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蒋玉堃拳论(六)

(十)、论“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即不用拙力或不浪费不必要的气力。但维持一定的架式和动作时还是要筋肌收缩的。)这句话,是古代劳动人民练习太极拳所得的深刻而简要的描述,是各种形式太极拳的精髓、共同要领。离了这个要领,就不成为太极拳。解放以后,从科学的观点来解释这句话,就是“用意识带领动作”,亦就是说,练太极拳应该以意识为主导,这就把太极拳动作的特点更形突出,从而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对初学的人来说,可能对“用意识带领动作”这句话和柔和与用力的关系,还会产生疑问。因为这句话所讲的“意识”,缺少它表现的实体感,没有形质可见认为是不可能、做不到的。实际要认识这个问题亦并不困难。太极拳的锻炼方法,与其它以刚为主的拳种有所不同,太极拳是以意识指挥动作而达到“柔和”与“刚发”的。主要在于“柔和”是持久的,“刚发”是暂短的,甚至示意即可。意识表现的指挥作用,好比下棋一样,一着走去,要顾到全局的形势,要意识到对方的必然反应就各种变化。这不是用意识指挥行动吗?又比如弹奏各种乐器,发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悦耳动听,引人入胜的曲调:不是心灵(意识)手巧所完成的吗?当然不是只白手脚活动可以完成的,而是由于意识的布局,意识的带领。另外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太极拳论文,也可以找到关于运用意识方面的经验体会。(这些论文,因为历史背境的关系,都侧重于技击方面。)

例如《太极拳论》说:……“凡此皆在意,不在外面”……“凡此”指的是向对方施招发劲和保持自己的均势,不被他人所乘。拳论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由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就是说:发于腿形于手指的发劲,只要“形”到即可,也就是说示意即可,不要有强劲流露于外表,剑拔弩张地用力,只是用意识轻轻地送到就可以了。这里不难看出“用意不用力”的目的,就是要动作趋于“柔和”。拳论又说“如意欲向下,即寓上意,若将物掀起,加以挫之之意”。这句话按力学的原理解释,就是加大冲击力。例如打铁,向下砸时要砸得有力,则先向上一抡,再往下砸,这一抡就是加大冲击量。又如要跳得远,先向后退几步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明白这些蓄势待发规律之后,明白每招每式虽击的用法之后,明白手法上的劲别之后,就能够明白用意识去带领动作,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也说到,“全身在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注),无气者纯刚(注)”。这里是阐述,意与气,气与力的辩证关系。所谓意、气、力的内三合问题,首先要求呼吸自然,不要因为过分用力,而屏住气息,至使呼吸局促,肌肉紧张,失掉均势,导致思维的不敏,反应不灵,什么都辨别不清楚,只顾喘大气,要保持平衡也就没有气力了。文中又提到“意气能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用物理学的话来说:就是:“行多少功得多少能”,问题是在虚实交换的灵活,意来口气的配合就能够得心应手。也就能够做到,“意、之所至,即气势之歪。”,自然趣味无穷。从生理学来解释“变换虚实”就是促使周身运动肌的轻度“弛”和“张”。同时各骨关节的大幅度转动和负荷,是增加体力,消除肌肉僵硬,萎缩,关节不灵活,精神迟钝,骨架因肌肉松弛变形等等缺陷一种良好体疗方法。此外,《周身大用论》中说:“一要周身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十三势歌决》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势势挨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意、气君来骨肉臣”(比喻主次)。《五字诀》说:“此全在用意,不是用劲”。及清代太极拳诗歌中说的,“意上寓下后天还”等等,都是重复《太极拳论》、《拳经》及《十三势行功心解》的说明,都没有脱出以上三篇论文的范畴,或有新的见解和内容。由于太极拳的特点,严格限制在法则要领的范围,脑子即使进行紧张的活动,也不会疲劳,特别是解放后所提出的“用意识带领动作”,它能够训练思维的灵活,反应的敏锐,确实在理论上,迈进了一大步,使太极拳运动也进一步臻于完善。

注:

有气者无力:指呼吸因动作的强硬,引起壅塞胃际,面红筋浮,急于喘气需氧,这是有形可见的,称“无力”。

无气者纯刚:指呼吸因动作的柔顺,而不动声色,没有形质可见的,称有力。

十一、如何练好太极拳

对于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也存在一个方法问题,这里略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首先要把它当作一件事,认真地去做。要把它列入日程,把工作、学习、练拳和有关活动(如家务事等),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好全面安排,才不至于相互矛盾,顾此失彼。安排好了,就能互相促进,各得其所,也为坚持练拳做出保证。

(二)怎学会太极拳?可以跟教者每天学习一、二式,最好不要间断,学的式子当天要复习牢记,再继续学习新的式子。这样约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把整套式子全部划下来。再用一、二个月的时间,复习和纠正姿势,讲求细节,注意运用理法,就可以打得比较准确和熟练了。再加两、三个月,进一步勤学和观摩研究,就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至此,即使离开教员也不至于打的走样了,是可说“练会了”。如果只是一两个月粗知大略,还不能算学会,因为本不熟悉,稍有间断,就可能会忘记,姿势和动作就不免走样了。

