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诛杀少正卯的有无及原因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是历史上一个争议很大的事件。少正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官至少正,能言善辩,有大学问,在当时被称为“闻人”,在鲁国与孔子齐名。他与孔子一样都开私学,招收弟子,开坛讲学。少正卯比孔子还吸引人,多次将孔子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课,后来孔子将其杀了。不过这件事情的有无一直受到质疑,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这件事情。

孔子有没有杀少正卯

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是不是存在这个问题上,我选择信任的是先秦的典籍,以及史家的记载,至于一些凭主观臆测的文字,不予采信。

孔丘

荀子、尹文子,从传世作品来看,均为有道德的圣人,尤其是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圣人,也是韩非子的师长,《荀子》中的记载,应该是可以采信的。孔子杀少正卯的事件,在《荀子·宥坐》中有记载:“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如果说“孤证不立”的话,那么在《尹文子·大道》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孔丘摄鲁,相七日而诛少正卯。”《孔子家语·始诛第二》也有:“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陆贾《新语·辅政第三》的“故尧放驩兜,仲尼诛少正卯;甘言之所嘉,靡不为之倾,惟尧知其实,仲尼见其情。”《史记·孔子世家》的“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淮南子·氾论》也记载:“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汉书·刘向传》里的“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子有两观之诛”中“两观之诛”也指此事。《说苑·指武》“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于东观之下”,《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昔孔子治鲁,七日诛少正卯”等等均有所记载,虽然先秦诸子里寓言较多,但是类似的事情反复出现,后来甚至在正史中记下来,所以应该是真的。

反对这个观点的来源是朱熹,他认为《荀子》是唯一来源,也有人拿孔子对不教而诛的反对和对子产不毁乡校的赞成去推论孔子不可能是杀害少正卯的凶手。可是这些观点都是以猜想为基础的,不足为凭。

朱熹

也有人认为就连《论语》、《孟子》都没提,怎么能证明《荀子》里的话是真的呢?可是《论语》虽然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会记载。而且这些书籍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秦火的浩劫,早已是残缺不全,有些事情没记载也是可以理解的。

孔子杀少正卯的原因

而诛杀少正卯的原因,两者的解释是一致的。

《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 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 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在孔子看来,少正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恶俱全。

少正卯

也就是说,少正卯,通晓事物运作的规律但用心险恶,行为邪僻而顽固不化,说话虚伪却能言善辨,对邪僻的奇闻异事记述广博,对那些不正之事巧言润色大肆传播,这样看来,少正卯算是一个十足的意志坚定能力强大的反派人物。

孔子将少正卯与尹谐、潘止、管叔、华仕、付里乙、邓析、史付并列,均为异世同心,不可不诛。

尹文子更进一步说明:“《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畏也。语曰:'佞辨可以荧惑鬼神。’曰:'鬼神聪明正直,孰曰荧惑者?’曰:'鬼神诚不受荧惑,此尤佞辨之巧,靡不入也。夫佞辨者虽不能荧惑鬼神,荧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得之于眉睫之间,承之于言行之先。世俗之人,闻誉则悦,闻毁则戚。此众人之大情;有同己则喜,异己则怒,此人之大情。故佞人善为誉者也,善顺从者也。人言是亦是之,人言非亦非之,从人之所爱,随人之所憎。故明君虽能纳正直,未必亲正直;虽能远佞人,未必能疏佞人。故舜、禹者,以能不用佞人,亦未必憎佞人。语曰:“佞辨惑物,舜、禹不能得憎。”不可不察也。语曰:“恶紫之夺朱,恶利口之覆邦家。”斯言足畏而终身莫悟,危亡继踵焉。”

孔丘

这些人的言行,对于动摇了社会正常发展的根本,那就是基本的是非观、善恶观,他们不以正常的是非为是非,而是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妄言妄行,自以为是,并且,在他们四周聚集了一大批信奉他们的人,因此,为匡扶正义不得不除之。

从荀子和尹文子文中的态度来看,更多是借这一事件来阐明巧言佞色的邪僻之徒对社会的危害,借孔子之口来描述小人为恶的社会危害,并未对孔子杀少正卯的事件持否定态度,他们同样是认可孔子所说的诛杀少正卯的原因的。

通过孔子的回答可以发现,在孔子这个圣人眼中这个少正卯就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他必须要消灭少正卯。实则这个少正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罪行,只是与孔子在学术上存在分歧,孔子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诛杀,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此事也成为孔子的人生一大污点,少正卯被杀后,其学说没有流传下来。如果少正卯不死,以他强大的“蛊惑力”,可能就没有后来孔子什么事了。

儒家不是爱人吗?为什么要宣扬杀人?

简单地说就是,孔子,以及老子这些先秦的圣人们并不是一味与人为善。认为孔子是老好人,认为儒家思想甚至道家思想是一味以和为贵,一味和而不同的,是对儒家思想,对道家思想,对正统的华夏思想文化的误解。

《道德经》

我们来看《道德经》中的一段话。“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道德经》的德经部分,很大篇幅是在讲用兵,对君子,天真百姓,仁者爱人,对小人,奸邪之徒,执而杀之。换句话说,对同志,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冬天般的寒冷。

中国的文化,有的只是正邪之辩,正就是正,邪就是邪,除非邪能改过,否则执而杀之,天下不见可欲,民心不乱。其实这就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这么做也就是“攻乎异端”的一种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为什么杀少正卯?
《尹文子·大道下》
春秋战国时,孔子杀少正卯合法吗?
疑团重重的孔子杀人案
孔子杀了少正卯还要暴尸三天,心中要有多大的怨毒才能做到这样?
誅少正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