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26岁改嫁陶铸,因革命送走三个儿子,为了信仰两次婉拒家人

她是从井冈山走出的巾帼英雄,跟随组织四处征战,和平年代官至副部级,而长子却拒绝留在她的身边,选择回乡务农,两个孙子也扎根农村,从未沾光,曾为信仰两次婉拒家人请求。

副部级高干的儿子为何拒绝留在母亲身边,选择回家种地?她又为何两次婉拒家人请求?

曾志的革命往事

这个离奇跌宕的故事还得从当年那个动荡的革命年代说起。

这个副部级干部名叫曾志(原名曾昭学),她是原国务院副总理陶铸的妻子,1911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县的一个小康之家,不仅长相秀丽,而且才思敏捷。

13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进入学校的她受到了各种新思潮的影响,逐渐成为一名思想独立的进步女青年。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反封建、反军阀等活动,追求着独立自主、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

1926年她又进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更名为曾志,发誓为当代女性争志气,从这一刻开始,曾志这个名字所包含的理想就伴随了她一生。在讲习所学习期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这里她也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

夏明震虽然出生在官宦世家,但却受到哥哥夏明翰的影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农民讲习所时,夏明震担任教务长,这两个新时代的进步青年很快便相恋了。曾志也在这时给母亲写信,坚决抵制家中早已为她定下的婚约。

1927年,曾志被任命为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与组织部部长夏明震结婚,两个人从师生变成了令人羡慕的革命眷侣。然而,这种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便被反革命势力打破了。1928年3月,反革命的血雨腥风撒向了整个湘南,夏明震在参加湖南起义后不久,就在郴县“反白事件”中被反革命分子砍中,壮烈牺牲。

在亲眼目睹丈夫夏明震牺牲后,她化悲痛为动力,誓要继承夏明震的遗志,为中国革命奋斗终身。不久之后曾志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蔡协民,这时的蔡协民来到郴县进行民众安抚工作,了解湘南情况的曾志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安抚民心的工作有序的进行着。

革命工作中的频繁接触,曾志渐渐地对蔡协民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犹如春天的野花,开满了整个心田,淳朴真挚的爱恋,犹如干柴烈火般燃烧了起来。

为了革命送别孩子

1928年4月,曾志跟随中央特委来到了井冈山,开始新的工作,两个遭遇相似,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在上级领导的撮合之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让人艳羡的“军中梁祝”

但这时的曾志却意外发现发现自己早已怀孕,腹中的孩子是夏明震的遗腹子,夫妻二人商量之后,便下定决心将这个孩子生下来。

1928年深秋,井冈山大井村的一栋房子里两个妇女神色焦急,端着水盆进进出出,她们忙着为红军干部曾志接生。此时,坐在门口等待的蔡协民也紧张不安,他期盼着妻子能够平安生产。

突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传出了屋外,蔡协民慌忙跑进了产房,抱起了那个白白胖胖的男婴,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他神情愉悦,抱着男婴贴在胸口放了许久,很快便回到了部队中。

当时的红军队伍随时可能转移,年轻的曾志带着一个还未满月的孩子极为不便,便产生了将他送给别人抚养的念头。

在曾志坐月子期间,有一位名叫赖风娥的大姐尽心照料,她是当地人,三年前生过一个孩子,可惜不幸夭折了。一天,曾志试探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赖风娥高兴不已,再三向曾志确认。在曾志解释完之后,便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

赖风娥便带着孩子离开,曾志看着她们的背影,心中的痛楚油然而生,她不禁留下了眼泪。

送别完孩子的曾志返回了茨坪,向前委报道,在这里她接到了新的指示。1929年1月在满天飞雪的天气中,她跟随着红四军离开了井冈山朝着赣南出发。曾志和蔡协民来不及看一眼孩子,就告别了这片土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曾志夫妇俩虽然离开了井冈山,但那个刚生下来的男婴永远地留在了井冈山,赖风娥夫妇俩收养这个孩子之后,精心照料,将他取名为石来发,希望他可以看到革命最后的胜利。但天有不测风云,几年之后,石来发的养父被捕,反革命分子将其活活打死,养母赖风娥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只留下8岁的石来发独自一人,幸好石来发的外婆收养了他,带着年幼的他四处漂泊,走村串巷,乞讨为生。

曾志夫妇俩调往福建工作后,生下了两个孩子,但都没能留在身边,幸存的那一个也托付给当地人收养,直到建国后才得以相认。

再后来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蔡协民不得不与曾志分手,独自来到厦门开展地下工作,后来在寻找组织的过程中被叛徒出卖,在福建英勇就义。

1937年曾志又在党组织的委派下,和陶铸以夫妇的名义前往厦门进行革命工作,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二人日久生情,结成了夫妻。并于1941年生下女儿陶斯亮。

