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分类——补气药

 


 

                            作者:鹤纭

【【【补气药综述】】】
    补气药能治疗气虚病症,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的药物,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等病症。祖国医学认为,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元素,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人也不能例外,《黄帝内经》认为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气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万物赖气而生化和存在。
一、气的分类

1、元气。即先天之气,它是人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又称为元气。元气主要

   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有激发和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若元气充足,则脏腑功能强盛,抗病力强,身体

   康强而少病;反之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劳损,则会出现元气衰惫而诸种病变丛生。平时人们所常说的

   “元气伤了”,即说明病变的严重性,因为是人的根本之气伤了。

2、宗气。它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和由脾胃运化得来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人身的呼吸、声音、

   语言的强弱与宗气的盛衰相关。又由于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所以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等

   也与宗气有关。
3、卫气。是本于肾中的阳气,但必须依赖于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发挥其作用,而卫气的

   敷布,又必须依靠肺气的宣发。卫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脏腑。润泽皮毛;保卫肌表,抵御外邪,可汗孔开

   合、调节体温。若卫气虚,可见皮肤干枯、毛发失泽,或易感风寒,或表虚自汗、津液自泄。
4、营气。营有营运和营养两个含义。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精莹而富有营

   养的物质。营在经脉之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运于全身而发挥其营养作用。
5、五脏之气,主要是概括了五脏的各自功能,如心气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脾气主管人体的吸收消化,肝能

   贮藏血液、主疏泄等。此外,还有经络之气、六腑之气等,它们又各具有自己的功能。

二、气的主要功能:
1、固摄体液,不使溢泄:
   脾气可以统摄血液的流行,不使溢出脉管之外;卫气主司汗孔的开合,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汗液;肾气能节

   制尿液或精液,使之有规则地排泄。若气虚不固,可发生出血、多汗、遗尿等症候。

2、温煦人体,维持体温:
   人体要维持正常的体温,主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若气的温煦作用失于调节,则出现四未不温、畏寒怕冷等

   症。

3、保卫肌表、抗御外邪:

 《黄帝内经》里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只要正气充实于体内,外来邪气是不能侵犯于人体的。

  《黄帝内经》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说邪气之所以侵犯人体,是因为人体的正气虚弱了。这些

   都说明了人体正气盛,体健,则能抗拒外邪的入侵,若气弱,外邪则易犯之。

4、激发推动、运行体液:
   人体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液的循环,津液的敷布,都得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若气虚推动无力,脏腑

   经络的功能就会减退,或者发生血流瘀阻,水液留滞等疾患。
5、促进体内物质相互转化的作用。
   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至气虚就会影响到以上的五个方面,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影响到对生理功能的推动作

   用,就会出现精神萎顿,四肢无力,倦怠症状;如影响到温煦作用就会出现怕冷,畏寒;如影响到防卫作

   用,可出现易于感冒,自汗等症状。
       应用补气药时,对兼有阴虚或阳虚者,可与补阴药或补阳药同用。服用补气药如产生气滞,出现胸闷、

   腹胀、食欲不振等症,可适当配伍理气药同用。
       补气药又常用于血虚的病症,因为气旺可以生血。尤其在大失血时,必须运用补气药,因为“有形之

   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速固”。所以,临床上有“血脱益气”的治法。补气药如应用不当,有时也

   会引起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等症,需注意。   

 
三、补气药性能特点

  补气药的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其中,少数兼能清火或燥湿者,可有苦味。能清火者,药性偏寒。大多数药能补益脾肺之气,主要归脾肺经。少数药兼能补心气者,可归心经。
    补气药主要是针对气虚症状而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激素、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有机或无机盐类。其归经大多属脾肺两经,所以特别适用于脾气虚或肺气虚的病症。
四、补气药功效

  具有补气的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

气、补心气、补元气等,同时兼有养阴、生津、养血等不同功效。
五、补气药作用原理
 补气药,具有增加五脏之气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可使心缩力加强,以增加每博输出量,以提高血压;
第二,可增加缩血管作用,使血液相对充盈,也提高血压;
第三,可通过加强脾气的作用,利用运化,即消化吸收,使血中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增加,使血中胶体渗透压

      和晶体渗透压都增加,从而使血容量增加,也使血压升高。
      三种作用都可使血压升高,于是脉象不再虚弱。前二种作用就是补阳,后一种作用就是补气药的生津作用。所以,阴阳都补。所谓人参大补元气,就是既补阳,又补阴。但是,精气分阴阳时,精为阴,气为阳;气血分阴阳时,气为阳,血为阴。补气药的主要作用,就是补元气,阴阳两补。补元气还是补五脏之气,以某一脏的气虚为主。

六、适应范围

  主要用于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

    下垂,血失统摄等。
    肺气虚,症见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少气懒言,声音低怯,甚或喘促,易出虚汗等。
    心气虚,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
    元气虚极欲脱,可见气息短促,脉微欲绝。还可用治阴虚津亏证或血虚证,尤宜于气阴(津)两伤或气血俱

    虚之证。
【【【常见药物】】】
1、人参: 
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
主治:(1)用于元气虚脱、面色苍白,心悸不安、虚汗不止。
      (2)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无力,呕吐泄泻,舌淡脉缓,肺气不足,咳喘乏力,动则益甚,易感风

