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1年目不识丁的农民对广州市委书记说:妈,我是你失散23年的儿子

曾志晚年

前言

1951年,井冈山脚下大船村的一位23岁农民,走出自己生活多年的小山村,不远千里到广州,来见广州市委书记曾志。

看着眼前这位从未谋面的“高官”,这个名叫石来发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内心激动万分:妈,我是你失散23年的儿子啊!

此时,这位在革命年代身经百战,躲过无数枪林弹雨,一生很少流泪的广州市委书记,瞬间泪流满面。

20多年了,她一直在盼望着这一天。如今终于等到了。

九死一生产子,忍痛送人

1911年,曾志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知识分子家里。13岁的时候,曾志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曾志虽然年纪小,但她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反对旧礼教、反对官僚军阀等活动。

一年后,学校威胁学生们,不允许他们参加共产党活动,也不允许他们听共产党的宣传。否则,就将他们开除,甚至可能会判刑、杀头。

此时,曾志只有14岁,学校的威胁不但没有吓退她,她甚至决定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彻底的革命工作者。

入党的那一天,曾志对着党旗发誓:从今以后,生为党人,死为党鬼,奋斗终生,永不叛党!

年轻时期的曾志

这句话,曾志记了一辈子,践行了一生。

1928年初,曾志参加了湘南起义。这年3月,她的丈夫夏明震在湘南暴动中惨烈牺牲。曾志悲痛万分,没能去看丈夫最后一眼,这也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后来,曾志遇到了党代表蔡协民,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俩人互生爱意,结为革命伴侣。

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以及湘南农民军来到井冈山后,曾志虽然已有身孕,但她依旧像一个钢铁战士一般,刚到井冈山,就和其他战士一样,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考虑到曾志挺着大肚子,组织上为了照顾她,将她调到第三十二团团党委办工作。

但是,挺着大肚子的曾志,却选择和其他同志一起,不辞辛苦,深入永新和宁冈交界的农村地区,做群众工作。

在那里,曾志经常去群众家里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建立农会、赤卫队以及苏维埃政权,使得党的主张很快就被周围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夏明震烈士

在曾志的细致宣讲下,很多群众走上革命道路,使得革命队伍得以壮大。同时,曾志的工作,也为根据地党的建设、武装斗争以及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龙源口战斗期间,敌军纠集5个团的兵力“围剿”井冈山。大着肚子的曾志,毅然拿起刀枪,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战斗中。

经过一番激战,我军最终歼敌数千人,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随着前方战事的发展,伤员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妥善安置伤员,使他们得到好的救治,红军决定在小井修建一所医院。

于是,曾志又和战士们一起到山上去砍伐树木,并将树木抬到小井,这一来一回,需要走六里多的路,每天不知道要跑多少个来回。

挺着大肚子的曾志,没有叫一声苦,她以极其坚强的意志,和战友们不断奔波在搬运建筑材料的山间小道上。

修建医院时,大家有的锯板子,有的搭架子,所有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现场氛围非常热烈,每个人的身上,都洋溢着浓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蔡协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井红军医院很快就建好了。

8月份爆发黄洋界保卫战时,曾志已经怀胎7月,但她依旧主动请缨参战

战斗开始前,曾志白天和战士们一起到黄洋界修筑工事,搬滚石上山,晚上就将竹子削成两头尖的竹钉。

开战后,同志们不让曾志上前线,她就不断往返于黄洋界与大井之间。给同志们送饭、帮助护理伤员。

在曾志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她的产期也越来越近。

1928年11月7日,曾志觉得肚子越来越疼,这是要生产了。

由于当时后方留守人员没有人会接生,再加上没有医疗设备,曾志难产流血过多,几次昏死过去。

经过三天三夜的折磨,曾志终于成功将孩子生了下来。命悬一线之际,有人用勺子撬开了曾志的嘴,然后将姜汤和乌鸡白凤丸,一点点喂进她的嘴里,曾志这才苏醒过来。

但是,很快曾志又得了乳腺炎,高烧不退。于是医生给她敷了中药“天星子”,拔掉了脓头,曾志才退了高烧。

曾志蔡协民合影

但紧接着,曾志又患上了“产褥热”,再次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前前后后折腾了20多天后,曾志终于再次闯过鬼门关,死里逃生。