练会以后,不要间断,仍需日常练习和研究,就能日渐纯熟,增进功夫,所以研究和不断的练习、提高,进而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不加研究的练习,不过是不忘而已。

(三)怎样练好太极拳?练习杨式四十三式大功架太极拳全套,时间以15-20分钟左右为好,练习时要求式式须连续周到,要“从缓”、“从匀”、“从正”、“从圆”无一式可以随意;四肢百骸要“从绵”、“从轻”、“从柔”,绵而不可怠,轻而不可忽,柔而不可弱,切不可起僵劲。每式有每式的劲法,各式各劲都要分清,须知懂得拳理着法,方能“手中有物”有所提高,而不是划个道道,走过场,所能求得进展的。等到各式动作姿势求得正确且经熟练之后,若肯下功夫,刻苦研究,做进一步地探讨,那就必须注意由表及里,从外至内,默识内动规律与外形协调、完整一致,这样太极拳的技艺,才能日趋于缜密,对身体健康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这方面的探讨,我在一九七六年曾写过一篇《太极拳内外合一论》,作为附录,收之于篇言,以供同好者参考,此处就不多加详述。

每次练习太极拳,既须认真地把每个姿势练得正确,同时还须注意在两式交接之处,意气要换得灵活,四肢要弛而张,刚而柔。使得全身处于弛张相续,刚柔相济的对立统一的运动之中,连绵不断地鱼贯前进。

(四)怎样练功夫?这一部分队有条件、有必要,且有兴趣多练,愿求深造的同志来说的。因此愿占用的时间和花费的精力要多些,要求也高些。但它的精神,广大爱好者也可以作参考。

练功服首先要下一点苦功,要求寒暑不易,可以锻炼。根据人体组织的盛衰进退,在伏腊二季转换最大。虽在严寒盛暑季节更要坚持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对有病或年老的同志不再此列)增进功夫,因为此时所长的功夫,不易转退。所谓练功夫,每次练习,必至出汗。否则肤浅寡效。可以在每日黎明练习半小时至一小时,在晚上复习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而伸缩自定,练习时应着意揣摩研究。积之日久,自然收效。

要练好功夫:

第一要“虚心”。踏踏实实,虚心研究,注意吸收他人的长处和特点,不耻求教。既不可先入为主,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但总须以合乎拳理为准。

第二要坚持有恒心。凡学问和各种艺术技能,决不是轻易侥幸得来的,必须要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必能有成。如急躁畏难,怕苦、怕累,半途而废,是不能练好的。

第三要有巧心。不能光是闷头打拳,要多看、多听、多思、多练,边练边琢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探求架子的正确,手法的熟练,动作的合乎规格,姿势的合乎理法;按式察理,随机变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所谓“一窍通,百窍通”,就是形容认识过程上的从量变到产生质变、飞跃的话。在太极拳里所要处理的“矛盾”,是很多的,而且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谁能善于把各种矛盾处理好、解决好,他的拳也就练得更好。

第四要有决心。具有攻克各种难关,用于攀登艺术高峰的雄心壮志,要把冲天的干劲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下决心去探讨研究,在这个领域里,是可望“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

第五博学与选学。学习太极拳有博学与选学之别。在练好一种太极拳之后,如有兴趣,环境许可,又有精力和时间,不妨博学而专,太极拳艺是很广的,如推手、大捋、小功架太极拳、太极拳散手等,还有其他各家流派的太极拳。从器械言有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太极棒等,器械对练有太极刀对练,太极剑对击、太极棒对打等等不胜枚举,总之,我国的无数是祖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丰富多彩,绚丽夺目,已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珍爱,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但每个人的精力有限,难于一一学习;而且我国武术界的前辈,长于研究,具有全能技艺者,已不可多得,尤难于一一传授下来。因此,只能由博反约,精于一种,已属可贵。如果学习者年龄已长,记忆力较差;还有的人难于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选学一套拳、一套剑,也足以引起兴趣强身健体,可以终身受用无穷了。

第六禁忌。锻炼太极拳,忌在饱食之后;身体状况过于疲劳时,宜休息一、二日;女同志在经期也不宜多做活动。忌在大风中练拳,练习后,因汗脱衣,遂饮冷汁,轻则易感冒风寒,重则劳伤气通,学者宜注意。不要因身体健康而起居无节,生活无规律,即使练拳,也有妨碍,都须注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拳感悟精选
为什么太极拳强调 “用意不用力”?
陈式太极:长功却易被忽略的“松沉”练法
“用意”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你知道吗?
练太极拳不用拙力,意在行先,用意识引导动作这就是用意
太极拳的“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