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毛笔字的注意了,你拿笔的姿势都错了

在这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中国人始终用两三根手指拿毛笔,清代才出现四指。

全世界范围内最为普遍的方法是三指执笔法,即是以大拇指、食指与中指合执的方法,这也是现代我国硬笔书写采用的方法。但这种方式还不是最佳的。

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杨收

毛笔

文房四宝之首

亦称玉管

────

“中国历代执笔研究”项目负责人、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庄天明在收集大量图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历代执笔特征,发现各个时期,中国人拿笔的方式各不相同。

执笔五变

一变,汉朝

以方正雄浑著称的汉隶,汉朝人在书写这种字体时,拿笔的方式颇为“粗线条”——笔头朝下,整个手掌握住笔杆,像攥着拳头,被称为“握管法”。

二变,晋唐至五代

晋唐至五代主要流行的是二指与三指单钩式的执笔方法。

三变,宋

宋代虽以单钩式执笔为主,但双钩执笔法渐兴。

四变,元

明代虽仍采用单钩法,然主要流行的已是三指双钩式的执笔法。

五变,清

清代出现单钩、双钩、四指、回腕等执笔法多元并存的局面。

马叙伦提出:“余觉古人所用之笔极须研究。魏碑中有许多笔法,以今笔试之不得。……水兴堂制者,色近狼毫,而柔过之,用之亦使转如意。凡晋魏名迹中许多笔法及姿态, 皆可自然得之。故知有不关笔法而实笔使之然者。”

柳公权“出锋须长,择毫须细”的革新口号。宣城世传宣州陈氏世能作笔,家传右军与其祖求笔帖,后子孙犹能作笔。至唐柳公权求笔于宣城,先与二管语其子曰:“柳学士如能书,当留此笔,不尔,如退还,即可以常笔与之。”未几, 柳以为不入用,别求,遂与常笔。陈云:“先与者二笔非右军不能用,柳信与之远矣。”

这段话的大意与下文柳公权择笔“所要优柔,出锋须长,择毫须细,取管不在大,副切须齐”的主张是一致的。柳公权批评当时有些毛笔“出锋太短”“过于劲硬”等,这种批评确实是有的放矢。

柳公权要求出锋要长,也就是缩短纳入管中的笔毛部分并解放缠纸束缚的部分。笔头长,用笔则能收放自如,不至于转折僵硬,行墨也不容易干枯。他还要求笔毛要细,这是对唐以前惯用粗壮的紫毫的挑战,影响非同小可。日人大村西崖称笔锋之长者,自柳公始,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们五指拿笔有什么问题?

将时光拉回到现在。很多人童年学习毛笔字的时候,都用的是“五指执笔法”,也就是五根手指都与笔杆接触。

研究发现,五指执笔历史很短,仅50多年。学者认为,是近现代配有五指执笔图像的书法基础教材的陆续发行,同时,人们写毛笔字由悬腕书写改成腕臂枕桌书写,五指法才成为了主流。

而普遍流行于现代的五指执笔法,其缺点尤为明显。“简言之就是复杂而繁难,死板而不方便。”

现在教孩子们学习书法,应该尽早放弃五指法,相对于虽然效果最佳,但难度最大的二指法,教给孩子三指法比较合适。

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插图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七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怎么抓毛笔?
颠覆!原来书圣王羲之是这样拿毛笔的?
让书圣教你拿毛笔的正确姿势!王羲之的抓笔真相!
王羲之是怎么抓毛笔的?专家称其或玩“二指禅”-头条网
王羲之如何握笔,保证大家都会大开眼界,很多人握毛笔都错了
王羲之是怎么抓毛笔的?南博专家:“二指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