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

2021-06-02 18:34

公元前230年,作为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国在秦王嬴政执政的时代,对六国逐一发动灭国战争,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天下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帝国——秦王朝。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靠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征伐,而是数代秦国军民的共同努力。秦国的真正崛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始于秦孝公执政的时代,而这其中不得不说的,是奠定秦国崛起基础的一次改革——商鞅变法。那么,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到底该如何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呢?文章今天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商鞅变法的契机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互相攻伐争霸的进程加快,各国变法浪潮迭起。比较典型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以及秦国的商鞅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的时间在诸侯国中是比较晚的。战国中期,魏国最先经历变法,一跃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那时候的秦国在中原各诸侯国的眼中不过是偏安西部一隅的养马蛮族,诸侯国不与秦国会盟,天下卑秦一度成为常态。

公元前361年,在秦国与魏国争夺河西地区的战役中,秦献公壮志未酬,中毒箭不治身亡,秦孝公嬴渠梁成为秦国新一代国君。当此之时,秦国积贫积弱,国力日减,内困于私斗,外卑于诸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富国强兵,重现春秋时代秦穆公称霸诸侯的伟业,雄才大略的秦孝公有意在秦国进行深刻的变法

在秦孝公向山东诸国发布求贤令之后,怀才不遇的商鞅进入秦国,经过商鞅友人的引荐,商鞅几次以王道、仁政、玄谈游说于秦孝公,引发秦孝公不满。商鞅由此窥见秦孝公的强国志向,便示之以法家变革强国思想,秦孝公也由此得知商鞅的确有变法大才,便有意对商鞅委以重任,使其主导秦国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在开始实施前就受到了不小的阻碍,这种阻碍主要来源于秦国国内的老世族和嬴姓公族。自古以来,国家变法与其说是富国强兵的社会改造,不如说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商鞅变法会从根本上触及秦国老世族的既得利益,因此受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阻挠。

一心想要秦国国富兵强的秦孝公力排众议,任命商鞅为秦国左庶长主导变法事宜。其实,秦国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除了秦孝公扫除了国内变法的阻力,也得益于当时秦国所处的外部环境。

战国中期,魏国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然而,魏国霸权旁落也初现端倪。在当时,魏国西征秦国,东拒齐国,国家实力已不比当初,为了维护霸主地位,魏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当时,秦国面对魏国的侵略压力,国内变法的苗头受到压制。

有两件事情为秦国商鞅变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一,当时魏国君主魏惠王作出了错误决策,没有采纳庞涓的灭秦方略,而是选择进攻邻国赵国。赵国在魏国军队的猛烈攻势下求助于齐国,齐国以孙膑为军师救赵。在这场战争中,魏国在桂陵道战败,军队精锐损失殆尽,其霸主地位受挫,威信大不如前。秦国商鞅变法的第一阶段也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魏国在桂陵战败后的几年急需扩张国力,便将矛头指向了正在进行申不害变法的韩国。史料记载,魏国以庞涓为统帅,大举进攻韩国,这为秦国商鞅变法的第二阶段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场战役中,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采纳孙斌谋略,上演围魏救韩,魏国大败,魏军阵亡近十万人,庞涓也身死马陵道,从此以后,魏国再也没有崛起。

秦国商鞅变法充分利用了魏国进攻别国的宝贵时间,为变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这也是秦国变法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国分两阶段进行了变法改革。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经济变革

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在秦国废除了落后低效率的贵族井田制,鼓励农耕,把重农抑商奉为国策。为了彰显以农为本的国策,秦国变法放宽土地自由买卖,肯定土地的私有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秦法规定,民人可用增产粮食与织布等量抵除强制性的徭役和赋税,这具有了初步的民本思想。

而且,秦国新法对于懒惰、荒废耕地之人和弃农经商之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严重者会没官即罚为官奴。与此同时,秦国依据新法,提供优惠条件大力吸收六国战乱流民饥民,比如秦国新国人家家都可以分到土地、住宅、耕牛和农具。据史料记载,秦国新法实施之后,六国流民入关中者达数百万之众,秦国人口急剧增加,大片无主荒地得到有效开垦,秦国国力大为增强。