看着可爱的孩子,曾志还没来得及体会一下初为人母的喜悦,让孩子感受一下母爱,她就再次面临艰难选择。

在前方战事吃紧,后方供给紧张的情况下,残酷的战争环境,意味着随时都要准备牺牲。如果将孩子带在身边,进行革命活动实在不方便。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曾志选择强忍悲痛,将孩子送给了王佐部下一位名叫石礼保的副连长收养。

这在当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就这样,曾志与刚刚出生26天的儿子,分别了。

擦掉眼泪,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1928年12月,曾志产后40天左右,又担任了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开始了军队政治工作。

期间,曾志非常重视政治教育的方式,她经常和战士们一起拉家常,为他们打气,鼓舞大家的斗志,灌输革命思想,使得这些战士,进一步坚定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

曾志

1929年1月,曾志跟随部队走下井冈山,先后转战赣南、福建等地,先后担任闽东特委组织部部长、福霞县委书记等要职。

在担任福霞县委书记时,曾志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对付敌人进攻。在曾志的带领下,敌人每次“围剿”都没有收获。

很快,不幸再次降临在曾志的身上。

1931年,曾志生又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蔡铁牛。孩子出生不久,他们夫妇经过商议,再次强忍悲痛,将孩子送给一位有钱的医生抚养。

但是,孩子很快就患上了传染病,最终夭折。这也成为曾志一辈子的痛。

后来,曾志又生下来第三个儿子,并取名为蔡春华。孩子生下30多天后,曾志将孩子送给了一位做地下工作的警官婶婶。

但由于这位婶婶当时已经50多岁,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便又将孩子交给一位奶妈喂养。

由于奶妈自己还有个两岁的孩子要吃奶,奶水不足,只能用稀饭等东西来喂养曾志的儿子蔡春华。

曾志

最终,蔡春华因为营养不良,从小身体虚弱,还患上了全身淋巴结核以及肾结核,导致身体残疾。

1934年,曾志丈夫蔡协民,因为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

面对严刑拷打,蔡协民始终坚贞不屈。很快,蔡协民就被敌人押往漳州杀害。牺牲前,蔡协民高呼:“共产党万岁!”

1935年,曾志离开闽东,来到长乐县梅花镇。当她得知连罗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已经垮掉,党组织不知去向后,开始了“千里寻党”的历程。

当曾志来到广州后,仍然没有找到党组织。于是,她决定先回老家等消息。后来,曾志再次来到上海寻找党组织。

和党组织失联的一年多时间里,曾志犹如失群孤雁,尝尽各种酸楚,但她依旧没有放弃革命事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曾志终于在1936年10月,找到了党组织,重新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

1939年,曾志被派往延安学习。在这里,她再次与毛主席相遇。

分别的这些年,毛主席一直挂念着曾志与蔡协民,并不断打听他们的下落。

曾志与陶铸

此次看到曾志,毛主席激动地拉着她的手说:“你来了,很好,很好……”

此后,曾志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1941年,她与第三任丈夫,生下了女儿陶斯亮。

1945年,革命斗争高潮再次来临。中央决定派一批干部到敌后加强武装斗争。

听到这个消息后,曾志主动要求和丈夫陶铸一起前去。

但是,当时党中央规定,一律不准带女同志,不带家属。

一向好胜的曾志,找到毛主席,坚持要求到敌后参加斗争。她说:“不能一个女同志也不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待,我以前做过那么长时间的地下工作,怎么就不能去敌后?”

毛主席拗不过曾志,只能答应让她和陶铸同去。

就在此时,曾志得了阑尾炎。做手术时,曾志考虑到敌后斗争的残酷,提出要做绝育手术。

毛主席早年照片

对于妻子的要求,陶铸表示尊重。术后不久,曾志与丈夫匆匆奔赴东北战场。临别前,曾志依依不舍地,将只有4岁的女儿陶斯亮,留在延安保育院,交给一位久经考验的战士杨顺卿照顾。

残酷的战争,让曾志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是否能再次见到女儿。因此,离开前,她对杨顺卿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们回不来了,这个孩子就是你的……”

临走前,曾志与陶铸向毛主席辞行时,明确表示:“为了革命,我们绝不考虑个人家庭的得失,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

毛主席充满激情的赞叹道:“这才是曾志与陶铸!”

