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好“三个课堂” 赋能“技教融合”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之一在于区域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教育部部署“三个课堂”应用模式。即“专递课堂”“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课程的问题”;“名师课堂”“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名校网络课堂”“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

这三个“主要针对”充分体现了关注和解决当前国家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与关键问题,聚焦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目标,抓住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个课堂”建设打破了各自为政的区域性教育与教学格局,引入共享与开放的互联网思想,旨在建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实现大范围内的教育教学共同发展、协同发展和整体发展,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齐步走。

为此,在推进“三个课堂”应用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包括研制“三个课堂”应用的建设要求、行动计划和实施规范,使“三个课堂”成为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创新、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治理完善的示范和典型。

教育教学是复杂的,名校与名师在“三个课堂”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传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是基于参与“三个课堂”学习的学生的基础与需求,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互动性的真实情景中的课堂教学与教研,使远程的“三个课堂”成为真实与有效的真课堂、真教学。

要探讨和实施常态化的“专递课堂”和“名师课堂”,实现常态按需应用,这对于名校与名师是一个挑战。名校与名师必须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成为“三个课堂”上的名师与名校。

“三个课堂”要在解决三个“主要针对”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到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新高度。

“专递课堂”要逐步发展成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学示范,成为双师合作教学的课堂,使远程在线教师与课堂教师共同实施更有效而精准的课堂教学,“专递课堂”从“补缺”的课题转换为“高质量课堂”。

“名师课堂”则要从“师徒制”指导转变成为“同伴式”教研,成为开放式、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实现教师相互合作与共同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要从“展示”与“分享”的课堂系统逐步发展成为“点播”和“定制”的课堂创新,使名校成为能够服务于不同学生需求和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名校,从“分享”教育资源转变为“扩展”优质教育资源。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教育学系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互联网改变教学方式
“三个课堂”助推 农村教育不再难
教育部:2022年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
破解名校发展的要素
成长,始于反思
未来的智慧教育是啥样?课堂互动更顺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