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将楷书写得灵动奇妙,作品气韵传神而不呆板(4)

如何将楷书写得灵动传神而不呆板?

2019-01-28 · 牧云轩聊书法

这是在悟空问答中写的一篇回答。转发于此,以供同道交流。

  唐代孙过庭曾云:“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

  什么意思?他是说,写楷书不旁通草意,那就很难成为佳品。楷书是点画为重要的组成根本,却靠使转表达情感。

  综上所述,要想把楷书写得灵动奇妙,气韵传神而不呆板,必须学习楷书的同时,还要进行行草书的练习。只是专一不变地学习楷书一种书体,是写不好楷书的。

  下面以书法史上四位大宗师为例。

  一,钟繇

  

  三国魏时的钟繇,被后人誉为“楷书鼻祖”。以辈份论,他应是书圣王羲之的师爷级别。

  钟繇的楷书传下来的不多,以碑刻为主,有的厚重如《荐季直表》,开启了后来唐代颜真卿的书风。也有的十分瘦劲,如《贺捷表》。无论厚重还是瘦劲,钟氏楷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古而灵动。

  孙过庭说,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说钟繇虽然不擅于草书,但他的楷书却拥有草书的使转纵横的灵动之美。

  

以此图中的“繇”和“无”为例,是不是笔意的边贯和笔势的飞动,跃然纸上?

  谁说楷书必须要写得让唐代的欧阳询、柳公权那样法度森严、美术字一样工整?其实,在楷书刚刚出现的时候,在钟繇的笔下,它不仅拥有隶书的高古血统,还同时兼具草书的灵动。只是后来的魏碑的刀劈斧琢和唐代的法度工整,让楷书变得整齐划一、面目呆板甚至可憎。

  学习楷书就要溯本求源,回归魏晋时本来的面目。

  二,王羲之

  

王羲之在钟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去除隶意,加以规范,让楷书步入更加现代的审美之中,从而定型了楷书的样式。

  在发展楷书的同时,王羲之还进一步发展了行书和草书。如此集古今大成者,称之为“书圣”一点不过分。看王羲之的楷书,虽然在体势上比钟繇更加现代,但灵动之美却依然保留着。如果说钟繇的楷书是高古厚重,那王羲之的楷书就是古雅流美,和东晋时代通行的魏晋风度。

  三,褚遂良

  

  在法度森严的唐代楷书阵营中,褚遂良是个另类。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笔意飞动,让人仿佛看到他的笔尖在纸上跳跃书写的情形。

  难怪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难怪是王羲之的隔代知音,褚遂良优秀地继承了王羲之在楷书的灵动之美。楷书不是美术字,更不是后来的馆阁体,而是书法艺术,是优美而飞动的存在。

  正是因为细劲而飞动,有舞者之美,后来的宋徽宗在褚遂良楷书基础上,进一步细劲和飞动,创造出“瘦金体”。

  四,赵孟頫

  

赵孟頫在元朝也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后来的楷书的四大家:欧颜柳赵,赵孟頫和三位唐代楷书大师并驾齐驱,充分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事情的确如此。在蒙古人统治的时代,江南流美的二王书风,刚开始并不吃香,但在赵孟頫的坚持努力下,二王书风终于一统江湖。很多元代书家在赵孟頫的影响下,开始学习王羲之书法,甚至章草书的复古运动。赵孟頫以一人之力,在元朝承上启下,开启了明代的书法艺术的进一步繁荣。

  细观赵孟頫的楷书,他已经越过了唐代,直接取法魏晋,有效地规避了唐楷的过于严整教条的毛病。经他经常书写的《真草千字文》为例,他确实是孙过庭理论的忠实实践者,一边写楷书,一边写草书,草中有楷,楷中有草,草书笔意丰富的楷书,想不灵动都难。

  赵孟頫在创作行书时,也经常是楷、行、草并行,时而楷、进而行、时而草,动与静的变幻,充满音乐的律动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书法大家写“清明”,集字欣赏
学习草书有多难?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书 法 理论】项 穆《书 法 雅 言》(附译文)
鲜于枢兼楷、行、草书,其书与赵孟頫齐名 楷书学虞世南、褚遂良,上
大饱眼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68位书法家及代表作欣赏!(上)
唐尚法——隋唐书法实践和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