀刃上。作曲家知道怎么使用“沉默”这种手法,在录音磁带的音轨上,没有音乐有时候比使用音乐效果更好。

        另一方面,制片人和导演更倾向于考虑音乐产生的直接效果。有时候是“别有用心”的:表演配合失当,台词磕磕绊绊,令人尴尬的停顿,导演暗地里希望这些片中的毛病都能由作曲家巧妙地掩盖过去。制片人都希望用好的配乐来达到电影的完整。不过作曲家并不是魔术师,充其量,他能做的不过是用音乐来强化影片的戏剧与情感效果罢了。


毫无疑问,好配乐会给电影带来极大的帮助。可以做一个实验,把音乐关掉,给观众放一遍影片的高潮场面,再放一遍带音乐的,效果不言自明。简单总结一下音乐为电影提供帮助的几个要点:




创造和强化时间和地点的氛围


并不是所有好莱坞的作曲家都会为这种细微之处操心费力。很多时候,他们所写的音乐可以换来换去:十三世纪哥特式的戏剧和现代社会冷漠的两性之战,竟然可以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十九世纪晚期膨胀的交响乐织体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偶尔也有例外,优秀的西部片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音乐特色,大都承袭了民歌的风格。




凸显人物的心理活动

包括人物无言的内心世界或某个场合看不见的暗示


音乐可以利用观众的情绪,有时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形成相反的对照,听上去很容易察觉。把一个不协和和弦恰如其分地插进一个伤感的场面,反而可以使观众冷静下来。一段有意而为的木管乐曲能够在看似严肃的时刻转而让人捧腹。




起到中性的填补背景的作用


这里音乐的作用是填补空白,诸如给对话中的停顿加点音乐。这种时候的音乐,听没听到的确无所谓。电影作曲家最不想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此时通过专业的技法,这种价值不高的音乐能给影片增加些活力,让死气沉沉的银幕多些人情味,虽然并不引人注意,但私底下也让作曲家有满足感。在人物对白的背景下,没有取向的音乐补白必须迂回前行,这是一份苦不堪言的差事,随便一位作曲家都可以证明这点。



本文选自《如何听懂音乐》

新经典文化出版

《如何听懂音乐》是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得主、美国作曲大师科普兰的作品,由著名古典音乐评论家 曹利群翻译。本书通过分析音乐的各种要素和结构, 深入浅出地叙述了有关音乐欣赏的一切必要知识,由音乐大师亲自教我们听懂音乐,听音乐不等于听懂音乐,听懂,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某些篇章内容超过了单纯音乐欣赏的范围, 而具有学理性探讨价值,不仅对音乐爱好者,就是对大多数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艾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

1900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讲演者。艾伦·科普兰不仅仅是美国音乐史上的大人物,还是20世纪创新者中的先锋,曾获1967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互动起来

就有机会获得此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听懂音乐》
好莱坞音乐的黄金年代
荐书 | 《如何听懂音乐》
听懂音乐,读这一本就够了
如何听懂古典音乐
你听过科普兰的钢琴作品《猫和老鼠》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