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为什么杀少正卯?
userphoto

2022.06.14 广东

关注

孔子为什么杀少正卯?

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代理宰相之职,不就杀了少正卯。孔子学生说少正卯是一个“闻人”,为什么要杀他呢?

孔子给出的解释是:

一曰:“心达而险”内心通达明白却邪恶不正,但是却没有不法行为。

二曰:“行辟而坚”行为邪僻而顽固不改。

三曰:“言伪而辩”言语虚伪却又能言善辩。

四曰:“记丑而博”专门记诵一些丑恶的东西而且十分博杂。

五曰:“顺非而泽”专门赞同错误的言行还进行润色。

当下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专门抓住一个点对人进行网络暴力,好像自己就是一个完美的人,把自己置于道德的最高点,打着各种幌子,粉饰自己的言论,使自己言论正当化,挑起争端对立!

孔子杀少正卯的事,下面古籍中有记录:

-1-

《荀子》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

孔子做了鲁国的代理宰相,当政才七天就杀了少正卯。

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

学生进来问他说:“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啊。老师执掌了政权就先把他杀了,这不是弄错了吧!”

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原因。人有五种罪恶,但是并不包括盗窃:一是内省通明但用心险恶;二是行为邪僻却又顽固不化;三是说话虚伪却还善辨;四是记述稀奇古怪而驳杂广博,五是赞同错误言行而又进行润色。这五种罪恶,一人只要有一种,就不能逃脱君子的诛杀,少正卯却同时具有这五种罪恶。所以,在他居住的地方,足以聚众成群,他的言谈足以掩饰邪恶,迷惑众人,他刚愎自用,足以反是为非,而独树一帜。这是小人中的豪杰,是不可不杀的。正是这样,商汤杀了尹谐,文王杀了潘止,周公旦杀了管叔,姜太公杀了华仕,管仲杀了付里乙,子产杀了邓析、史付。这七个人,虽然时代不同,但内心同样邪恶,是不能不杀的。《诗经》上说:'我忧虑重重,被一群小人所恼恨。’小人多了,那就令人担忧了。”

-2-

《孔子家语》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

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代理宰相之职,表现出高兴的神色。

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

弟子仲由问他:“我听说君子祸患来临不恐惧,福禄降临也不欢喜。现在您得到高位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

孔子回答说:“对,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但不是有'显贵了而仍以谦恭待人为乐事’的说法吗?”就这样,孔子执掌朝政七天就诛杀了扰乱朝政的大夫少正卯,在宫殿门外的两座高台上行刑,并在朝廷暴尸三日。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孔子弟子子贡向孔子进言:“少正卯在鲁国非常有名,现在老师您执掌朝政首先就杀掉他,或许有些不恰当吧?”孔子回答说:“坐下来,我告诉你杀他的缘由。天下称得上大恶的有五种,连盗窃的行为也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事理却又心存险恶,二是行为邪僻而固执,三是言语虚伪却又能言善辩,四是对怪异的事知道得过多,五是言行不端还要广施恩惠。这五种大恶,人只要有其中之一恶,就免不了受正人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则是每样都具备。他身居一定的权位就足以聚集起自己的势力结党营私,他的言论也足以迷惑众人伪饰自己而得到声望,他积蓄的强大力量足以叛逆礼制成为异端。这就是人中的奸雄啊!不可不及早除掉。历史上,殷汤杀掉尹谐,文王杀掉潘正,周公杀掉管叔、蔡叔,姜太公杀掉华士,管仲杀掉付乙,子产杀掉史何,这七个人生于不同时代但都被杀了头,原因是七个人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具有的恶行是一样的,所以对他们不能放过。《诗经》中所说的:'忧亡心如焚,被群小所憎恶。’如果小人成群,那就足以令人担忧了。”

-3-

《智囊》(明)冯梦龙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

少正卯与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孔子的学生曾经多次受到少正卯言论的诱惑,而离开学堂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讲课,导致学堂由满座变为空旷。

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

于是到了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把他杀了。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

子贡向孔子进言说:“少正卯是鲁国名望很高的人。老师您将他杀死,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呢?”

