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个体法律意识

研究视角

法律意识是关于法律的意识,因而哲学和心理学关于意识的解释是理解和研究法律意识的基础。西方学者从法律价值、法律文化观念、法律信仰、法律理想、法律感情、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法律意识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形成了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学和法律心理学3种研究视角。1980年以前,欧洲普遍使用的与法律意识有关的概念是有关法律的知识与观点(KOL)。欧洲学者对法律意识的研究关注人们自己具有的法律思想与期望,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问题的体验。法律意识在美国是法学与社会学领域广泛使用的概念。美国学者认为,法律意识指一个人在特定时期所具有的关于法律的性质、功能和应用的一切思想。中国学术界在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借鉴苏联的法学理论,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观点、观念、思想以及法律心理。1980年以后,中国学者多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看,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法律现象,是社会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法律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从心理学角度看,法律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内在领悟及主观心理感受。学者对于法律意识的研究也影响到对个体法律意识的理解和认识。早期的研究多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将个体法律意识看成是社会意识中的一部分,是个体对法律现象的思想、看法、观点和情绪,是个体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的反映。2000年以后,学者日益重视对个体法律意识的心理学研究,关注个体对法律规范内化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与结果,认为个体法律意识是个体关于法律现象的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现象,它决定着个体对法律规范认识、理解和服从的意愿与程度,影响着个体社会行为的选择。

基本内容

个体法律意识是个体对法律现象的主观体验和价值评价,在内容上包括个体对法律现象的知晓、理解和把握,对静态的法律规范和动态的法律行为的情感、态度和评价,以及对法律的意愿、要求和期待。具体包括4个要素:①法律认知。是个体对法律法规、法律现象的认识。包括对法律种类、数量的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现象的认识等。②法律情感。是个体对法律现象的情绪体验,包括对法律的信任、信心、尊重和激情,它是个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③法律评价。是个体在法律认知和法律情感的基础上,对有关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是非好坏进行的价值评判,即对现实法律制度、法律实践、法律秩序或法律理论的利弊好坏所持的态度看法,包括对当前的立法状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监督)状况、社会治安状况、普法和法制教育的看法以及对法制建设成绩与问题的总体评价。④法律意志。是个体在法律认知、法律情感和法律评价的基础上,自觉地支配其行动以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现象,表现为个体具有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

意义

具有法律意识的个体,能够对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予以内心确认、认同,并将法律规范内化为个体行为机制,促使个体做出合法行为。个体法律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个体法律意识,提升全民法治观念和社会整体的法治水平。法律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只有通过个体法律意识才能发挥作用。普遍提高个体法律意识水平,对促进个体对法的理解、法的遵守和法的信仰,以及提高法律调整的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北航法学院副院长泮伟江:超越“错误法社会学”——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与启示
社会心理学:成就和反思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30(社会心理学
兰海:教育孩子,只有爱是不够的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 深圳培训资讯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