另外,秦国新法规定秦国成年男子必须分家分户,对于达到分户标准而拒不分家的家庭,会加征超额的人头税并进行人身惩罚。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秦国的财政和赋税收入,为变法第二阶段的整军改革提供了厚实的经济基础。

军事变革

在军事方面,秦国新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按照秦国新法规定,军队实施严格的等级晋升制,战场杀敌按照数量对军士进行定功定爵,而且秦国新法对于贵族和普通秦人一视同仁,民人参军入伍建立军功可依法奖赏,贵族世袭而不立军功可依法削爵降职。

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前,庶民战场杀敌有功不赏,而世族却坐享祖恩荫蔽,这种不平等的军功爵制极大地挫伤了秦人兵士的积极性。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民人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被挤满。

另外,秦国新法打击了秦国私斗成风的传统恶习,减少了秦国国内私斗对于国力的消耗。秦国新法要求平等看待所有国人,世族之间以及世族与奴隶之间应该和平相处。

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国人参军入伍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秦国很快建立起一支人数达到十万人的新军。秦国新军在商鞅的带领下按照新法进行训练,建立了新的军队制度,配备有最新式的武器装备。

秦国新军的整体战斗力与之前相比大大增强。在后来与魏国的河西之战中,商鞅率领秦国新军与魏国的龙贾军、魏卬军展开激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洗刷了秦国连年战败割地的国耻。也是从这个时候起,秦国军队有了一个新的名号——大秦锐士,这支军队比魏国巅峰时期的军队——魏武卒的战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后来的征伐战争中,秦军经常被称作虎狼之军,这得益于商鞅变法的顺利进行。

政治变革

在政治方面,商鞅变法进行了很全面的改革。第一,重新树立秦国官府的公信力。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前,官府的政令变动无常,民众莫知所从,官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不高。针对这种现象,商鞅在实施新法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树立官府的威信,他在秦国新都咸阳南门口进行徙木立信,重新建立民人对官府的信任。徙木立信成为了商鞅变法政治改革的先声,也为整个变法进程设立了舆论保障。

第二,商鞅变法在秦国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统一任命,直接对国君负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秦国官僚体系的行政效率。而且,新法规定秦国实行什伍连坐制,鼓励民人相互揭发,知情不报者与罪犯同罪,犯罪的处罚标准很是严苛。而且,秦国还严格控制人口的流动,旅人住店及出入秦国主要关隘都需要秦国统一签发的官方凭证。

第三,统一国内准量制和官方意识形态。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也曾实施过新政。但是,秦国新政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地域和范围也很有限,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秦国新法规定,秦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制,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虽然国君的意志凌驾于秦国新法之上,这种规定在当时来说也是比较进步的。

结语

商鞅变法在秦国进行了将近二十年,经过变法改革的秦国,国家实力有了整体上的提升。在变法之后,秦国主动向魏国宣战,大败魏军并收复了曾经割让的河西之地。商鞅变法使秦国从此傲立于山西崤函之地,并为山东诸国所侧目。后来,虽然秦孝公病危离世,失去庇护的商鞅也身死人灭,但继任的历代秦国国君都基本贯彻了商鞅新法,这为秦国东出函谷逐鹿中原拉开了序幕

商鞅变法顺应了战国时代发展潮流,秦国君臣也以铁腕手段维护贯彻新法,这是很难得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很成功的变法改革运动。与此同时,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法家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固然有利于秦国的强大,但也为日后秦国穷兵黩武埋下了种种隐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变法的节奏感
《大秦帝国》中老甘龙的“柔弱胜刚强”
中国古代历史六大著名变法
古代唯一的一次成功变法
自己很努力,对手不争气——秦国一统天下的内因与外因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对比——魏国:新特权阶层篡夺果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