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与之相比还算好的行为: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为人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反常却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无实但却十分雄辩并能打动人心,第四种是所记多为怪异之说但是却旁征博引,第五种是顺助别人之错误还为其掩饰辩白。一个人如果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难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这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这是不可不杀的。”

《智囊》评价: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如果小人没有过人的才干,想要祸乱国家就很困难。如果小人有才能但愿意接受君子的指挥,对国家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可是少正卯煽动迷惑年轻人,连孔子的弟子也不能幸免,几乎要胜过孔子,孔子还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孔子狠下杀手,不只阻止了当时因口才雄辩而扰乱政局的状况,也为后世以学术作为借口摒除异己祸乱国家者树立了“榜样”。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瑀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夸夸其谈的人往往都是没有实际才干。少正卯看上去像是有才能能够担负重任,实际上并不可用。一般的奸佞小人,贤能明智的君主就能够发现并将其杀死,然而对于一些所谓的名人隐士,只有圣贤之人才能认识到其该死的理由。唐朝萧瑀对佛教很痴迷,唐太宗就命令他出家为僧。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河南郡丞郭仙舟纷纷献诗陈情。玄宗下诏说:“看你们诗中的意思是崇奉道教的,这种思想不切合实际所需,那就依着你们个人的喜好吧!”免去他们的官职做了道士。这种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如果让那些痴迷佛、道的人都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学习异端邪说的事情就可以消失了。

-4-

《尹文子》尹文,战国时期齐国人

治主之兴,必有所先诛。先诛者,非谓盗,非谓奸。此二恶者,一时之大害,非乱政之本也。

治理国家的君主在施政开始时,必定要先诛杀一些人。先诛杀的这些人,不是盗贼,也不是奸诈之人,这两种罪恶之人,尽管是国家一时的大祸害,却不是造成国家混乱的根本原因。

乱政之本下侵上之权,臣用君之术,心不畏时之禁,行不轨时之法,此大乱之道也。

造成国家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在下位的人侵夺在上位人的权力,臣子窃用君主的统治手段。内心不畏惧当时的禁令,行为不遵守当时的法规,这才是造成国家混乱的祸根。

孔丘摄鲁,相七日而诛少正卯。

孔子代理鲁国相国职务,七天后便诛杀了少正卯。

门人进问曰:“天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先诛,得无失乎?”

孔子的弟子进门问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很有名望的人.先生执政后首先就诛杀了他,恐怕有些失当吧?”

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窃盗奸私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强记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荧众,强记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雄桀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六子者,异世而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畏也。

孔子说:“坐下来,我告诉你们这里面的原因。人有五种罪恶,不包括盗窃奸私之类。一是通晓事理但居心险恶,二是行为怪僻而本性固执,三是言辞虚伪而善于诡辩。四是记忆力极强且广闻博见,五是顺应错误并从中得到好处。这五种罪恶,只要有人犯了其中一项,都不免遭到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却兼有这五种罪恶,所以他能在自己周围聚集成群的门徒,言谈话语足以掩饰邪恶、蛊惑民众.良好的记忆力足以能标新立异。他是小人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不可不诛杀。因此.商汤诛杀尹谐。周文王诛杀潘正,姜太公诛杀华士,管仲诛杀付星乙,子产诛杀邓析、史付。这六个人虽然处在不同时代,但思想却是一致的,所以不能不诛杀他们。《诗经》说。'心中忧愁呀.这些小人实在可恶。“小入成群。这足以使人畏惧害怕。”

语曰:'佞辨可以荧惑鬼神。’曰:'鬼神聪明正直,孰曰荧惑者?’

俗话说:“巧辩可以迷惑鬼神。”有人问:“鬼神耳聪目明,正直无私,谁能迷惑住鬼神呢?”