转战东北后,曾志骑马去铁岭,从马背上跳下摔昏了过去。醒来后,曾志看到鼻子里流出一种乳白色的东西。她顿时一惊:这不是脑浆吧?

1949年5月后,曾志先后出任武汉市军管会物质接管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位。

曾志、陶铸和女儿合影

在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副部长时,曾志作为一名女同志,破天荒的第一次爬进了萍乡煤矿的井下,有些不穿衣裤的工人,只好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后来调任广州电业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志又拼命学习,努力成长为行内人。这样一个“大官”,与工人们相处的非常融洽。

这些年,曾志虽然全身心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但她一直没有忘记当年失散的孩子们。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派出南方革命老区慰问团帮助井冈山恢复生产。曾志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找到前往井冈山的同志,托他们帮忙寻找自己当年留在那里的孩子。

分别23年,母子重逢

慰问团的同志来到井冈山后,经过多番打听,终于在大山脚下的大船村,找到了一个名叫石来发的农民。经查证,他就是曾志当年留在这里的儿子。

于是,他们安排石来发,前往广州和曾志相见。

石来发

曾志一生坚强,很少流泪。如今看到儿子站在自己的面前,瞬间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在这一刻,埋藏在曾志心里20多年的思念,全部爆发了出来。

得知儿子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后,曾志更是情绪复杂,那其中或许有懊悔、有心疼,还有歉疚……而这一切,外人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

于是,她对儿子石来发说:“来发,留下来吧!留在这里,白天到工厂做工,晚上就到夜校去读书认字。”

石来发略做思考后,对母亲说道:“妈妈,算了吧,我已经成家了,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是回去吧。而且,家里还有80岁的老外婆要养。没有我,她活不下去……”

原来,当年曾志将孩子交给石礼保后,石礼保又将孩子转交给自己的岳母抚养。

石来发7岁那年,石礼保夫妇先后牺牲。从此以后,石来发便与老外婆相依为命。

曾志

为了养活石来发,眼瞎的外婆,到处乞讨,婆孙两人这些年,吃尽了苦头。听到这些,曾志的愧疚又加重了几分。

同时,曾志也为孩子的懂事感到欣慰,她感动的点点头说道

“来发,你说得对!你应该回去继续当农民。你虽然不识字,但却懂得大道理,做人就应该知恩图报。老人家养了你这么多年,我不能夺人所爱啊!”

就这样,石来发和母亲曾志匆匆见了一面后,又返回井冈山,继续当自己的农民。

与石来发一样,新中国成立后,曾志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蔡春华。

看到儿子的那一刻,曾志心疼极了。当时蔡春华已经17岁了,但却是有10岁的孩子那样高。

虽然身体落下残疾,但蔡春华非常努力。他通过刻苦学习,最终考入了西安化工工业技术学校,后来成为一名工程师,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此次一别,是来多年间一直保持低调,没有主动找过母亲曾志。一直到1964年,他第二次来到广州找母亲。

曾志与家人合影

这次,石来发是来“避难”的。当时,他是村里的报账员,因为有五毛钱对不上账,石来发便跑到广州找母亲。

但是,曾志却对儿子说:“不管你有没有挪用公款,都要回去说清楚!不能遇到问题就躲避。”

就这样,石来发被母亲“撵回”了井冈山。此后,石来发一直在井冈山当老老实实的农民,母亲俩20多年未相见。

1985年,石来发带着儿子石金龙来北京看望母亲,这是石金龙第一次见到奶奶。

石金龙本以为,奶奶作为一个“大官”,家里肯定是锦衣玉食,但没想到,奶奶家里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多的东西就是书籍。

据陶斯亮的丈夫回忆,岳母非常节省,退休后从不指使保姆,也不麻烦司机,更不劳烦家里的任何人,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为了买到便宜又新鲜的菜,曾志每当晨曦微露,就拿着一个布袋子,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顺着摊位精挑细选,来回一两个小时,无论严寒酷暑,都不中断。

