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成大事者,须从明强痛下功夫

要想事业快速成长,执行者需要不断的坚持、付出和在关键时刻果断的决策力。李瀚章就说曾国藩“过人之处,在于坚持定见,不为浮议所摇。”但是这并不是一意孤行,曾国藩深谙处世之道,办事“不要固执己见,也不要轻易听从别人的言论。必须确实看清了利害所在,尔后再放弃自己的意见。”

同治元年,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其九弟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两兄弟一起合力对抗太平天国。这天,曾国藩收到曾国荃的书信,其中,一句“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触动了自己。一向倔强的弟弟突然说出这番话来,倒令他奇怪,于是曾国藩写了这封家书,劝弟弟要明强。

历史记载,咸丰七年到八年守父丧这一年多里,曾氏对自己出山办团练五年来的所作所为作出了痛苦的反思,他终于明白专靠申韩之术是不能办成事的,必须要杂糅《老子》《庄子》之术。

在家书中所提及的“明强”这一概念,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庸》对学者提出的五个要求,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曾氏认为这五个方面的宗旨可以归纳为“愚必明,柔必强”六个字,简单的说就是“明强”二字。

曾国藩家书: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核心提要: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

唐浩明评点: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愚与明、柔与强是两组意义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乍然看来,似不大好理解,仔细分析,却有它的内在联系。

人类本身及其社会活动,有主流一面的表现,也有与之相对的非主流一面的表现。如果说儒家、法家、墨家这些学派都是致力于主流一面的研究的话,那么,道家学派便是致力于非主流一面的研究,《老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曾氏在明白“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都应当予以同等重视的道理后,咸丰八年复出以来,在许多方面改变了过去一味强悍一意孤行的做法,时时杂用“老庄”之术,事业从此走上日渐发展的道路。事实让曾氏悟出了儒道互补的学问上的道理。

所谓“愚必明,柔必强”,正是在这个认知层面上提出的观点。质言之,即要想做愚公,必须先得事理明白;要想柔弱处世,必须得有强者的基础。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中庸》的作者无疑关注的是主流的一面,学,问,思,辨,行五者的提出,并没有考虑到与之对立的另一面,曾氏打通隔阂,融合儒道,于是便有了这样更高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氏家训 | 明强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
🔺曾氏家训
曾国藩的家风
曾国藩的三本书
《曾国藩家书》经典篇章,精辟有深意,带你领悟人生真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