曰:“鬼神诚不受荧惑,此尤佞辨之巧,靡不入也。夫佞辨者虽不能荧惑鬼神,荧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得之于眉睫之间,承之于言行之先。

回答说:鬼神确实是不能受到迷惑的,这不过是强调巧辩的迷惑作用,达到了没有人不被迷惑的程度。那么善于巧辩的人。虽然不能迷惑鬼神,但能迷惑一些人确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探究人们的心理。揣度人们的欲望,顺应人们的爱好而不敢违背,把人们引向邪恶的深渊.以便求取个人的私利。人们都喜欢听别人赞美自己好。并喜欢向别人宣扬;都讨厌听别人说自已的过错.并善于掩盖修饰自己。而巧辩之人能从人们眼神的细微变化中探知人们的心意.能在人们的言行之前对人进行谄媚奉承。

世俗之人,闻誉则悦,闻毁则戚。此众人之大情;有同己则喜,异己则怒,此人之大情。

世上的一般人,听到别人赞誉自已就高兴。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就悲伤.这是多数人的常情。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同就高兴.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异就恼怒.这也是一般人的常情。

故佞人善为誉者也,善顺从者也。人言是亦是之,人言非亦非之,从人之所爱,随人之所憎。

所以奸邪之人都善于说别人的好话。都善于顺从别人。别人说正确.他也说正确;别人说错误,他也说错误。顺应别人的爱好。随和别人的憎恶。

故明君虽能纳正直,未必亲正直;虽能远佞人,未必能疏佞人。

所以贤明的君主虽然能接纳正直无私的人,但不一定内心亲近正值无私的人;虽然能不用奸邪之人.但不一定内心疏远奸邪之人。

故舜、禹者,以能不用佞人,亦未必憎佞人。

因此,即使像虞舜、夏禹这样贤明的君主。也只能做到不用奸邪之人,却不一定做到憎恶奸邪之人。

语曰:'佞辨惑物,舜、禹不能得憎。’不可不察也。

俗话说:“巧辩能够迷惑众人。虞舜、夏禹却不能憎恶奸邪之人。”对此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

语曰:'恶紫之夺朱,恶利口之覆邦家。’斯言足畏而终身莫悟,危亡继踵焉。” 

俗语说:“最可恶的是紫色夺去了大红色的光彩,最憎恶的是花言巧语颠覆了国家。”这话足以使人感到可怕。然而有的人一辈子都认识不到这一点,国家的危难灭亡就会接踵而来。

-5-

《史记》中的记载: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郡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预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齐国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害怕了起来,说:“孔子在鲁国执政下去,一定会称霸,一旦鲁国称霸,我们靠它最近,必然会首先来吞并我们。何不先送一些土地给他们呢?”黎说:“我们先试着阻止他们一下,如果不成,再送给他们土地,这难道还算迟吗!”于是就从齐国挑选了八十个美貌女子,都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他学会跳《康乐》的舞蹈,身上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给鲁君。先把女乐和纹马彩车安置在鲁城南面的高门外。季桓子身着便服前往观看再三,打算接受下来,就告诉鲁君以外出到各地周游视察为名,乘机整天到南门观齐国的美女和骏马,连国家的政事也懒得去管理了,子路看到这种情形便对孔子说:“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孔子说:“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法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那么我还可以留下不走”。季桓子终于接了齐国送来的女子乐团,一连三天不过问政务;在郊外祭祀束后,又违背常礼,没把烤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当天就在屯地住宿过夜。鲁国一个名叫师己的乐师来为他送行,说道:“先生您是没有过错的。”孔子说:“我唱一首歌,好不好?”于是唱道:“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和亲信撵走;接近那些妇女,可以使人败事亡身。悠闲啊悠闲,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师己返回后,桓子问他说:“孔子说了些什么?”师己如实相告。桓子长叹一声,说“先生是怪罪我们接受了齐国那一群女乐的缘故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真实的执政水平是怎样的?
经典之书 让人心静而不是性躁
孔子诛杀少正卯的有无及原因
刘向《说苑》卷15指武诗解12五毒奸雄不可不诛社稷且危傅之于膺
此人和孔子齐名,学生比孔子还多,孔子掌权后立马将此人杀死
孔子为何要诛杀少正卯?不仅因为少正卯抢了他的饭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