晚年曾志

买家庭日用品的时候,虽然路途比较远,但她坚持不肯坐公家给她配备的小汽车,而是和普通人一样,去挤公交车。

有一次,公交车来了之后,一群人蜂拥而上,曾志由于年纪大了,落在最后面,当她的脚刚踩上车厢,挤进去半个身子时,司机突然关门,曾志的脑袋被重重夹住。

车里的人马上惊呼道:“夹住人啦!夹住人啦!”司机这次啊将车门打开。

回家后,曾志感到头部不舒服,去医院检查过后,被诊断为“脑震荡”。

所以,石金龙所看到的,就是曾志真真实实的生活。

临走前,石金龙看曾志心情不错,就壮着胆子对她说:“奶奶,家里都挺好的,您不用挂念。就是,我们爷三都是农村户口,你看能不能给家里解决一下?”

曾志听到孙子的请求,久久没有说话。随后,她指着桌子上的饭菜对孙子说:“金龙,你看咱们今天吃的东西,不都是农民种的吗?你又何苦非要转成商品粮呢?”

曾志与女儿、外孙、外孙女合影

说罢,曾志起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这个时候,孙子金龙并不理解奶奶曾志的做法,他在心里埋怨着:你根本就不用自己说话,只要给秘书使个眼色,就能把事情解决了,为什么就是不办呢?我们到底是不是你留下的孩子!

直到多年后,金龙才理解了奶奶的做法。当年参加革命的人很多,但很多战友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没有机会享受新中国的和平生活,更没有机会与自己的孩子们同桌吃饭,享受天伦之乐。

在曾志看来,自己是一个幸存者,怎么能搞特殊呢?

1998年4月4日,曾志87岁大寿,石来发、陶斯亮和蔡春华三个孩子齐聚北京。这是他们一家最全的一次。

已经87岁的曾志,或许是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个生日,当天早早起床,非常罕见地在头上擦了点头油,然后换上一身干净的病号服,让女儿用鲜花布置了一下房间。

曾志回井冈山看望家人

上午10点钟,当家人给她祝寿时,曾志情绪有些激动,她对石来发和蔡春华说:

“我对不住你们啊,让你们吃了那么多苦。春华残疾了,来发至今还是个普通的农民。但是,妈妈当时也没有办法,我要行军打仗,那样的环境下,没办法养孩子,请你们原谅啊……”

曾志还拉着孙子金龙的手说:“金龙,奶奶这一辈子没有给你留下任何值钱的东西,你能体谅奶奶吗?”

金龙闻言失声痛哭,他终于理解了奶奶。

看得出来,曾志虽然重新找回了孩子,但这些年,她一直生活在愧疚之中。

早年间,她没有让孩子们体会到母爱,后来重逢了,生活条件好了,但她因为坚守原则,依旧无法给孩子们特殊照顾。

虽然曾志说:“毛泽东的儿子能去朝鲜打仗,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当农民?”但这依旧不能抵消她对孩子的愧疚之情。

1998年6月21日,曾志病逝。

石来发于母亲之墓合影

临终前,曾志留下遗言: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不要在家里设灵堂。遗体交由医院解剖,有用的就留下来,没用的就火化掉。不要声张,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去世后,曾志的骨灰一半被埋在八宝山一棵树下当肥料,一半被埋在井冈山的一棵树下。墓碑上刻着“魂归井冈山——红军老战士曾志”几个字。

距离曾志墓地400米的地方,是几十年前,她战斗过的红军医院,以及在这里惨遭敌人杀害的130多名战友的集体墓穴。她以这样的方式,与战友们重新聚在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子刚出生就被送人,23年后副部级的母亲找到他:当个农民挺好
她26岁改嫁陶铸,因革命送走三个儿子,为了信仰两次婉拒家人
1951年,一个农民前往广州寻亲,对市委领导说:我是你失散的儿子
纪实 | 陶斯亮:我的大哥几个姓
1952年,江西一农民找到广州市委书记:妈,我是您失散23年的儿子
52年,江西一农民跪倒在广州市委书记面前:妈,我是您失散的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