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通过这样唱双簧,既可以拒绝别人还能不得罪别人

《资治通鉴》第二卷 周纪二

  【原文】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译文】

  申不害曾请求给他堂兄一个官做,韩昭侯没有同意,申不害有点不高兴,脸上露出怨怒的表情。韩昭侯说:“我向你学习,是想把国家治理好,现在我是答应你的要求而废弃你创制的制度,还是推行你的制度而拒绝你的请求呢?你以前教我赏赐功名,要按照功劳的大小来进行;现在你又有个人的请求,我该听从哪种说法呢?”于是申不害离席谢罪说:“您实在是位贤明的君王!”

  【材料解析】

  申不害,战国时期郑国人,韩灭郑后,被韩昭候赏识,提拔其为重要谋臣。公元前351年,韩国看到秦国在商鞅变法获得显著成效后,韩昭候破格提拔其为法家的申不害为韩国国相,希望他在韩国主持变法图强。

  申不害和商鞅都是同时期的变法改革家,两个人都为韩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两者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随着韩昭候去世而夭折,他却获得了善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可等秦孝公去世后,改革虽然继续推行下去,但是他却被处以车裂之刑。

  不从贡献来讲,但从是否善终来看,商鞅的政治手段明显没有申不害厉害。从商鞅种种严苛变法手段来讲,他更像一个法家,遇到棘手的事情,无论对方是平民百姓还是权贵,统统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该杀头的杀头,该流放的流放,结果秦孝公一死,秦国所有人的仇恨都聚集在他身上;申不害更像是一位政治家,权谋家,他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推卸责任,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变法图强,上述材料就是典型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一套新的法律制度的诞生,要想推行下去,必然要得罪既得利益者。同时自己身处高位,也必然会引来亲戚朋友和权贵的攀附。这种事情别说是在古代,就算在现代,哪怕你在当地做了一个小县长,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会想办法过来希望你能帮忙照顾一下。

  这还是亲戚层面的,还有韩国国内盘根错节的权贵们,他们也希望申不害这位红人能给走走后门,帮忙安排人。

  面对这两类来疏通关系谋取权力的人,申不害有没有权力搞定?

  当然可以,但是只要他答应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就会有无穷无尽的人过来想办法走关系,长此以往,申不害这些行为必然被保守派拿来做文章,说他拿着变法图强的幌子为自己谋取利益,那么这样他在韩国的政治前途就玩完了。

  能不能不答应?也可以,只不过会得罪更多的人。就像商鞅那样,变法不到一年就有人公然违背法律,结果谁来说情都不行,最后把秦孝公的哥哥的鼻子都挖了。变法十年,秦人获得了既得利益者的赞赏,可他却不领情还把这些人发配边疆,这样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把全国上上下下都得罪个遍。

  申不害,他厉害就厉害在这里,知道自己作为变法总设计师,不能公然违背法律,同时也让韩昭候有面子,于是就跟韩王两个人搞起来了双簧。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

  于是就如同上述材料那样,申不害假意找韩昭候,希望韩昭候能开后门,给他的堂兄弄一个职位。韩昭候则是严词拒绝,而申不害从愤然到心服口服,俨然一副君主英明,相国秉公办事的样子。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申不害真想给自己的堂兄谋一官半职,这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比如先直接安排一个办事员,然后慢慢提拔,何必大张旗鼓用这种方式跟韩昭候申请呢。显然是把球直接踢给韩昭候,韩昭候为了堵住其他贵族的嘴巴,于是拿出申不害的法令,可以堂而皇之的说,一切根据法令来,谁都不能违反,哪怕是国相也不行。

  申不害和韩昭候,通过一来一回,成功堵住了找他求官的人,“你们看,我给国君都说了,就算是我自己亲堂兄,君主也不给我面子,我也没办法,以后有什么事情直接找君主就行,我没什么权力。”而韩昭候这样狠狠地给自己刷了一波声望,同时也告诉别人,“你们看,连相国想推荐的人我都拒绝了,何况你们的,以后有事情别找我,我都是根据相国制定的法令来的。”

  这样想求人通融的人,看到申不害真心为自己办事,但是韩王不同意,对方尽力了,这样无论是谁听到这个结果,心里也会平衡好多,更不会怀疑申不害是不是糊弄他们,同时也不会对他产生怨言。

  试想一下,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时,太子及其老师触犯了法令,如果商鞅聪明,事先跟秦孝公串通好,商鞅把太子等人犯法要处分的事情交给秦孝公,让秦孝公开口处罚这些刺头,我想公子虔等保守派也不会对商鞅恨之入骨。

  同样也不敢记恨秦孝公,况且孝公若真心国家国富民强,他必然会尊重商鞅制定的规章制度,不会说这个是我哥,那个是我弟,商鞅同志你通融一下。如果这样说了,那他就公然第一个违反法律,后面就没办法干了。可惜商鞅不会变通,更不会如何巧妙地推卸责任。

  所以后面,至于申不害的堂兄是不是真的找过他求官,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韩昭候和申不害两个人之间的目的达到了。

  【启发】

  1、人人都想做成一番事业,这是好事情,但是在做的过程中,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不要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有时候弄不好事情没做成,自己却成了替罪羊,生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改革。

  2、如果有人想请求帮忙,但是又不好拒绝,可以尝试通过踢皮球或唱双簧的方式推卸责任,这样不仅不会得罪 别人,还可以维护别人的面子。如果断然拒绝就容易伤了对方的感情,答应了那就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转移矛盾,让第三者去解决。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获取10万册电子书 。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申不害与商鞅的区别,就在这里
同为法家改革,为啥申不害与商鞅带来两种效果?流派、内核全不同
百姓赞扬变法的好处,却被商鞅流放边疆,这是为什么哪?
资治通鉴权与谋:不想帮的忙,这样做既能拒绝还能不得罪人
《韩非子·定法第四十三》白话译文
讲义|古代变法系列之申不害变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