           寒。
      (3)气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常配养心安神药。
      (4)津伤口渴,热伤气阴,身热烦渴,汗出体倦,脉大无力,每与石膏,知母同用;内热消渴,脉数无

           力,属内热而气阴不足者。常与养阴清热药同用。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凡一切气、血、津液不足

           之症,皆可运用。
注:不宜与藜芦同用;
    不宜饮茶;
    不宜吃箩卜;


 
 


 
 

2、党参: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益脾,生津养血。
主治:(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
      (2)用于血虚头晕或面黄浮肿,久病失血,气血两亏。宜与补血药同用;宜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

           之品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3、黄芪:
甘,微温,入肺、脾经。
功效:  补气升阳,固气益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主治:(1)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久咳虚喘,自汗脉虚,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
      (2)用于虚汗证。
      (3)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
      (4)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等。

 



4、白术:
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主治:(1)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脘腹冷痛、倦怠便溏等。
      (2)用于水湿内停,水肿,或泄泻,小便不利,痰饮。
      (3)用于表虚自汗。
      (4)适于妊娠脾虚气弱,胎动不安。


 
 


5、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补肺止咳、补脾止泻、补肾固精缩尿。
主治:(1)用于肺气不足,久咳虚喘,或肺肾二虚,纳气无力的虚喘。
      (2)脾气不足,食少便溏,或妇女白带过多属脾虚湿注者。
      (3)补肾固精缩尿:可用治肾虚下元不固,遗精,小便频数。

 


6、甘草:
甘,平,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用于痈组疮疡、咽喉肿痛等。
      (3)用于气喘咳嗽。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5)用于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或作为药引使用。

 



7、大枣:
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主治:(1)用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所致诸证。
      (2)适于血虚面色萎黄及心失所养,血虚脏燥者。
      (3)与祛邪药配伍,可缓其毒烈之性,以护正气。


  


8、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  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主治:(1)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咽干痰粘。
      (2)胃阴不足,食少体倦,津亏口渴;

 



9、白扁豆: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  健脾化湿,消暑。
主治:(1)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
      (2)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

 



10、西洋参:
甘、苦,凉,归肺、心、肾经。
功效:  补气养阴, 清火生津、润肺清热。
主治:(1)肺肾阴虚火旺,劳热咳血,常和滋阴降火药同用。
      (2)外感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配清热生津药。
      (3)用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也治肠热津亏便血。
注:不宜与藜芦同用。

 



11、灵芝:
甘、微温,入心、脾、肺经。
功能:  补脾益气,镇痛安神,扶正固本,滋养补虚,止咳平喘。
主治:(1)对胃及十二脂肠溃疡、慢性肝炎、食欲不振之脾胃虚弱症有效。
      (2)对神经衰弱,头昏失眠,心悸烦燥等证有效。
      (3)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矽肺等。


 

【【补气药注意事项与功效比较】】
 1、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的使用注意:
  人参:人参反藜芦,与五灵脂属十九畏所列的配伍禁忌,服人参时不宜吃萝卜或喝茶,否则会影响其补力。
西洋参:本品性寒,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忌铁器火炒,反藜芦。
  黄芪: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
  白术:白术燥湿伤阴,故只适用于中焦有湿之症,如属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均不宜服
  甘草:甘草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胀满及呕吐者忌服。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不宜大剂量久服。

2、人参与党参、
   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
   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
   党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3、人参与黄芪:
   两者均为常用补气要药,同用还可相互增强补气之功。
   所不同者,人参能补心、脾、肺之气,且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
   黄芪则以补脾肺之气为主,不如人参能大补元气,但温升之力强过人参,又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善补肌表之气,故表虚证常用黄芪。其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等功效,乃人参之所无或所不及。
4、人参与西洋参:
   均能补益元气、生津,
   人参温补,力强,元气虚弱者为宜;西洋参凉补,气阴两虚有火者为宜。

5、黄芪与白术:
   两者都能补气、利水、止汗。
   所不同者:黄芪能脾、肺双补,白术仅补气健脾;黄芪长于补气升阳,适用于中气下陷,脱肛及脏气下垂者
   白术长于健脾除湿,脾虚失运,兼见水湿内停者多用;黄芪甘温,补气之力较强,主治气虚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
    白术治水湿内停之证,虽亦以气虚证为主,但湿盛而正虚不明显者,亦可应用;黄芪益卫固表,止汗之力优于白术。
6、苍术与白术:
   两者皆味苦性温,均为脾胃要药,都能燥湿健脾,同治脾虚有湿证。
   但白术兼有甘味而性和缓,以补脾益气为主,多用于脾失健运而兼湿阻之虚证;且有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用治脾虚水肿、气虚自汗及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等证。
   苍术兼有辛味而性燥烈,以燥湿运脾为主,多用于湿阻中焦之实证;且能祛风湿、发汗解表、明目,用治风寒湿痹、外感风寒表证、夜盲证。
7、西洋参与太子参
   均能补益气阴,生津止渴。
   西洋参力强,清热。适合于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
   太子参力弱、健脾。气阴不足之轻者、火不盛者及小儿患者宜用太子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参、党参、西洋参这些参有什么区别?哪个最好?
治疗脾虚、肺虚、心气虚的18种常用中成药
第六十七讲  补虚药概述  补气药概述
中药配伍大全,看了你就是中医!
祝之友《神农本草经》古今应用之 人参
大学医学医科中医中药《中药学》教学课件:第十七章 补虚药(补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