建国之后寻找孩子

虽然为了革命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送给了别人,但她并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革命者。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后,为了寻找亲生骨肉,曾志就不遗余力地四处打探。调任广州市委副书记时,她托人找到了自己曾经送给别人抚养的孩子——曾春华。

但不幸的是,由于当时的环境恶劣,曾春华身患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已经成为残疾,在见到曾春华之后,曾志将他接到身边,并送他到学校学习,身残志坚的曾春华后来成为一名工人。

虽然找到了三儿子,但遗留在井冈山的大儿子依旧没有下落。她不断地托人到井冈山寻找一个石姓老战士,1951年在井冈山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一个让她感到振奋的消息传了过来:石礼保虽已离世,但他的儿子石来发还在当地。

人们以为石来发找到了当大官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回乡种地了,可石来发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1951年石来发在政府的帮助下去了广州,与素未谋面的母亲相认。很少落泪的曾志这一次终于忍不住,激动地留下了热泪,23年的牵挂,23年的怀念终于在那一刻彻底地迸发了。

后来,在交谈的过程中,曾志得知长子石来发8岁时便跟随外婆乞讨为生,吃尽了人间苦难,而且目不识丁,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一刻,20多年的酸楚涌上心头,她觉得自己亏欠长子太多,根本无法弥补,便对石来发说:“留在广州吧,白天去工厂做工,晚上去夜校学习。”

石来发听后沉默了许久,他缓缓地说道:“妈妈,算了吧,我已经成家,分到了田地。80多岁的外婆还需要我去养老送终呢,做人得讲良心啊!”

石来发的一席话,深深地撼动了曾志,她没想到,目不识丁的儿子竟有如此孝心,直到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于是便同意了石来发的想法,让他回到了井冈山。

1964年,石来发第二次前往广州看望曾志,这一次他带着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要留在广州,但却被曾志硬生生地赶了回去,让他不要逃避,直面问题。

这一别就又是20多年,1985年曾志已经就任中组部副部长,回到井冈山的石来发一家依旧在务农,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便想前往北京寻求帮助。石来发带着儿子石金龙、石草龙来到了北京,两个孙子却并没有发现想象中的“锦衣玉食”,曾志的家里十分简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在临走前的晚饭中,石金龙壮着胆子向奶奶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将农村户口转为商品粮户口,但是曾志却拒绝。当时的石金龙依然心有不甘,几年之后,他又私下请求曾志的秘书帮忙解决“农转非”,但秘书却告诉他没有曾志的许可,不能帮忙。

直到那时,石金龙才明白在曾志的心里,组织原则是至高无上,不可能亲手去破坏它。即使再爱自己的子女,也要服从于革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巾帼英雄最后的交代

1998年4月,病重中的曾志让陶斯亮通知石来发和曾春华前往北京探望,但却要求只能派代表前去。曾志躺在病床上,颤巍巍地叫来石金龙,用微弱的声音对他说:“奶奶没能给你留下任何的东西,你能原谅奶奶吗?”听到这句话的石金龙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1998年6月21日,曾志离开了人世,这个为女子争志气的巾帼英雄走完了87年的人生历程。根据她的遗嘱,曾志没有设置灵堂,也没有通知京外的亲友。她还嘱托将自己的遗体交由医院解剖,火化后的骨灰一部分葬在八宝山的树下,一部分葬在井冈山的树下,剩下的埋在白云山的大石头下。

在陶斯亮护送骨灰回井冈山时,居住在当地的石来发一家在知晓曾志已经离世。他们曾志的骨灰撒在小井红军烈士墓附近,在埋葬骨灰的土堆上种下了一棵柏树,并立下了一块普通的石头,上面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曾志终于到了她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到了她一生牵挂的战友身边。

再后来,家人们在整理曾志抽屉的遗物时发现了80多个信封,里面都是这么多年攒下来的工资,她将这些钱转交给老干部局,捐给湖南山区的孩子。

曾志离世后,石来发一家还是在井冈山的罗浮镇辛勤地劳动着,他们始终牢记着前辈的叮嘱,依靠着自己的双手。从来也不提及母亲在外做着大官,只是默默地做着农民,在田间地头辛勤地耕耘着。

他的孙子,石草龙虽然已经60岁了,但他依旧在井冈山的江西干部学院做着保安的工作。闲暇之余,他也会亲自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讲讲课,讲讲那个从井冈山走出的巾帼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面顶撞毛主席,经历三次婚姻的曾志晚年:我还有一个遗失的儿子
陶斯亮询问病榻上的母亲:妈,大哥的父亲究竟是谁,这很重要!
江西孤儿靠乞讨长大,23岁中央来人找他:你亲妈是个大首长
儿子刚出生就被送人,23年后副部级的母亲找到他:当个农民挺好
曾志,她是部长,儿子石来发是农民,三任丈夫夏明震、蔡协民、陶铸分别是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副总理
传奇女性曾志遗嘱:存款捐家乡,不进八宝山,骨灰撒在井冈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