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雷击的损伤与识别

进入夏季运行后,雷雨是最主要的天气特点,而雷雨对飞行带来的主要危害就是雷击。在开展雷达使用和雷雨绕飞知识学习的同时,

为了防止检查飞机时未发现已经出现的雷击情况,导致带着安全隐患飞行,也要进行对雷击损伤与识别的学习,并加强飞行前的绕机检查。

同时,在发现雷击情况后及时的与机务沟通,并完成相应记录的填写和SMS平台的安全信息反馈。

一、雷击产生的原理

雷电是由于大气层充电产生的结果。当充电到足够高时就会击穿空气绝缘体从而发生雷击。静电现象主要是在积雨云(雷暴云)中产生,但有时也会在暴风雪或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产生雷电。

雷电可以分成很多种类:云到云的,云间的,云到地的等等。大多数飞机遭遇雷击都是云到地这一种类型的。

二、飞机与雷击

飞机结构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铝合金),由于雷击的发展是由云层到地面,飞机结构就提供了一个“短路”的路径,飞机成为了闪电路径的一部分。当然这种情况是很少遇到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发生雷击时,那么就至少有两个雷击点:一个进口,一个出口。由于飞机通常是在水平面上前进,所以进口通常在飞机的前部(机头、发动机吊舱、翼尖等),出口在飞机的后部(翼尖、垂直和水平安定面的后部、起落架等)。由于在空中飞机是朝前飞行的,那么每一次雷击都是沿着机身或发动机吊舱向后走的,因此往往会留下多个雷击点,这种情况叫做“Swept stroke”。

据统计各种可能的雷击点,可以在飞机上分成以下不同的区域:

区域1:该区域的飞机表面是最易受到雷击的(进口和出口);

区域2:该区域的飞机表面是最易受到从区域1 开始的雷击扫荡的;

区域3:包括除区域1 和2 以外的所有飞机表面,受到雷击的可能性较低。但是该区域仍然被两个雷击点(进和出)的电流穿过。

区域1和区域2 根据雷击的持续时间可以进一步的分为“A”和“B”两个子区域。“A”子区域产生雷击电弧的可能性较低,而“B”子区域产生电弧的可能性较高。

区域1A:是指该子区域内雷击产生电弧的可能性较低,比如雷达罩的静电带或发动机吊舱的边缘、皮托管附近;

区域1B:产生电弧的可能性较高,比如大翼、水平安定面、翼尖等及其后缘;

区域2A:由于“swept stroke”而产生电弧的可能性较低,比如发动机后部,整个机身表面、机翼表面的弦中点附近区域等;

区域2B:由于“swept stroke”而产生电弧的可能性较高,比如区域2A 的机翼后缘。

三、雷击与风蚀的区别

雷击损伤会表现出过热烧蚀的外观,风蚀只存在于前缘迎风面,形成金属表面粗糙,前缘掉漆等外观,由于有些区域涂有黑色的导电漆,所以外部装饰漆风蚀过后也呈黑色,可以观察黑色区域周边的面漆层是否变色,雷击会使损伤周围面漆也呈黑褐色。

1、对于飞机的金属结构。对于机身结构,雷击可能产生从前到后大致排成一行的雷击点,发现一处雷击后,可顺着从前往后找,明显的标志就是结构表面过热变色。由于雷击会产生高温,可能会改变金属的热处理性能,使其内部金相结构改变。一般金属结构雷击损伤有以下特征:

1) 金属表面的漆层会由于高温颜色变黑,鼓泡、脱落。

2) 金属表面会会出现凹坑、突起、或者小圆孔,呈熔融状

3) 蒙皮搭接处或口盖处边缘材料可能会丢失、缺损。

4) 蒙皮上的紧固件头部有小坑或突起,呈熔融状。

5) 金属导电条部分缺失,或变形翘起。

2、对于复合材料结构,雷击通常造成分层,或表层穿孔,烧蚀,雷击区域呈黑色。

四 、B737飞机雷击区域

五、常见的雷击损伤事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波音飞机结构损伤临时处理方法
浅谈如何降低飞机雷击损伤风险
风力发电机直击雷防护特点
飞机与雷电那些事儿
如何设计复合材料飞机闪电防护,还真是一门学问
坐飞机被雷劈中是什么感觉?|法拉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