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金沙鳅

地理分布

长江特有鱼类,模式产地为四川隆昌,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包括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河和大宁河等河流。

形态特征

体长,扁圆筒形,腹面平坦,尾柄处稍侧扁。头扁,吻端近方形,边缘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横裂,略呈弧形。唇较薄,上唇具1排15~17个明显的乳突,下唇乳突不显著;颏部具1对扁平的纵向乳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深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的吻褶分3叶,中叶较大,叶端圆钝。两侧叶较小,呈乳突状。叶间具2对吻须,约与眼径等长。口角须1对,稍大于吻须。眼侧上位,很小。眼间宽阔,平坦。鳃裂延伸到头部腹面。鳞片小,头背部、偶鳍基背侧及肛门之前的腹面无鳞。侧线完全,自体侧中部平直地延伸到尾鳍基部。偶鳍宽大平展;胸鳍起点在眼中部下方,外缘呈扇形,末端达到或接近腹鳍起点;腹鳍左右分开,不形成吸盘,后缘近截形,末端接近肛门。肛门约在腹鳍腋部至臀鳍起点的2/3处。尾鳍深叉形,长超过头长的2倍,鳍条粗硬,下叶稍长于上叶。固定标本体背侧呈青灰色至棕黑色,腹面灰黄至棕黄。自背鳍基至尾鳍基部的背中线具4~5个黑褐色斑块。

生物学习性

常以宽大平展的偶鳍吸附在水底砾石上,故俗称“石爬子”。长江上游的常见小型鱼类,常见体长为7厘米左右,最大体长为14厘米左右。杂食性鱼类,食物主要包括藻类(如硅藻绿藻)、高等植物碎片、水生昆虫(如摇蚊幼虫和石蚕)、软体动物等。

生活史特征

生活在急流中的小型鱼类。在水流湍急的急流险滩河段产漂流性卵。已知的产卵场均位于金沙江中、下游及长江上游。在金沙江干流中,一般在4~7月产卵。位于虎跳峡以上的金沙江中上游,海拔1800米以上的产卵场,是已发现的海拔最高的产卵场,产卵时间在8月。卵的发育需要200千米以上的流水环境。卵膜无色,薄且透明,富有弹性。出膜个体发育已相对完善,口两侧出现不明显的1对小疣状突起,为口须的原基;鳃弧亦出现;卵黄囊呈长梨形,其前端和胸鳍的前方有明显的黑色素。出膜个体口两侧有2对口须,须上有感觉刚毛。胸鳍宽大,胸鳍平面与身体成约45︒夹角。沿背鳍褶基部分布有细小色素。有鳃丝,且鳃丝外露的长度大于口须的长度。身体直立,而非平卧。仔鱼时,鳔1室,腹鳍出现。卵黄吸尽时,背鳍出现,有7根鳍条。腹鳍很小。肝脏很大,布有丰富的血管,血液红色。肠管弯曲,开始摄食。随后各鳍逐渐形成,全身披颗粒状黑色素细胞,胸鳍基本与腹面平行;腹鳍后缘呈锯齿状。尾鳍下叶大。

扩展阅读

  •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研究室.长江鱼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 乔晔.长江鱼类早期形态发育与种类鉴别.武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苗志国.中华间吸鳅食性及年龄生长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1999,23(6):604-609.
  • 刘淑伟,杨君兴,陈小勇.金沙江中上游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产卵场的发现及意义.动物学研究,2013,34(6):626-6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二)
25种河豚,你认识多少种?
草鱼(鲤科)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1
【今日头条】史上最全的鱼类图谱 作为水产人你认识多少?(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