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构建
userphoto

2023.06.22 山东

关注

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探索高职院校劳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促进劳模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

一、融入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应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劳动教育,特别强调劳模精神,将劳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同时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性。

二、融入培养过程

1.融入思政课程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劳模育人实践,精心培育工匠精神,将劳模精神所展现的“价值导向”切实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价值取向”,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劳模文化育人品牌。

一是以劳模精神融入校本教材为根本,丰富因校制宜的思政课程资源。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系统梳理了建校以来培养的多名省市级劳动模范资料,汇编出版了《劳模学长的力量》。以彰显劳模学长的力量,弘扬伟大劳模精神,开发出了校本育人教材,并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用鲜活生动的劳模故事和伟大的劳模精神教育学生、感召学生、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感悟劳模平凡中创造的伟大崇高品质以及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劳模育人新方法、新方式,以劳模学长为楷模,丰富思政课程元素,弘扬身边劳模精神,彰显劳模榜样力量,着力构建以劳模育人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培养能吃苦、懂技能、会创新、高素养的学生群体。

二是以劳模精神融入理论教学为引导,增添异彩纷呈的理论课程活力。引导学生在理论思维层面建立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劳模精神与思政课程的素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高度契合,学校结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化每一门思政课的理论阐释。找出符合劳模精神相关的知识点,完善教改方案、落实到教学计划、做好授课教案和课件等,强化融入与培养劳模精神。

三是以劳模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为突破,打造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品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以“四式”结构化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育和发扬劳模精神。认知式实践教学是结合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设计相应的专业、职业认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学了什么、未来从事的职业需要什么、岗位要求什么,准确、清晰地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树牢“劳动创造未来”的价值观念。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以弘扬热爱劳动为核心,充分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开展劳动体验实践,让学生在生产一线中去感悟新时代劳动者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示范式实践教学是注重在敬业与精业方面,发挥工匠、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五贴近—四融合—一加强”教学模式,让工匠、劳模进校园进课堂,用工匠和劳模的实践经验与职业精神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追求。参与式实践教学是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并帮助学生广泛参与顶岗实习、勤工助学、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真正深入实践,主动参与劳动,在创造劳动价值的同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2.融入劳动课程

高职院校将“劳模工匠”融入劳动课程,引领学生爱岗敬业、锤炼技能、体悟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为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打造“教师+劳模+专家”型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以“潜心教学、大爱育人”教风为指导,家庭、学校、校外基地、企业协同,共建劳动教育师资库,吸纳校友劳模、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

二是创建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秉承“勤学善思、砺能笃行”的学风,充分融合校友劳模、工匠资源,建立校友劳模进课堂机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劳动教育。建立“学劳模—懂生活—强本领—重实践”的四级劳动教育课程链。实践部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探究式、项目化、综合性和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按劳动教育的模块、技能培养的梯度培养劳模精神,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设计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菜单式”劳动清单,凸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

三是采取多样化的劳动育人方式。校内建设校友劳模工作室,联结校友工作单位联合打造校企合作劳模工作室。开展劳动教育月,凸显劳模精神育人效果。通过组织学生集中劳动,开展劳动技能学习、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宣介校友劳模事迹。立足提升劳动技能,开展特色专业生产劳动实践。

三、融入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将劳模精神融入教育评价体系中,按照夯实学生基础性素质、提升学生发展性素质、打造学生发展强劲引擎的基本思路,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模型,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融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劳模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以铁路特色文化为基础,坚持从德育导向、实践导向、就业导向三个维度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各方面的破“五唯”评价机制,全面构建“铁职”特色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指挥棒功能,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深化改革。学校报送的“'一课二平台三类型四协同五评价’打造'铁职’劳动教育体系”入选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的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四、融入校园文化

一是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劳模文化实践体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机制,将劳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进行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开展弘扬劳模精神丰富多元的校园活动与实践活动,如劳模精神征文、劳模大讲堂、实地参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劳模精神的认同感,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将劳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二是建立劳模阵地,探索劳模文化育人机制。使学生认识到要成为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内涵,明晰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成长发展路径。学校组建劳模文化研究团队,开展劳模文化主题研究。同时,通过校外媒体、校园官网及校园融媒体中心平台等大力宣传劳模事迹,传播劳模精神,逐步形成“双教材、双课程、双基地、双师资、双结对”良性互动的劳模文化育人机制。节选自《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3年第2期)

来源:高职观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职院校劳动育人新模式的探索
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表达
科学的评价才是落实劳动教育的良策
老区高校劳动教育课怎么上
以《劳动实践》为抓手,复业复产跑出“加速度”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如何构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