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述槐轩》④——本经 l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①

12

竹林书院

 

学入槐轩,武继隐仙,医承终南。

专注于道武医智慧的传承与传播。

著作提要

     《祖述槐轩——刘伯谷先生讲<大学><中庸>》,是跟根据刘伯谷先生讲授清代大儒刘沅《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古本大学》讲稿和《中庸》  讲稿两个部分。《古本大学》讲稿以《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为蓝本,指出学习《大学》的目的在读书明理和学习做人之道,在复性和周知民情,深人浅出地讲解了成已成人的  本末关系和功夫次第。《中庸》讲稿阐明了“天  道即人道”“尽人即可合天”的大旨,论述了做人的根本问题和天人一体、天人和谐的基本观点。刘伯谷先生所讲大学之道和中庸之道,皆以其曾祖、槐轩学说创始人刘沅所著《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基本观点为据,贯穿了刘沅的先后天学说和理气学说,指出并纠正了程朱理学对儒家元典的误解,为读者准确理解儒家元典字义、文义和主旨, 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教材。

本经

刘伯谷先生撰

录自《祖述槐轩》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①

     第三节这四句实际上是一个小结,小结前面这么几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槐轩的静养功实际上就是按照《大学》的功夫次第来的,是从孔孟之道来的。槐轩的静养功讲收放心也好,养浩然之气也好,都是按照《大学》《中庸》对于成已成人这个问题(的论述)来的,根本还是在这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强调一个什么东西?世间有万事万物,都有本有末,任何一个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果,有先有后。你不要去越级,要知所先后,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哪个该前头做,哪个该后头做,自然有一条路,有一个功夫次第。你只要懂得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按照顺序来做就叫作“知所先后”,能够做到这样,就接近大学之道了。 

     请大家注意,“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是说的自然、天地的道理。“知所先后”这句话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就是“知止”。“知”者,懂得也;“所先后”,这个就是涉及文言文的语法了,我顺便也把它提一下。先和后是形容词,凡是在形容词面前加“所”的,就变成了名词,(比如)所先、所后、所说、所谓。所是动词,所说,就是说的;所谓,也就是说的。所先就是前面的,所后就是后面的。形容词和动词凡是前面加“所”的,词性变了,变成名词了。知所先后,就是晓得前面的(和)后面的。

     “知所先后”,就是知道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你知道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哪个是本,哪个是末,“则近道矣”,你就基本懂得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道理),所以这个很重要。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对前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作的一个小结。

     再重复一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字很重要,要晓得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就是我今天强调的,它有个次第,有个先后的问题。为什么有个先后?因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所以就必须(懂得)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哪个该先做,哪个该后做,不能把先后次序搞乱了。所以,做到了“知所先后”,结论就是“则近道矣”,接近于大学之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大学》里为什么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而后有定,何为“知止”?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中庸》讲义(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题解《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