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述槐轩》⑫——《传》之一章 l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緹天之明命。”...... 所不用其极。①

12

竹林书院

 

学入槐轩,武继隐仙,医承终南。

专注于道武医智慧的传承与传播。

著作提要

     《祖述槐轩——刘伯谷先生讲<大学><中庸>》,是跟根据刘伯谷先生讲授清代大儒刘沅《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古本大学》讲稿和《中庸》  讲稿两个部分。《古本大学》讲稿以《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为蓝本,指出学习《大学》的目的在读书明理和学习做人之道,在复性和周知民情,深人浅出地讲解了成已成人的  本末关系和功夫次第。《中庸》讲稿阐明了“天  道即人道”“尽人即可合天”的大旨,论述了做人的根本问题和天人一体、天人和谐的基本观点。刘伯谷先生所讲大学之道和中庸之道,皆以其曾祖、槐轩学说创始人刘沅所著《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基本观点为据,贯穿了刘沅的先后天学说和理气学说,指出并纠正了程朱理学对儒家元典的误解,为读者准确理解儒家元典字义、文义和主旨, 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教材。

《传》之一章

刘伯谷先生撰

录自《祖述槐轩》

《康诰》日:“克明德。”《大甲》曰:“顾緹天之明命。”《帝典》日:“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日:“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  所不用其极。①

     《康诰》是《书经》上的一个篇名,《周书。康诰》篇有一句话叫作“克明德”,“克”当成“能”字讲。明德,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让天理日渐明白。德就是天理,也就是天理良心,让我们的天理良心一天一天地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谓“克明峻德”,串起来讲是,天理良心不断在我们的思想上显明,亦即《康诰》说的“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大,读作太。太甲,是成汤的后人,也是《书经》上的一个篇名。顾,内视。内视就是内顾,就是止于至善的音思。顾,我再稍微说清楚点,就是用意识眼睛看,心静下来你就晓得了,我就不再说了。“諟天之明命”,諟者此也。天之明命是什么?(就是)天理良心。就是说你内视的就是天之明命,就让你要随时保存老天爷给你的那一个心,也就是天理良心。把它翻译出来就是,经常内视老天爷给你的天理良心,这个就是初功。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帝典》也是《书经》上的篇名。“克明峻德”怎么讲呢?克就是能够,峻德就是大德。能够使大德在你的脑筋里头不断地明白,就是明明德嘛,明而又明之意嘛。使天理良心不断地在你的思想上清楚,而且散发光明。“明峻德”,是文言当中的使动用法,使德不断明。使这个大德,就是天理良心不断在我们思想上一天一天地更加明白,这个就是天之明命。“克明俊德”,就是能够使天理良心不断地在思想上明。“皆自明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克明峻德”“顾是天之明命”“克明峻德”,都是指的你要不断使自己的思想恢复天理,复性,不断复性,就是这个意思。这几句话重点说的就是功夫嘛,总的来说,这几句话说的(是)要明明德

     前面几句话是说得很明白了,就是要明明德。那么下面“汤之《盘铭》曰”以下这几句该怎么理解呢?汤之《盘铭》,是成汤的洗脸盆上刻的铭文。它上面就有这么几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假如的意思。日日新,一天一天地新。新,就是明德的意思。一天一天地要明德,仍然还是说的明而又明,不断地明,不断地使自己的天理良心得以发现,不断地使它发出光明。“苟日新,日日新”,日日就是天天,天天都要新,随时随地都要新。这个又是明而又明的意思,对不对啊?  这几句话就是说你要不断地明而又明。

     康诰曰:“作新民。”作,是振兴、奋发之意,鼓之舞之也。就是要鼓舞他、鼓励他,使他不断地明明德,鼓舞那种不断明明德的人做新民。民,指人。意思就是使你以外的那些人,他们不断地明明德。那么这句话就不仅是要使自己明明德了,而且要使别人都能够明明德。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指)你只会使你自己(明明德),而《康诰》曰“作新民”,就是不仅使你自己要明明德,你(还)要使你周围的人,使你认识的人都要明明德。这就是槐轩所讲的不但要“成己”,而且要“成人”。所以槐轩讲的成己成人,功夫全在《大学》光成己,没有明明德。

     《大学》开头的两句话就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二句就是在亲民,缺了亲民不能够明明德。我们转回去理解前两句,(就)更深刻了,是不是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民功夫就是明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明明德只是说你自己,在亲民就是要使你所接触的人都明明德。缺乏了亲民,明明德的功夫是不全的。这里就已经包含了不但要成已,而且要成人(的思想),就是槐轩讲的成已成人。

     怎样才能做到“在明明德”和“在亲民”呢?方法就只有一个,“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功夫。就要讲功夫次第,就要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个是自己。从修身推出去,(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要搞好自己,而且要搞好别人,从你家开始,从家到国,从国到天下,这就完全说清楚了“在明明德”“在亲民”的道理以及他们的关系了。方法只有一个,“在止于至善”,从你自己做起,成己才能够成人。孔子说的不能正己,焉能正人。你自己都没有正,你怎么去正人?你说得再好,还要看你做得怎么样,是不是啊?

     这个是成己成人的学问,槐轩提出的成己成人就是根据这个来的。所以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己首先要不断地明明德,要明而又明。《康诰》日:“作新民。”要使别人都能够日日新,这个就是亲民的功夫。

     第三个举的(例子),(是)《诗经》上说的。《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引这一句话是说明它的效果,文王、武王他们就是能够做到“克明德”“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他们能够自明,能够明明德,同时他们又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且最后做到“作新民”,所以文、武王就都成了圣贤,《诗经》上就赞美文王、武王。周朝八百年,虽然是旧邦,建立朝代很久了,但其命维新,他们能够明明德,他们所采取的一些治民的措施啊,都是新的。所谓新者,就是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符合当时人民的福利。

     在《孟子》上,齐宣王问,怎样才能把国家治好,最后能够平天下?孟子就答复他,《诗经》上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前面他说了很多了,最后也引了这么两句。孟子就跟齐宣王说:“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你假如照着文王、武王的办法去做,什么办法呢?就是“克明德”“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新民”,你齐宣王一定能够达到平天下的目的。孟子专门举了这个例子来教育齐宣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齐国,当然是很强盛,但你要想统治天下的话,那你就必须要跟着文王学,跟着文王学什么?就要从自己明明德(开始),然后亲民,最后你才能够新子之国,使你的国家出现崭新的面貌,你就可以平天下,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从《康诰》日“克明德”,到“皆自明也”这几句,重点是在说必须明明德;从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康诰》曰“作新民”这两句,说明不但自己必须明明德,必须明而又明,而且要使周围的人也能明明德

     最后一句“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是能够明明德的,他什么办法都要想到。“无所不用其极”,无所,没有哪一处地方;不用其极,其极是什么呢?就是指明而又明的那个天理良心。把它翻译出来就是,所以作为一个君子来说,他没有一处地方没有用天理良心。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又是一节,从“《康诰》日”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是申明明而又明之义

     诚意四节、《诗》二节、《康诰》一节,都是紧紧抓住知止、诚意、正心这几个问题在证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子的处世之道:历事炼心,借境修心,事事做到刚刚好
怎样才能诚意?
《大学》首句与周文政治理想 | 何益鑫
读《大学》章二、章三有感
槐轩经典 II 大学恒解正文(四)
圣人名言丨“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